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打铜锣.补锅 求刘海砍樵的歌词。「记得收藏」和打铜锣补锅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落尽梨花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求《打铜锣》1965年在线免费播放百度云资源,钟宜谆主演的

《打铜锣》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56AvnkH59h0e-5XaIzy7A

资源名称:打铜锣 1965.mkv(1118.85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56AvnkH59h0e-5XaIzy7A
提取码:jz1r

提取码: jz1r     

补锅打铜锣》由《打钢锣》、《补锅》两剧组成。前者写收成季节,生产队派蔡九打锣通知各户关好鸡鸭,不要放它们出来吃队里的谷子。林大娘明知故犯,蔡九对之进行教育,使她认识错误。后者写刘大娘对补锅行业缺乏正确认识,不愿将女儿嫁给补锅匠,后经事实教育,提高了认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戏词是什么?

  女)手拉风箱,呼呼的响
  火炉烧得红旺旺

  (男)女婿来补锅,瞒了丈母娘
  (女)操作要留意呀,当心手烧伤
  (男)双手烧伤不要紧,
  (女)怕只怕呀,说不服我妈妈娘,小聪我的同志哥

  (男)跑马莫怕山,行船莫怕滩
  帮助我的妈妈娘改造那旧思想
  (女)风箱拉得响,(男)火炉烧得旺
  (女)我把风箱拉,(男)我把锅来补
  (女)拉呀拉 (男)补呀补
  (女)拉呀拉 (男)补呀补
  (女)说服我的妈妈娘,小聪我的同志哥
  (男)帮助我的妈妈娘,兰英我的同志妹

  《刘大娘笑呵呵》是〈打铜锣·补锅〉中的其中一段唱,是锅破的一段。
  歌词:
  刘大娘我笑呵呵,笑呵呵.笑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我喂了队上的一只,一只那好猪婆,好猪婆。
  下了一窝崽,有十几个,个个都长得蛮不错喂,
  那嘴巴短,腿杆子长,圆圆滚滚肉又多,
  社员们分分来订货,只等满月就开窝。
  人人都夸我喂得好勒,还要开会表扬我哇,表扬我呃。

  只怪我粗心大意闯了祸喂,我失手就打破了(哦呵)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
  急的我大娘莫奈何,拿了饭锅当潲锅哇,饭锅子小,潲又多,猪崽子天天吵场火。
  扯哒我的衣,跑又跑不脱,追到厨房里拱灶脚。
  咬破南瓜大半个,吃了一篮青豆角,一簸箕花生只剩点壳,
  还打烂我一只,唉,在长沙买的还上了釉的还雕了花的,还是我娘屋里陪嫁的好蒸钵呃,打烂我只好蒸钵。

求刘海砍樵的歌词。

刘海砍樵

演唱:李谷一、姜昆

男:胡大姐  女:哎

男:我的妻  女:啊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女: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男:那我就比不上罗  女:你比他还有多咯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行哪

男:走罗嗬  女:行罗嗬

男:走罗嗬  女:行罗嗬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男:我这里将大姐也有一比呀  女:刘海哥

男:哎  女:我的夫

男:啊  女:你把我比作什么人

男: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哪  女:那我就比不上哪

男:我看你俨像着她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走哇

男:我的妻你随着我来行哪

女:走哇  男:行罗

女:走哇  男:行罗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资料扩展:

刘海砍樵故事梗概(简介):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刘海住在武陵丝瓜井,家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贫困,靠着忠厚和勤劳,他不仅支撑起家里的生活,还赢得了狐仙的爱慕。狐狸变化的少女胡秀英,爱慕刘海勤劳、朴实。刘海上山砍柴,秀英暗中相帮,刘海感觉奇怪,却四处找不见人。刘海卖柴回家,路遇秀英,互道姓名及家境后,秀英向刘海吐露爱慕之情。刘海觉得双方贫富相差悬殊,当即表示拒绝。但秀英拦路不放。刘海叫秀英答应三件事方与成婚:第一,要侍奉双目失明的婆母;第二,要劳动;第三,要找个媒人。秀英都答应了。于是,以柳树为媒,山作证,在山林中二人结为夫妻,双双转回家中。

花鼓戏有哪些,其中有哪些好看的花鼓戏

  戏剧表现的就是人的内心活动,莎士比亚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你知道花鼓戏有哪些名曲吗?不妨来 花鼓戏文化 里看看吧。

  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通常特指为湖南花鼓戏。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

  湖南各地的花鼓戏剧目就有400余出,湖北有“大本三十六,小出七十二”的说法,大多是反映人民劳动、男女爱情和家庭矛盾的,例如《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赶子上路》、《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等。

  还有一些以喻老四、张德和为主角的戏,都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花鼓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语言不同,师承不同,流派不同,每个地区的花鼓戏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所以花鼓戏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了。《夫妻观灯》、《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刘海戏金蟾》、《林英观花》、《跳粉墙》、《拣菌子》、《双下山》。

  花鼓戏蕴含了各个地方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收了各种民间艺术的精华,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凝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结束语】其实在业余时间观看一些戏剧是不错的选择,戏剧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好的戏剧能陶冶人的情操。

荆州花鼓戏

花鼓戏简介编辑本段  huā gǔ xì ㄏㄨㄚ ㄍㄨˇ ㄒㄧˋ
  流行于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等省的地方戏。用花鼓作伴奏。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开会的人还没到齐,先来的男女们分散在各间房里打扑克,看小人书,拉胡琴子,唱花鼓戏。” 花鼓戏历史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打锣腔主要剧目有《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张光达上寿》、《赶子上路》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据1981年统计,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传统剧目 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音乐曲调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表演特点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等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艺术也有所丰富,如吸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充实了武功表演。 行当 花鼓戏的行当分工也更趋细致,不但由“三小”发展到生、旦、净、丑,而且“三小”中也有更细的分工。以长沙花鼓戏为例,小丑又分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小旦又分正旦、二旦、花旦、闺门旦;小生又分正小生、风流小生、武小生、烂布小生、奶生子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各地的花鼓戏都各有一些著名演员,有长沙的何冬保(丑)、湘潭的廖春山(旦)、邵阳的王佑生(老旦)、桃源的张树生(生)、岳阳的杨伯成(丑)、衡阳的张廷玉(小生)等。 花鼓戏种类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湖南各地的花鼓戏剧目就有400余出,湖北有“大本三十六,小出七十二”的说法,大多是反映人民劳动、男女爱情和家庭矛盾的,例如《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赶子上路》、《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等。还有一些以喻老四、张德和为主角的戏,都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花鼓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语言不同,师承不同,流派不同,每个地区的花鼓戏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所以花鼓戏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了。
  下面我们按地区来看一看有多少种花鼓戏。
  湖北有东路花鼓、黄孝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阳新花鼓、黄梅采茶、梁山调、郧阳花鼓、随县花鼓、文曲戏、提琴戏、杨花柳、恩施灯戏、巴东堂戏;湖南有长沙花鼓、常德花鼓、岳阳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零陵花鼓、祁阳花鼓灯、风阳花鼓、乐昌花鼓、淮北花鼓、商洛花鼓和安徽的皖南花鼓。据1981年统计,仅湖南省就有54个花鼓戏剧团,湖北的天沔地区就有5个花鼓戏剧团。不仅剧团甚多,名角辈出,而且在许多地方都出现过“三里五台”的景象和台上唱、台下和的生动场面。

湖南花鼓戏有什么调

长沙花鼓戏主要有;西湖,反西湖,西湖二流,西湖三流,十字即双川,反十字,一字,快一字,安童,宁乡正调,宁乡讨学钱,长沙讨学钱,花石,烂板子,梁山,凉伞,渔鼓及丫环六音神调,神调,洞腔,反手洞腔,辞店,过江,嫂子,木马,采茶,采莲,采桑,采花,对花,望郎,湘阴,劝夫,骂鸡,咏郎,放羊;放风筝,罗汉,瓜子红,玉娥郎,洗菜心,十月飘,双探妹,阳雀,比古,八音连婵,喜报三元,罗汉,和调,补缸,四季红,送子,送财,雪花飘,盼郎,想郎;八板子,如来佛,八里亭,哀调,哭皇天,大摆队,风入松,小开门,大开门,浪淘沙,节节高,.............等等等等,连同它们的变体,加上打击乐有500个之多。
邵阳花鼓戏有;;南数板,北数板,反数板,哀川,安川,三川,四川,蟾川,药川,南神,北神,单簧,双簧,安阴,安阳,阴调,私怀,思贤,二流‘特指西湖二流’,衡山,干板,洋烟,推磨.....等等以及它们的变体。走场牌子系列。叹四季,游农,启程,甜送郎,苦送郎,十月怀胎,龙灯,耕田,拜台,回门,;洒金扇,双看相,讨火,调兵,钓鱼,阴告状,反阴告状,四平,越调,北词,一枝花,一枝梅,水落音,南进宫,孟姜女,新尾子,.......,加上打击乐也有400个以上。虽然也叫花鼓戏,但是跟长沙花鼓戏根本不是一个剧种,相同的只是用大筒伴奏。
零陵花鼓戏,衡阳花鼓戏............等等各剧种皆有几百个曲调。
周志军。

谁能告诉我一些湖南花鼓戏名字,要多,越多越好

湖南花鼓戏剧目有《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送表妹》、《看相》、《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刘海戏蟾》、《小刘海戏蟾》、《打铜锣》、等。

1、《刘海砍樵》,1984年春晚上湘籍歌唱家李谷一和姜昆的小品演出让它闻名全国。

2、《雪梅教子》,又名《断机教子》描写秦雪梅纺纱织布教养商格的故事。

3、《刘海戏蟾》,古老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刘海上山打柴,看见路旁一只三足蟾蜍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蟾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故中国民间有吸财镇宅辟邪之说。

4、《鞭打芦花》,古老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讲述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

5、《补锅》,湖南著名地方花鼓戏,于1965年发行,主要讲述的是年轻人的爱情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鼓戏 (中国戏曲剧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补锅 (湖南花鼓戏曲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鞭打芦花 (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海戏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海砍樵 (湖南花鼓戏-原始含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梅教子

湖南花鼓戏的剧种剧目

各地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等。 刘海砍樵
“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在常德武陵区的一些老人当中流传着刘海砍樵传说的另一个“正宗版本”: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多年修炼的狐狸精,她炼成宝珠一颗,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此时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炼几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刘海的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执意要嫁给刘海。但是憨厚朴实的刘海,怕连累胡秀英受苦,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应与胡秀英成亲。回到家后,刘海告诉母亲,母亲也很喜欢,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刘海于是去位于城中心的鸡鹅巷置办东西结婚。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
他炼得一串金钱,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和刘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带领弟子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失去宝珠就会现出原形,无奈之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知道后,没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罗汉,最终在斧头神和胡秀英众姐妹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他们,拿到了宝珠。从此,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今天在常德还能找到传说中的丝瓜井,但是现井口石板风化剥落,井壁石砖残缺破损,井口四周杂草丛生。传说中刘海大战十罗汉的“刘海庙”也早已损毁。 刘海砍樵传说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愿望。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刘海砍樵传说保存了一定历史阶段常德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民情,而它所表现的价值理念也将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传承下去。 剧中“刘海哥,那我将你好有一比……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胡秀英与刘海的一段对唱活泼欢快,把二人成婚,双双归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是湖南花鼓戏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一直传唱不衰。
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名段,由湖南花鼓戏著名演员叶红饰胡秀英,李左饰刘海,李晓嘉饰刘母。
刘海砍樵(比古调)
(女)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
(男)胡大姐,
(女)哎
(男)我的妻,
(女)啊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女)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男)那我就比不上罗!
(女)你比他还有多咯,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行哪,
(男)走罗嗬,
(女)行罗嗬,
(男)走罗嗬,
(女)行罗嗬,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男)我这里将大姐也有一比呀,
(女)刘海哥,
(男)哎
(女)我的夫,
(男)啊
(女)你把我比作什么人,
(男)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哪,
(女)那我就比不上哪!
(男)我看你俨像着她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
(女)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走咯,
(男)我的妻你随着我来行咯,
(女)走咯,
(男)行罗,
(女)走咯,
(男)行罗,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哎哎哎。
补锅
生产队的养猪能手刘大娘,希望找一个有文化、有技术、职业好、贡献大的小伙子做女婿。但女儿兰英却瞒着她找了一个补锅匠做对象。刘大娘和女儿的看法不一样,认为补锅是“屋檐脚下蹲,一脸墨黑尽灰尘”的职业,没有什么出息。有一天,刘大娘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着急之中拿了饭锅当潲锅,只好叫女儿去请补锅的师傅来补锅。兰英与男友李小聪商定计策,要趁这个机会来启发和教育妈妈。
小聪来到兰英家,刘大娘不知道小聪就是兰英的男朋友,催他快点补锅。小聪不急不忙讲述自己的岳母看不起补锅匠,刘大妈也表示赞同他岳母的思想,接着,小聪对刘大妈的旧思想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她革命工作是整体,七十二行都重要,彼此相依不能离。刘大娘听小聪讲得有道理,表示不仅自己要改变旧观念,还要帮助小聪劝说他岳母接受这个女婿。小聪见岳母已回心转意,连忙向岳母表露身份。刘大娘在满意的微笑声中接受了这位女婿。
演刘兰英的李谷贻,后改名李谷一,由唱花鼓戏进入了声乐殿堂,成为当今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脍炙人口的经典湖南花鼓戏《补锅》名段,由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李谷贻饰刘兰英,著名的湖南花鼓戏国家一级演员彭复光饰李小聪,钟宜淳饰刘大娘。
补锅(反手洞腔)
(女)手拉风箱,呼呼的响
火炉烧得红旺旺
(男)女婿来补锅,瞒了丈母娘
(女)操作要留意呀,当心手烧伤
(男)双手烧伤不要紧
(女)怕只怕呀
(男)怕什么咯
(女)说不服我妈妈娘,小聪我的同志哥
(男)跑马莫怕山,行船莫怕滩
(合)帮助我的妈妈娘改造那旧思想
(女)风箱拉得响,
(男)火炉烧得旺
(女)我把风箱拉
(男)我把锅来补
(女)拉呀拉
(男)补呀补
(女)拉呀拉
(男)补呀补
(男)教育我的丈母娘,兰英我的同志妹
(女)教育我的妈妈娘,小聪我的同志哥 除传统戏的整理改编外,湖南花鼓戏特别注重创作演出现代戏,在本省和全国都有较大影响。仅湖南省花鼓戏院1965年统计:“上演大小94个剧目中,现代戏占69个,如《三里湾》、《打铜锣》、《补锅》、《双送粮》、《红色营业员》、《郭亮带兵抓郭亮》、《我的一家》、《还牛》、《送货路上》、《两张图纸》、《山村兽医》、《野鸭洲》、《对象》、《牛多喜坐轿》等。其中《打铜锣》、《补锅》、《两张图纸》、《送货路上》、《野鸭洲》等拍成了彩色舞台艺术片,《三里湾》、《对象》获1979年文化部举办的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奖。”
提起《刘海砍樵》,就不能不提起陈北方、何冬保。1947年,何冬保自洞庭湖来到长沙,解放后与田氏兄弟田琼林、田运隆曾共事于民众花鼓戏剧团。何冬保出身贫寒,积极肯干,且有名气。陈北方,长沙市文化局干部,1951年将原是“搭桥戏”的“大砍樵”改编为有剧本的《小刘海砍樵》。过去的搭桥戏是没有剧本的,只是有一个故事,演员上场自编唱词。
陈北方将《小刘海砍樵》剧本交给何冬保,因当时演出太多,无暇顾及排练之事,何冬保将剧本丢在田琼林的床铺帐顶上,一丢就是好几个月,后来,湖南省搞戏曲汇演,这才想起了这个剧本,剧本要编曲,何冬保找来了民众剧团的鼓师田琼林、琴师田运隆,大家坐在一起就七嘴八舌凑了起来。其中有几段可以套老腔,这没问题。开场一段,大家在苦苦思索,浏阳出生的田运隆顿生灵感,提出用浏阳的采莲船调,原词是“浏阳的鞭炮劈里啪拉响衣么拉子哟火,劈里啪拉响衣么拉子哟火”,把这个剧本的新词“风和日暖好风光”套上去,非常好,情绪也合,几个人很高兴。最后一段词,何冬保提出来用地花鼓的《十月望郎》套新词,大家发现,这样非常合适,唯独中间一段“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的新词大家有些犯难,为什么?词不工整,一下子九个字,一下子八个字或六个字、三个字、一个字,大家都沉默不语。田琼林思索良久,提出能不能用“安童调”来唱,原词是“张老三在家中忙(呀)收拾”,九个字,套上“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很合适,上句是出来了,可下一句怎么唱呢?还是何冬保转得快,叫出了“胡大姐”,田琼林、田运隆两兄弟马上就答“哎”,何又唱“刘海哥”,这边又答“啊”,“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嗬嗬”自然唱出了“安童调”的下句,这样一来一往,将这段新词全部唱完,都没有离开“安童调”的基本旋律,但又是一个新曲调。田运隆是琴师,提出将“花石调”上下过门拼在一起做这个新调的过门。因这段词是用古人来比喻,后来这个新调就叫“比古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