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天和空间站,空间站为什么叫天和?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天和空间站最终模样。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凉情酒友」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空间站为什么叫天和

我国的空间站叫天宫,不是天和。核心舱命名为“天和”,代号“TH”。
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代号“TG”),又名“紫微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寓意对未知天空的探索,也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之意。
核心舱命名为“天和”(代号“TH”),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
天和核心舱作为国之重器,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复杂的航天器,是空间站的“智慧大脑”。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与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

“天和号”发射成功!历时31年建造的空间站,到底有何意义?

4月29日,我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发射成功。

它的升空入轨,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大幕,代表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

中国自始至终坚持独立自主的航天路线,建设可以容纳3人以上在轨长期生活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终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航天人为之奋斗了整整三十一年!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首飞,后来22年时间里,中国航天人先后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7艘为载人飞船)、1艘“天舟”货运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计14个大型航天器。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完成 历史 使命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再入大气层销毁,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最后阶段。

历时31年建造的空间站,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1869年,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科幻文章《用砖搭建的月球》中提到一个小片段,让许多的科学家对人类在太空的研究产生兴趣。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上月球,苏联开始将目光转向空间站的研发,1971年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成功升空。

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问题,空间站虽成功发射,3名宇航员却因意外不幸殉国,之后,美国成功发射空间站,至此,空间站走上航天舞台。

2010年全面建成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间太空合作项目,整个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重达400多吨,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欧洲航天局等16个国家发起完成。

空间站建立以来,科学家和宇航员们,累计完成超过3000次的科学试验,取得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成果,但这其中并没有中国参与。


回想起当时航天领域对中国的封锁,中国航天人早已坚韧地选择独立自主路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中国人不懈 探索 、敢于超越,终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人的卓越能力。

“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入轨,使我国首次成为拥有真正空间站的国家,当前,地球外太空进入了“双空间站时代”,既有国际空间站,也有我国主导的空间站。

它的长度约16.6米,直径约4.2米,内部加压空间约50立方米,重量超过22吨,比现有的国际空间站任何舱段都要大。

其核心舱的轨道是可以自行变动的,作出调整的,这是国际空间站不具有的功能,单核心舱就可为三名航天员提供长达6个月的在轨驻留条件。



在今明两年中,我国载人航天任务将进入密集发射阶段。

随着“天和号”核心舱的部署,中国在未来几年将有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执行,将配备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两个实验舱来实现天和号空间站的正常运作。

空间站的建设代表着我国拥有了丰富的微重力资源和宇宙环境,未来,很多太空科研项目都可以开展了!

试想,如果2024年世界首个商业性空间站“公理号”发射成功,在我们上空,整个地球也就只有3座空间站。

致敬中国航天人!因为有你!中国,势必掌握未来太空话语权!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4月29日文章《我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发射入轨。》

中科院中国科普博览》4月27日文章《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在即 我们为什么要去太空做实验?》

空间站为什么叫天和?

“天和”意思是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和”出自《庄子•知北游》。“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天和将至,神来将舍。德为美,道为居。

天和空间站绕地球一圈多久

天和空间站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90分钟。空间站围绕地球公转,远地点高度约394.9千米,近地点高度约384千米,倾角为41.581°,高度约389.47千米,速度约7.68千米/秒。

天和空间站绕地球一圈多久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天和空间站发射升空。

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

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天和成功发射!宇航员空间站生活大揭秘,你好奇的都在这里

审核专家:钱航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许,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发射的 首个空间站舱段 。中国空间站整体呈T字型,基本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3个舱段。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是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张昊表示,天和核心舱的密封舱内有 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 六个区域。在保障航天员的独立睡眠环境和专用卫生间之外,核心舱内还有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折叠桌、太空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家具和健身器材,工作生活空间约50立方米,未来还能够达到110立方米,不得不说这配置有点让人羡慕了。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好奇,在如此高配的空间站和核心舱中,宇航员是如何吃饭上厕所的?他们平时都干什么?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下面我们就以国际空间站为例,看看宇航员们的生活吧!


在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们也是实打实的“打工人”。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大约会花费40小时进行科学研究和空间站的维护。


科学研究 是宇航员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国际空间站开展的科学研究分为若干学科,包括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地球与空间科学、教育活动与推广、人类研究、自然科学等。


观察地球和浩瀚的宇宙可能是最惬意的事儿,国际空间站拥有七个窗户的穹顶舱为科学家们观察记录地球提供了绝好的视角。

上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特蕾西·考德威尔·戴森透过国际空间站穹顶仓上的一个窗口,观察云层在地球海洋上空的运动。

来源 | NASA

站在地面仔细观察夜空,你会看到一颗缓慢移动的星星,那有可能就是国际空间站了。虽然在你的眼里它行动缓慢,但实际上国际空间站每 92.65分钟 就能环绕地球一圈。也就是说,从晨辉到夜幕宇航员一天可以看到16次。


除了日升日落,宇航员们还能看到此起彼伏的闪电,美丽的极光震人心魄,从空间站望去可怕的台风只是一个旋涡,火山爆发看起来就像一朵刚冒出来的蘑菇。


宇航员们可借助空间站上先进的相机和镜头来拍摄地球影像。通过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我们得以从全新的视角去了解我们的星球,还有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在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无法正常行走,移动身体时像是在“游泳”。放开一个物品就会飘走,为了固定物品,空间站内安装了许多扶手、带子、夹子和尼龙搭扣。


失重环境下会产生 骨质疏松 等病症,所以,航天员们每天要进行两个半小时左右的锻炼,避免微重力环境导致的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


为了更好地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尤其是长期滞留宇宙对人体的影响,航天员们会定期为自己做B超、测身体各项指标,冷藏尿液和血液样本以供科学研究。



失重环境下,液体呈完全球形漂浮在空中。所以,在空间站喝水是不用杯子的,而是通过吸管喝复合塑料膜袋包装好的水或饮料。


为了防止食物残渣漂浮,有些食物也是用复合塑料膜袋包装好的,宇航员要把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口,然后再拿餐具伸进去吃。当然,也有一些宇航员喜欢特立独行,比如下面这位


虽然在空间站吃东西的方式有点特别,但食物进入嘴巴后和在地球上吃饭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吞咽的过程并不是靠重力,而是 依靠食道周围的神经感觉到食团的存在而引发蠕动 ,把食物送进胃里。


为了节省空间并保证食物的营养,携带上飞船送至空间站的食物一般都是轻质量、体积小而高营养的食物,例如压缩、特制、冷冻的食品,当然也会有水果之类的生鲜食品。


而且,宇航员们在空间站还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早在1997年,国际空间站中就开始进行太空农业,多年来,种出了 番茄、生菜、萝卜 等十余种蔬菜。


这一方面丰富了宇航员的饮食,另一方面也为科学研究生长出样本,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植物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反应。


众所周知,水、食物与氧气是人类生存所需的三大必要条件。搞清楚了宇航员的食物,我们再来看看空间站上的水和氧气从哪里来的?


空间站一般服役十年以上,如果通过地面运送氧气成本高昂,并不现实。因为每往空间站运送一公斤物资,成本比等重的黄金要贵得多,可以算是“最贵配送费”。


于是,美国航空航天局设计了一个 氧气制造系统 (又称OGS) 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就可以满足宇航员生活中所需氧气。


“电解”是指让电流通过含有离子液体或溶液而使其化学分解这一过程。因此,电解水即是指让电流通过水 (这里的电能主要来自于空间站外部的光伏板) ,让水分解成其基本化学成分——氢气 (H2) 与氧气 (O2) 。


除此之外,空间站还有加压氧气瓶和固体燃料罐产生氧气,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国际空间站上的水又是怎么来的呢?


前国际空间站宇航员Don Pettit有个精妙的比喻——昨天的咖啡变成了明天的咖啡。想必你已经明白了国际空间站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了……


虽然听起来很恶心,但宇航员们对尿液过滤成饮用水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携带水资源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昂。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很好奇宇航员们在空间站是如何上厕所的?


空间站也有马桶,去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斥资2300万美元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升级了一款太空马桶,堪称史上最贵马桶。


不同于地球上的马桶,空间站的马桶不是用水冲,而是利用 空气压力 吸走排泄物 (原理和吸尘器差不多) 。这是因为,在微重力的环境下马桶的设计必须使用定向气流而非重力。如果你坚持用水,结果就是便便和水到处乱飘……


被吸走的排泄物被太空马桶 干湿分离 ,便便要适当保存起来用于科研,剩下的便便被装入密封袋并储存在罐子里,大多数被装上飞船,在穿越地球大气层的时候经燃烧焚化。


而尿液以及其他舱内舱外各种活动所产生的废水,经过过滤、除味等处理后循环利用,以满足宇航员、实验动植物、舱外活动以及舱内日常活动所需。当然,这些水也会被电解制造氧气。


最后,告诉你一个有趣的事情, 空间站也是有wifi的 。工作之余,宇航员们也可以去休息室在网上冲浪。


了解了这么多宇航员的日常生活,你是不是很期待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天宫”在轨组装完成后,宇航员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生活日常?


不要着急,今明两年内,我国将通过11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一睹为快了!

2021年4月29日搭载空间站叫什么名字?

2021年4月29日搭载空间站叫天和号。

简介:

“天和”号是一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空间站核心舱。

该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以及航天员生活,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能够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实验。

核心舱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则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另外还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出舱活动。

核心舱配置了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降低损耗物资的补给需求。空间机械臂用于在轨组装和舱外作业。空间站采用电推进技术,降低推进剂消耗。

2018年11月,“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首次以1:1实物形式(工艺验证舱)在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出。

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和号”成功发射,这个空间站有着怎样的作用?

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和号”成功发射,这个空间站有着怎样的作用?中国首个空间站,已经开始进行全面建设,这标志着中国在空间站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科学技术人才非常努力,给中国创造了非常好的宇宙研究条件,下面说一下空间站作用,朋友们参考:

第一,中国空间站将会在宇宙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因为空间站可以和宇宙直接接触:

中国空间站具备非常多优势,首先来讲,中国空间站在轨高度正好合适,所以在这个位置上,进行宇宙方面研究,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要知道从地球观察宇宙,本身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地球大气层会阻挡人们对于宇宙观测,而我国现在有了自己首个空间站,这样情况下,科学家就能够登上空间站和宇宙进行最近距离接触,这对于揭开宇宙很多奥秘,确实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让我们直接观测宇宙和直接对宇宙各类现象,进行最直观的观察,所以科学家对此非常兴奋,这是宇宙空间站最大的一个作用,在未来相信中国科学家在宇宙研究领域会取得更多辉煌成绩,特别是对于宇宙物理科学的进步,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中国空间站功能设施非常全面,未来可以在空间站,进行很多科学实验:

宇宙环境和我们生活环境完全不同,所以人类在宇宙研究方面必须要进一步的做更多宇宙方面的试验,才能够解开很多宇宙科学方面的奥秘。我国空间站具备很一个实验舱,这个实验舱里面有非常先进仪器,能够帮助科学家直接进行相关研究。这对于未来中国在宇宙科学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帮助中国科学家解开很多宇宙奥秘,特别是在宇宙物理学方面,这些试验非常重要。空间站还会进行人体测试,看一看宇航员在宇宙中和地球上到底有什么区别,所以这些研究对于未来中国探索宇宙深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提供一系列关键数据,让我们对于宇宙有更多了解。

第三空间站对于中国来讲意义重大,能够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点更值得我们点赞:

中国空间站未来对于中国经济有很大好处,因为在中国空间站内可以进行很多经济农作物的实验,以及一些高科技设备试验,这些试验将会有一大批新的产品出现,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所以中国空间站作用非常广泛,能够在各行各业中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期待。

天和号空间站发射时间是多久?

01 2021年4月29日

中国空间站(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于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该太空舱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重量达到22.5吨,能满足3名宇航员长期在轨驻留需求。

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英文名称:Chinese Space Station )一般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由中国大陆自主建设一个常驻的60至180吨级的大型空间站。其中天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20年1月20日,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参加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场合练任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即将拉开序幕。2021年2月16日,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等通过评审。

2021年2月22日,执行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被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之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和核心舱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2021年4月23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组合体被转运至发射区,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2021年4月29日11时,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中国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天和“牵手”问天,这是什么突破?

“问天”实验舱射成功后,将与之前发射的梦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实验舱对接,实现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天和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牵手”成功,这是我国在航天领域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更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在运载火箭方面的效率,确保了宇航员的安全和实验舱能够准确完成其任务,是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又一大里程碑。

天和核心舱是我国空间站“天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射时也是经过百般测量分析,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航天员进驻,完成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空间站阶段的一大任务,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与“问天”实验舱一样都是搭载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问天实验舱,眼穿问天窗也是我国空间站“天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主要是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让宇航员能够成功进入“问天”的实验舱进行相关实验,它的体积比“天和”核心舱还要大,内部空间也比较宽松,拥有休息区和工作区等多个区域。

“天和”和“问天”的成功“牵手”,使我国在航天领域上能够搭载重量更大的空间站,这是一项伟大的突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重要的一步,是空间站建造时的“关键之战”,宇航员可以在“天和”核心舱或者是“问天”实验舱中进行相关生物研究,帮助我国在航天领域更进一步,使其站在世界顶端。

无论是“天和”核心舱还是“问天”实验舱,都是我国科学家经过仔细测量和计算建造出的属于中国的空间站的一部分,都促进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他们的成功牵手是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的研究探索,是祖国对航天领域重视的表现,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又一大突破。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圆满成功,这个空间站会比国际空间站更强吗?

根据现在有资料,我认为完全建成会比国际空间站强,现在还剩有一定差距。国际空间站是数年前的航天技术的成果,虽然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迭代,但是我国的的空间站是最现代的技术体现,起步高、而且具有自主的技术产权打破了国外部分技术垄断。根据环球时报报道我国的空间站有四大看点。

1、拥有自主研发的太空臂,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对于在该领域进一步实现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空间站舱外工作大多需要用到空间臂来操作,比如舱外货物的搬运、对接航天器的捕获、辅助航天员舱外活动等都需要用到航天臂。其核心配件做到了完全的国产化,而且负载自重比、操控精度等指标与世界领先水平相当。

2、天河核心拥有完美的能源采集系统-电池翼 。根据承担天和核心舱电源分系统等研制任务的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和搭载的电池翼是可收缩的柔性材质,展开面积可达134㎡,不仅可以吸取光照能量供给航天舱使用还能储蓄到电池,以备空间站行驶到阴影区使用。10年的在轨飞行对所有零件都有极高的要求。而太阳翼作为舱外产品,太空环境极其恶劣:除了需要经历无数次零下100°C-零上100°C的高低温循环外,还要承受轨道中原子氧、等离子体、紫外辐照、电离辐照等多种环境的挑战。为此研发团队总结了数项攻关项目,无数的测试后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 

3、拥有豪宅般的体验,拥有WIFI、健身设备。由于空间站承载着航天员长期的生活研究的重任。所以要求不仅硬件要过得去软件也要过得去。在此之前我国的航天器材中的生活必需品比如水、氧气等都是由地面送入太空的,空间站设计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可以循环水的使用和利用二氧化碳制氧。

4、拥有安全可靠的能源储备系统。天和空间站核心舱共有6组锂离子蓄电池,每组66 个单体电池。811所研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满足空间站运行需求的长寿命、大容量、高安全的锂离子蓄电池 。

关键技术的攻关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在航天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相信未来的中国航天事业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