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当代艺术家徐冰,徐冰的语言是什么??,以及当代艺术家排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徐冰的语言是什么?

徐冰的语言是徐冰的展览名称《徐冰的语言》。

展览名称:《徐冰的语言》;展览时间:2021/12/24~2022/08/23开放时间:10:00-21:00(20:00停止入场)每周二闭馆。展览地点:浦东美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77号,由富城路近明珠塔路口进。门票:100元起(需提前于浦东美术馆公众号预约购票,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票种)。

《徐冰的语言》展览:

本次展览是当代艺术家徐冰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场大型个展,浦东美术馆2200平方米展厅中将陈列70组、1000件作品,涵盖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多种形式。展览着重于「文明与语言」主题,呈现一场思想与精神的高浓度集结。

在本次展览中,徐冰力求以审慎的态度实现自我超越。展厅现场将全景式呈现徐冰的艺术实践:从书写体验到中国式书画,从社会现场的视觉碎片到全新概念的电影和装置,从传统文字到未来元语言的大跨度实践,以及最新的「太空艺术」,满足观众视觉体验的同时更具学术价值。

徐冰的语言

徐冰的语言,是指国内最大规模徐冰个展“徐冰的语言”,于2021年12月24日在浦东美术馆开展。

2021年12月24日,徐冰大型回顾个展“徐冰的语言”在浦东美术馆正式开幕。这不仅是徐冰在上海举办的首次大型个展,也是迄今为止徐冰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个展。展览作品共有18大板块、70组作品,囊括了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徐冰在艺术生涯的各个时期,以东方思维转化出的独特艺术语言,并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大量经典代表作。

徐冰简介

1955年,徐冰出生于重庆,1981年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他曾于1990年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邀请为荣誉艺术家。2008年回国后,他出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像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九十年代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

此外,本世纪以来徐冰的创作面向更为丰富,特别是其日益关注的艺术介入社会的题材,《烟草计划》《木林森》《凤凰》等均是颇具深度的代表作品。鉴于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

徐冰的个人简介

徐冰,1970年12月出生,祖籍山东省日照,现定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国家一级画家。
2003年于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国画高研班深造。
2006年师从当代艺术大师宋雨桂先生,成为入室弟子。
《苇风》等四幅作品参加山东省1997年第五届美术新人新作展·山东省美术馆。
《山魂》参加山东省中国山水画大展·山东美术馆。
《山水》参加中国美协1998年“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夕晖》参加中国美协2000年“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炎黄艺术馆。
《牡丹图》参加中国美协2000年“亚亨杯”全国书画精品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霜秋》参加中国美协2001年第十五届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馆。
《黄山松云》参加中国美协2002年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大展·国际艺苑。
《泪眼问花花不语》参加中国美协2003年“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早春图》参加中国美协2004年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秋风行》参加2004年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纪念蒋兆和全国人物画展·中国美术馆。
《无题》参加中国美协2004年“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展”·蒲华美术馆。
《秋山图》参加中国美协“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首都博物馆。
《彩翠明林杪》参加中国美协“2005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首都博物馆。
《燕山之秋》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画展·炎黄艺术馆。
《松瀑图》参加中国美协2005年“北京国际双年展、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应德国爱莎芬堡市之邀,四幅现代水墨作品《花房·梦》、《在河之洲》、《梵音》、《寂寥》参加在其举办的“水墨之门”国际艺术邀请展。
2009年《水云天》等四幅作品编入《山东省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丛书》名家卷·青年卷。
2010年作品《云南写生》、《暮韵》和当代艺术大家宋雨桂、龙瑞等十二位画家,一起编入出版了庚寅年《笔歌墨舞》台历。
2011年,与王明明,彭先诚,吴冠南等十位当代具有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一起被《中国画观察》评选为“当代花鸟十家”。
同时,部分作品被海内外各级美术馆、画廊,以及国家机关和私人收藏。

徐冰的作品赏析

《凤凰》:低碳也好,环保也罢,它终究无法脱离“破烂”的本质。在中国的建筑工地,《凤凰》曾经是一堆堆任人践踏的垃圾。旅美18年,徐冰回国后第一次踏进北京CBD的工地时,就被这些建筑废料的原始粗陋的美感,被高楼大厦背后的真相深深吸引。

他同意了委托方的邀请,决定用这些建筑废料制作艺术品,最终的形态将是中国人熟悉并喜爱的吉祥图腾——凤凰。这只经过认真“乱抹”的大鸟,以其富于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在民俗的、当代的、艺术的、社会的这些概念中自由游走,从北京的CBD到上海的世博园,成为非常令人瞩目的中国艺术作品。

风格:“美”或“丑”并不重要,风格、流派也没有那么重要。《凤凰》诞生后,最有意思的是它“嫁鸡随鸡”的性格——放在北京CBD,它散发着一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隐喻和思考;放在上海世博会,又增添了对历史绵延的追溯;而最终它也许会被台湾收藏家带往宝岛,或者会成为那里的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图腾。

观念:一辈子的艺术理念,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似乎很陈旧的话。徐冰的每一件作品都令人出其不意,带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回味的惊诧。正如意大利批评家Russo所说的,《凤凰》是他“唯一看到的使用中国人的态度来制作的艺术”。而以《凤凰》为代表的,徐冰构筑的艺术世界,或者说他进行创作的“中国人的态度”究竟是什么?艺术家给我们的回答既简单又朴素,甚至有些“过时”——那竟然是一句“艺术来源于生活”。

扩展资料

作品理性克制,这种感受主要体现在创作方法和技艺上。它们不像八九十年代外来西方文哲思潮下的直接产物,并不足够激进;也不像继承儒道释文人传统,并不写意,没有含混性。徐冰的作品更像北宋的科学发明,暗合了西方现代科学精神,追求具体、准确,清晰的指征,这可能也是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他作品的原因。

徐冰知识分子家庭背景与长期的版画专业训练影响了他观看世界的方式。持续关注“社会在场”,艺术之外的事情是作品的“思想”来源,跨文化的经历促成他重点关注中西方的文化与历史交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成为他分析梳理的对象。

但“社会在场”不满足于此,徐冰甚至参与了公益项目《木林森》,具体的艺术行动介入“社会在场”。这种持续关注的力度确实是受到社会主义背景的深刻影响。当我们说徐冰是观念艺术家时,更亲近西方的左翼观念艺术家,而不是消费景观下的个人主义。

参考资料:徐冰 (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百度百科

如何评价徐冰?

我相信跟我一样喜欢艺术的人都知道徐冰这个人,他在艺术上是相当有成就的,是个大艺术家。我也是高中的时候学画画的时候经常听我们美术老师提起他,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徐冰?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


徐冰,1955年出生于重庆,曾于1990年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邀请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200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说实话我是很崇拜他的,他一生中获奖无数,有那么多成就实属不易,可想而知他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要知道中国虽然说越来越开放,但是比起西方还是很封建保守的。一开始艺术在中国根本就属于二流,一般人根本看不上,觉得那些弄艺术的人都是好吃懒做的。但是徐冰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下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所以说我很钦佩他,钦佩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不懂那些艺术家们的作品,都是比较抽象派的。但是徐冰的作品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得懂,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态度和精神。无论你是什么阶级或背景的人,你都不会拒绝看到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着热情足够用来吸引观众了。

总而言之,他在我眼中是很厉害的,是他教会了我们很多人什么才是艺术。以上仅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仅现在,以后我也会在崇拜他的道路越走越远。

徐冰的天书表达了什么

徐冰的天书表达了对现存文字的遗憾。
天书全称《析世鉴-天书》,从1987年动工一直到1991年完成。徐冰以汉字为型,拉丁文为体,结合创造了近四千多个伪汉字,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册和几十米的长卷。
徐冰,浙江温岭人,1955年生于重庆。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留校任教。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1990年被威斯康星大学邀请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2008年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