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迷幻年代电影,当代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有哪些??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迷幻小丑电影。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熬成往事」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当代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有哪些?

1.《安达鲁之犬》烂番茄新鲜度100%

《安达鲁之犬》是路易斯·布努埃尔首部执导的迷幻短片,扭曲的叙事和梦幻般的图像,是经典中的经典,大大的影响着后来的许多迷幻电音。

这部电影是超现实主义的完美范例,运用象征主义和非理性精神的艺术风格。

影片一开头,理发师就拨开了女人的眼睛,仿佛是建议观众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整部电影都没有高潮,让人隐隐不安,更心慌的是看的时候,虽然能看懂,却也困惑,时间线各种跳,字幕上动不动就写着“8年后”或者“16年前”。

作为迷幻主义必看的电影,《安达鲁之犬》能在烂番茄上拿到100%的新鲜度,一点也不为过!

2.《红菱艳》烂番茄新鲜度96%

《红菱艳》还有个名字叫《红鞋》,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只是爱情音乐剧,但实际上迷幻的很!电影融合了表现主义的布景和服装,拍摄角度十分刁钻,演员的演技也很充满激情。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年轻女孩,她是个舞者,和一个年轻男子在爱与舞蹈中撕裂了自己的情感。电影接近尾声时的舞蹈虽然迷人好看,但也把女主思想中的情感硬生生的推到人面前。

女主维多利亚·佩奇是一个年轻的芭蕾舞天才,渴望被赏识,被大公司主管鲍里斯签下,决定出演安徒生童话故事改编的芭蕾舞剧《红鞋》,一个年轻女孩,穿着红鞋子跳到死,

接着女主爱上了年轻作曲家朱利安,坠入爱河,鲍里斯伤心不已,维多利亚夹在两人男人中间,一边是事业和未来,一边是爱情,无法选择。

维多利亚心中的激情,火热却又痛苦,让人跟着她一起纠缠。作为迷幻电影的先驱,《红菱艳》将幻觉元素融合进了主流电影,让这部电影成为了经典,就连当代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和布莱恩·德·帕尔玛也深受启发。

3.《雏菊》烂番茄新鲜度79%

作为捷克新浪潮电影运动期间制作的第一部女性电影,《雏菊》是一部革命性的实验电影。电影有2个女主角,都叫玛丽,在片中各种嬉戏,动不动就穿着比基尼,去夜总会喝醉,总之是颠覆了客观的女性形象。

电影重在探索各种不同的观点,创造一个带着高度自我意识的艺术作品。其实《雏菊》刚上映的时候被禁过,因为有一部分剧情和战争有关,但其中的迷幻真的很吸引人。

4.《步步惊魂》烂番茄新鲜度97%

《步步惊魂》是好莱坞传奇导演约翰·保曼的第一部电影,作为处女作,却是一部带着催眠效果电影,讲述了一个男人对复仇的渴望。大气的音乐和色彩的选择都很到位。

男主沃克在岛上险被枪杀,回到家乡后,在神秘的男人尤斯特的帮助下,开始复仇。一路上,他发现那个冤枉他的人里斯不仅偷了他的钱并把他留在恶魔岛,还骗走了他的妻子。

电影的节奏缓慢而忧郁,突然又反转到了刚烈的暴力,那种迷幻催眠的感觉,会让人深陷。例如林恩主调灰色的公寓反映了他单调乏味的性格,充满了负罪感的气氛,而沃克的西装根据他的位置和灯光改变颜色,给他带来一种变色龙般的人设,故事的结尾在恶魔岛展开。

一切故事是梦还是现实?还是说沃克早就死了,其实是个幽灵?

5.《2001太空漫游》烂番茄新鲜度93%

库布里克是好莱坞出了名有才的导演,《2001太空漫游》的视觉效果也是很惊艳,结合了古典音乐,却创造出一种非常前卫的感觉,整部看下来,体验非常好。

导演对人类的历史和未来的探索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引导我们去面对未来。电影以黎明开始,我们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工具,通过图形切割,我们的工具成了宇宙飞船,人类进化到了未来,而太空船正在执行任务,调查在月球上的一个神秘物体。

一个巨大的黑色石头,在火山口隐现,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寻找这石头,可电脑的智能超越了飞船上宇航员的人,可怎么办?还能继续完成任务,穿越未知吗?

电影故事本身就有意思,加上太空中的条纹,和各种鲜明的色彩,那种强烈的迷幻感,看得人目瞪口呆。

6.《逍遥骑士》烂番茄新鲜度89%

作为美国第一部反主流文化电影,《逍遥骑士》准确地捕捉到了嬉皮士运动的特色以及和主流的鲜明对比,导演丹尼斯也出镜了。两位嬉皮摩托车手穿越美国西南部,到了南部深处。

电影不仅在描述反主流文化方面有历史意义,虽然在故事情节上可能有点让人难以接受。《逍遥骑士》可以说是精准的抓到当时的社会气氛,很多人都知道嬉皮士和主流文化区别很大,自由的渴望会让人迷失。

跳跃式的剪辑,充满了恐惧和悔恨的对话,以及扭曲的图像,加上特写镜头下的太阳,迷幻的纪实主义风格,让整部电影有了明显的现代感。

7.《扎布里斯基角》烂番茄新鲜度67%

安东尼奥尼的这部电影在反主流文化的鼎盛时期向大家展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部分是梦幻般的沙漠之旅,一部分是记录片式的现实主义。

《扎布里斯基角》虽然在影评人口中一般,但依然属于迷幻电影中的里程碑,美丽的风景和催眠般的奇幻场景,在视觉上很是享受。

故事情节于两个年轻人中展开,马克和达利亚在死亡谷相遇,我们跟随者他们的视角,看到各种人参加抗议,甚至被催泪瓦斯弹袭击,被人殴打,甚至有个人被开枪打死。一名警察在这过程中被射杀,马克从现场逃离后成了嫌疑犯,于是他在机场偷了一架小飞机,然后飞往沙漠。与此同时,达利亚正驱车穿过一个鬼城,和自己的老板见面,马克发现汽车,就飞下来找人,两人一起在沙漠中穿梭,面对着主流文化中隐约存在的现实。

导演捕捉到了年轻人在探索生活时的鲁莽,更是将电影从现实主义带到迷幻的气氛中。

8.《卢丹的恶魔》烂番茄新鲜度67%

肯·罗素的这部电影颇有争议,将17世纪的恶魔故事拍得很迷幻。

修女们行为已经不受控制,而这一切都被认为是牧师乌尔班的带领下才出现的,修女珍妮是个驼背的修道院院长,她有幻想,但也同时产生了内疚的情绪。

当乌尔班和另一个女人秘密结婚的消息传到她的耳朵里时,珍妮突然歇斯底里的发狂,对外说自己因为乌尔班才恶魔附身的,就连其它修女也这么说。

导演大胆的秒回了人性中压抑的那一部分,那种狂放、大胆的探索,让人感到迷离。

9.《内陆惊魂》烂番茄新鲜度100%

一部从不被人注意的1971年的电影在2009年被重新排场电影,让人重新看到这部惊艳的作品。

《内陆惊魂》是一部很可怕的生活片,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一部个贫瘠的小镇上,电影在基调诡异,让人沉浸在男主的脑海里,他满满的屈从于自己的命运。

男主约翰是镇上的一个老师,希望在圣诞的时候到悉尼见女朋友,带着行李上了大巴,第二天坐飞机,结果在过夜的时候,立马被小镇上莫名其妙的陌生感所打动,还被当地的人请去喝酒。几杯酒下肚,约翰参加了一个赌博游戏,把钱都输光了,只能离开,然后就被泰登医生庇护,结果这人是个有自知之明愤世嫉俗的人,男主被逼到绝望的边缘,在尘土飞扬的监狱里快要精神错乱。

电影的基调忧郁,对空旷的小镇上的生活描述的几号,让看的人和约翰一样处于绝望中,他断断续续的做着白日梦,经常喝的酩酊大醉,让我们看到他的内心的迷茫。

10.《圣山》烂番茄新鲜度81%

提到迷幻电影,就不能忘了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作品,《圣山》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杰作,充满了塔罗牌和炼金术的典故,看得人心醉神迷,是一场精神之旅。

一个笨重的人影带着两个穿得像玛丽莲·梦露的女人,不顾她们的社会身份,卸掉两人的妆,剪掉她们的头发。导演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摆脱社会标准和文化偏见,向大家呈现一部关于一个人的电影,这个人的名字叫小偷,他的神秘冒险更是有意思。

小偷被一个没有手脚的人发现躺在一堆泥巴垃圾里,两人走进小镇,看到人们在举行一种仪式,处决人类,只为了娱乐游客。

当镇上的人还在大规模活动时,小偷走进了一座神秘的红色塔里,遇到了炼金术师,他带着小偷走上了一条启蒙之路。

《圣山》通过音乐、人物和视觉效果,将人从典型的文化价值观中分离出来,给你灌下一大壶迷魂汤,沉浸在迷幻电影的世界里。

怎么评价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他在影史中的地位又如何?

1.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1929年出生于智利,父亲为俄国人,母亲为阿根廷人。智利裔墨西哥籍剧作家,电影导演,演员,作曲人和制片人。他同时还是比较宗教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精神治疗医师。16岁开始发表诗作,17岁开始参与哑剧、木偶剧演出,24岁赴巴黎学习哑剧艺术,曾参与马歇·马叟剧团的巡回表演。
2.身为迷幻年代遗民的乔多洛夫斯基,在今天很可能被视为神棍式的疯子。他对炼金术、塔罗牌、禅宗和萨满教都有兴趣。写过书,出过黑胶唱片,搞过戏剧,玩过行为艺术,拍过电影,做过漫画,是货真价实的「跨学科」艺术家。这种智识上的滥情必须放在1960、70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下来看。如果我们把美国当时的反文化运动视为一次火山爆发,那么其喷发出来的岩浆和碎石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缓慢而不断地扩散到了全球。
3.自1960年代开始,美国的音乐家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取经。《全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出现,无差别地对待艺术、技术与科学。随后我们经历了个人电脑革命、互联网革命、全球化以及各种旧秩序的彻底解体。在乔多洛夫斯基的年代,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吸收知识是一种扩张大脑的手段。而在斯图亚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喊出「access to tools」的口号过后四十多年,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工具泛滥的社会。与工具泛滥结伴而来的,是工具理性重新夺回了对社会的统治权。
4.对于乔多洛夫斯基而言,没有什么比用人类自身的精神力量超越一切技法与界别更加重要。正如他对著名电影特效师道格拉斯·特朗布尔(Douglas Trumbull)的评价:「他是一个技术高手,但对我来说,不是一个精神性的人。」这可能是乔多洛夫斯基在今天能够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10部经典英国电影

  导语:感受英伦风情,下面是10部经典英国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英国病人》

  一段爱情,在战火中燃烧,逾越了道德,改变了战局。一个男人,为了救心爱之人,别人的妻子,担当了国家罪名,惹来了杀身之祸,而凯瑟琳会不会等来获救的曙光?艾马殊又将承担起怎样的罪责?

  这部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八项大奖。

   《猜火车》

  这部小成本电影描述了一群年轻人的堕落生活,直面赤裸裸的现实,虽然其中对于极端场面的真实表现让不少人无法接受,但是这部电影中蕴含的年轻人的迷茫觉醒的过程,仍然让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变剧本奖。

   《两杆大的.烟枪》

  由麦当娜前夫盖里奇导演的典型英伦黑色喜剧电影,精心设置的剧情加上爆笑故事以及超级酷的画面质感,相当有看点。而这部电影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英国喜剧奖等诸多英国电影奖项。

   《傲慢与偏见》

  改变自经典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电影,邀请到了英伦玫瑰凯拉奈特莉出演,她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

   《发条橙》

  这部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上映因其中的大量粗口和暴力内容而获得X级的定级。影片获1971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由英伦气质帅哥休格兰特领衔主演的喜剧爱情电影,让这部低成本的影片成为当年非常卖座的电影,风靡了整个世界,并获得第67届奥斯卡奖三项提名。

   《真爱至上》

  休格兰特、科林费斯、艾玛汤普森、凯拉奈特莉……这部聚集了英国顶级电影明星的温馨圣诞节电影虽然未曾获得什么大奖项,但是却成为圣诞节必备的电影之一,连年获得录像带租赁的年度冠军。

  《莫里斯的情人》

  这部讲述20世纪初同性恋情的电影,以细腻的情感和表现方式展现了英伦风情,还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和戛纳银狮奖,同性恋情电影第一次获得了主流影坛的认同。

   《天鹅绒金矿》

  由伊万麦克雷格主演的电影,结合了70年代的音乐的迷幻、沉沦和不羁,展示了一代年轻人的面对梦想的迷茫和脆弱,这部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奖项。因其还原了70年代独特的音乐现象,这部电影成为不少乐迷的最爱。

  《国王的演讲》

  这部典型的英伦传记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大奖,堪称近些年来相当出色的英伦电影。

《终结者》系列,标准的反科学电影

我发现一个特点,现在世面上看见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反科学题材, 不是邪恶科学家毁灭人类,就是邪恶技术毁灭世界。 好像除了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其它题材可写可拍了。其导向性,就是让观众产生一种意识,即: 科学技术即风险,发展越快越完蛋。

(《终结者》剧照)

在很多科幻迷心中,如果要评选电影史上最出色的一部科幻题材电影,《终结者》绝对是首选。扣人心弦的追杀、惊艳的特技效果,迄今为止都让人震撼无比。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部电影宣扬的是末世论,直接指出 科技 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毁灭。从本质上来讲,《终结者》系列极端夸大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属于标准的反科学影片。

《终结者》系列的情节很老套,说的是未来人工智能“天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拥有高度的人格智慧,所以人工智能向人类文明宣战,它操控核大国爆发战争,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

如果遏制核大战的爆发呢?电影给出的方案就是,派遣主角提前几十年去消灭发明“天网”的科学家。

这就是在暗示电影观众, 科技 发明非常危险,必然带给人类“黑暗命运”,与其冒险发展 科技 ,不如提前把 科技 扼杀在萌芽阶段。甚至应该立法禁止相关领域的研究。相信只要看过这个系列的观众,都会有这个念头。于是,导演卡梅隆的目的就达到了。

(《终结者三》)

这个在全球都大名鼎鼎的导演卡梅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卡梅隆这个人一贯积极的提倡“回归自然”,反对一切工业化。他本人还兴冲冲的跑到巴西参加当地人的反水坝游行。包括他后来执导的《阿凡达》,其实也是一部反科学电影。反科学最终都要走到反人类。那里面有当年美国70年代搞迷幻运动的东西。包括乔布斯这样的美国青年人跑到发展中国家体验当地的宗教。《阿凡达》故事里边有一个设定,就是那棵树是所有灵魂集中的地方,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宗教观念。女科学家把它说出来以后,矿区老板就说,你们是不是嗑了药?这实际上就是再现当年美国的这种运动。年轻人为了神秘的宗教体验,去吃一些民间违禁化学品。

中国新时期电影市场是在2002年,由《英雄》开始启动。当年只有10亿票房,到去年增加了几十倍。所以,绝大多数电影从业者都在过去十几年开始入行。而他们所借鉴的,就是高概念模式,外加悲观的未来观。科幻作家郑军曾经去问一位科幻电影项目策划人,为什么你们在科幻片里设定未来,就只会写人类要毁灭?他对郑军说,他根本没看过相反的科幻片!所以,他就只会拍“毁灭”“末日”之类的东西。

这些具有反科学、宣扬悲观主义的科幻电影,同样影响到了国内科幻小说的创作。国内科幻小说作家中除了刘慈欣、江波等寥寥数人,几乎都具有神秘主义和反科学的倾向性。有些还非常明显。科幻界大佬王晋康写了一个《逃出母宇宙》三部曲,第二部《天父地母》中的情节有典型特征,说地球科学家发明了卵生人,为了避难设法带着几百个卵殖民外星,然后在外星球上繁衍后代,这些后代成为了外星人。由于当初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删除、抛弃了很多不实用的宗教、哲学知识,所以外星人的 科技 发展高歌猛进,一路进化为高度发达的机械文明。于是,他们丧失了人性,用他们进化的很厉害 科技 ,回过头入侵母星地球,把地球人几乎灭绝了。于是乎,在序言中,江晓原写道,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宗教的指引。似乎没有宗教的约束,科学技术就会四处作恶一般。

回到《终结者》系列电影,我们看不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令人绝望的核战争、无尽的追杀、血腥和恐怖。只要是看过《终结者》的人,基本上都会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感,认为这个东西万万不能搞,还是“原始状态”好。其中的一些极端者,甚至认为应该摧毁一切 科技 和工业化。比如,田松教授就是一个例子。田松认为,工业化就是罪恶,是地球的癌症,人类应该回归到刀耕火种的“纯天然”生活中去。因为,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不会出现,而田松认为科学技术就是“原罪”。

(核爆)

像其他一些来自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在不断的渲染核恐怖,却看不到核武器有效地遏制战争的现实: 如果把1945年核武器诞生之日作为分界点,把20世纪分成前后两半,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核武器的前半死于战争的人数比有核武器的后半要多得多;对比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可以发现精准轰炸下的战争总伤亡人数要比地毯式轰炸少很多。

由于国外科幻界反科学思潮盛行,所以也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国内。国内的科幻事业起步较晚,《科幻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才创刊,当时编辑们不懂应该怎么样搞科幻,只懂一概向国外学习,国外是什么样,他们就学什么样,以为那才是科幻的正确路线,而这一时期正是反科学思想猖獗的时期。这也造成了《科幻世界》这一国内科幻界主流刊物上,永远有一种题材最多:毁灭。

这些反科学的科幻小说或者电影,它们有个冠冕堂皇的口号,叫做“反思科学”。但是在实质上,永远是反别人,不允许反自己。于是,“反思科学”就在实质上变为“反科学”。这个就是现在科幻界的真相。

(反科学题材泛滥)

其实,真正给人类 社会 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而是工业化。

工业化确实会给世界带来一些负面,比如,排放污染等等。但是解决问题不能依靠一关了之。有理工科思维的人,都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量化”,一种是“取舍”。如果按照极端环保人士的话,既然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干脆把所有的工厂全部关闭。但是,懂得“量化”和“取舍”思维的人,就会进行精心的量化计算,知道如果关闭所有的工厂,会造成人类 社会 多少损失,而多大程度的污染是我们可以承受的,再依次来制定解决方案。而反科学的人,他们不会去量化和取舍,他们要的就是一个,关、关、关,统统关掉。

就如同《终结者》系列电影中所传递的思想:想要解决潜在的“危险”,就是以前消灭科学家,提前消灭潜在的技术。其实,这些所谓的“危险” ,不过是某些人的胡思乱想罢了。

对于《终结者》系列为代表的反科学科幻题材,我希望有专业人士站出来予以揭露。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后代的子孙会认为这个年代反科学才是科幻主流。

作者:怀疑 探索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