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有关子女教育的名著 孩子们你好作者简介「一定记住」,以及孩子们你好好词好句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孩子们!你好》原文

本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Ⅲ.A.阿莫纳什维利根据他长期进行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的成果写成的描述小学教育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以一个教学班为实例,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现了他和他的学生在小学四年里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所有方面。这三部书均被苏联教育部列为推荐给广大教师阅读的教学法参考书。
本书主要描述小学一年级(书中为6岁儿童预备班,按新学制为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作者以一个教师在9月1日前夜的思考开始,最后以他对一年级学生的明天的畅想告终。作者选择了5个学日(如开学第一天、学完识字课本、第122个学日,最后一个学日等)展开他的叙述,在叙述解决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任务时,论证了基于从儿童个性的观点和对儿童人道态度的立场解决这些任务的原则和方法,阐述了组织儿童学校生活的总方针和在解决对最年幼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任务中,教师内在的创造活动.此外,作者还叙述了种种与众不同的把儿童吸引到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来的方式方法。

孩子们,你好》的读后感1000

最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好》,感觉受益匪浅,起初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他的名字,觉得他的名字特别的温馨,觉得作者应该是个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特别了解学生的人.所以想通过阅读这本书后我应该会更喜欢和了解我的学生.
翻阅厚厚的书本,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其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强调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
未曾读完整本书,仅仅看了本书的序论和第一章《前夜》,便被阿莫纳什维利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所深深感动!
(镜头一)每个孩子都是老师
要想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和信任,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心灵的秘密,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想想平时,自己经常以长辈、老师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更别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老师了。事实上,如果要透彻了解每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每一个孩子。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转换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学生的身份去和他们交流合作,和他们一起成长发展。
(镜头二)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
开学前的第一天,他仔细翻阅36个孩子的人事档案,用心解读每一个孩子,希望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时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一个学生。
当看到尼亚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门牙全掉了,也只许有很多语音她将很难正确地念出来。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一定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讥笑她。仅仅只是一句话,仅仅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内心的一个想法,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的细心倍至,他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反思自己,虽然也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却从不曾如此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尚不曾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开学前更不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上还不曾知道自己的学生是谁,好在自己十分重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更希望他们能从内心立刻喜欢上我。
常常尽管自己也有意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所以很难立刻全都记住,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当大家位置调换以后,却经常会阴差阳错、认错学生。
事实上,孩子们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十分看重第一节课,渴望老师能记住自己,并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来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则更希望在新的学期,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给老师一个新的印象,让新的同学和老师也渐渐喜欢自己。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第一次,因此,当我们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时候,的确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考虑,谨言慎行。
(镜头三)一封祝贺信
开学的前一周,他给每一个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孩子们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个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个孩子也都成为好朋友。并且详细介绍了班级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们自己走进班集体,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里会有热情的少先队员主动来帮助。
这该是一个多么细心的老师呀!不但把每个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而且为孩子们考虑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使每一个孩子盼望着新学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蔼可亲的朋友般的老师。
在本书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童年的,:“真正的童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从一个质的状态到一个更高水平的质的状态的过渡的人生。儿童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个成长的过程,应该由关心着他们的、给他们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成人去帮助他们。”阿莫纳什维利的这段话使我从彷徨的境界中一下子清醒过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孩子们才可能拥有高质量的真正的童年。同样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是这样同样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健康的成长.
什么是“真正的童年”?在孩子出生以后到他们正式入学以前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吃好、玩好是不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童年的全部快乐?是不是在这个时期教他们知识就是对他们快乐童年的剥夺?现在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不仅不是,这样的说法是对儿童成长的忽视,是对儿童的不理解。儿童需要心智的启蒙,启蒙程度的高下在于成人付出的多少。同样好习惯也需要在这时候培养,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就拿我现在所任教的三个班来说吧,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但显然他们的区别并不仅在于个性的不一样,细细地去了解,就会发现不同的家庭氛围,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造就了这三

孩子们的作者简介

伊坂幸太郎
日本文坛独树一帜的新锐作家,以异想天开而独创的世界观、多重的构想力著称。曾获推理作家协会奖、山本周五郎奖、三得利推理大奖、新潮推理俱乐部奖等多项文学奖,更曾五度入围直木奖。
代表作品有《摩登时代》、《魔王》、《孩子们》、《阳光劫匪》、《华丽人生》、《金色梦乡》、《死神的精确度》等。

有关子女教育的名著

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 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 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 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 》,《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 费 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列夫托尔斯泰写的儿童作品

你好!
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的儿童读物,有《傻瓜伊万》和《文化译丛》

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如何教育

第一、多和孩子沟通,要了解他们的问题,并及时为他们解决;
第二,要适当给孩子历练的机会,让他们展现自我,适当满足他虚荣心;
第三,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多夸赞,多鼓励,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不要斥责,打骂和埋怨,要多夸奖和鼓励他们。
第四,要避免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要用严肃的语言批评责备,进行语言上的攻击。
第五,要多关爱孩子,多花时间陪他们

好孩子的作者简介

浙江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名播海外,被誉为“三毛之父”。 三毛之父张乐平(陈懋平的干爹),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
1950年,张乐平担任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以后长期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五、六十年代,张乐平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漫画,名重上海滩。在此期间,张乐平除创作单幅漫画外,还在《小朋友》、《儿童时代》等刊物上长期为儿童作画,系列漫画计有:《二娃子》、《萌萌与菲菲》、《百喻经新释》、《胡大生活漫记》、《父子春秋》、《我们的故事》、《好孩子》、《宝宝唱奇迹》、《小咪画传》、《小萝卜头》等。三毛系列漫画计有:《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