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希特勒的四个战略思想,德军旧鲁萨集团和杰米扬斯克集团的联系被完全切断的情况下希特勒做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思想??,以及希特勒 恶魔的崛起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简述希特勒的基本政策思想

19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的政客们发现,面对当时的经济衰退,把犹太人定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对当政政权的声浪。当时在德国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当时正在蔓延的经济危机又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

德国希特勒的战略思想是怎样的,为何他不希望美日开战?

希特勒一直指望德国装甲部队直捣苏联腹地,最后制服英国,但要有一个条件,必须要美国不介入。自从入侵苏联以来,他一直希望日本向西伯利亚出兵,东西双方夹击苏联,而不惹起对美战争,这是他的总的战略思想。可是,日本在黑龙江国境线上按兵不动。1941年11月,在严寒风雪中,德苏两军激烈苦战。疲劳和严寒已超过将士能够忍耐的极限,德军陷入大混乱状态。就在希特勒决定放弃攻击莫斯科转向后退的这一天,他听到日美开战,美国已经介入世界大战的消息,这使希特勒预感到他的世界战略即将冰消云散。

德军旧鲁萨集团和杰米扬斯克集团的联系被完全切断的情况下希特勒做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在此情况下,希特勒一面命令德军杰米扬斯克集团固守待援,准备里应外合消灭苏军进攻部队,一面集中大量运输机实施空中补给。从2月19日至5月18日,平均每天向杰米扬斯克空运273吨补给品,共输送兵员1.5万人,运出伤员2.2万人。3月19日,为了增援被围部队,德军统帅部又组织了一个由5个师编成的赛德利茨军级集群,从旧鲁萨向拉穆舍沃方向苏军第11集团军和第1突击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突击,稍后,德军被围集团也在扎卢奇耶以北向拉穆舍沃方向实施向心突击。至4月21日,德军在苏军的包围圈上打开了一个宽4公里的狭窄通道,并于4月23日会合。此后,德军不断加强杰米扬斯克的兵力,坚守整个夏季,并将其作为发动新的进攻的跳板。

希特勒的简介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希特勒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改组并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种种罪行,并迫害和屠杀600万的犹太人。

后世影响

1、宣扬民族主义

希特勒所提倡的大德国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主义的激进派。二战期间这个思想随着战争新闻的流通传到了全世界,造成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建国、成立民族国家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受到这个思潮的影响。

2、间接促成以色列建国

这点几乎算不上啥有意义的贡献,因为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根本不可能会想让他眼中的劣等民族继续生存。然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为了躲避屠杀而逃离家园移居世界,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进而促成犹太人建国,这绝对是希特勒当时始料未及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希特勒

希特勒的思想和目标有哪些?

1933年,当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时,这种令人欣慰的形势被急剧地改变了。这位纳粹党领导人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为德国人要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引自《我的奋斗》(1924年)中的以下几段话反映了他的基本思想和目标,在以后几年中,他一直不断地、没有重大改变地重提这些思想和目标。

 ……如今,不能靠强烈的抗议,而要靠一把巨大的剑,使被蹂躏的地区回到共同的德意志帝国的怀抱。

锻造这把剑是一个国家内部政治领导人的任务;维护锻剑工作和寻找战友则是外交领导人的职责。……

恢复1914年时的边界的要求在政治上是十分荒唐的,其荒唐的程度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使提出这一要求就象是在犯罪一样……德意志帝国1914年时的边界是根本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实际上,这些边界从包括日耳曼民族的人民的意义上说,是不完整的,从地理军事是否合宜的角度而言,也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我们国社党人自觉地……关注我们600年前放弃的领土。我们不允许德国人继续不断地向南方和西方迁移,要把注意力转向东方领土。如果我们今天谈到欧洲领土,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只是俄国及其边境上的仆从国……新德意志帝国必须各次使自己沿着过去条顿骑士团的道路前进,用德意志的剑为日耳曼人获得耕地,为这个民族获得每日食粮。

几乎一点也不奇怪,当这几段话的作者成为德国的主人时,外交上立即有了反响,首先是几年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小协约国开始恢复元气。

简述希特勒的核心思想

《我的奋斗》系统地阐述了希特勒的“理想”,“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全书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和对马克思主义、民主制度及犹太人的仇恨。他认为日耳曼人是上帝选定的“主宰民族”,宣称“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我的奋斗》一书,后来成为德国法西斯内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和纲领,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和行动的纲领,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世界上一切善良的人们无不诅咒它,但是,一些法西斯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战争狂人,仍将其奉为至宝。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