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二十四小时时辰表,24小时时辰分别是什么??和二十四小时时辰表划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此乃特长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4小时时辰分别是什么?

一天十二个时辰如下:

子时:23:00-00:59

丑时:01:00-02:59

寅时:03:00-04:59

卯时:05:00-06:59

辰时:07:00-08:59

巳时:09:00-10:59

午时:11:00-12:59

未时:13:00-14:59

申时:15:00-16:59

酉时:17:00-18:59

戌时:19:00-20:59

亥时:21:00-22:59

时辰的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

一天24个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一天只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二十四个小时和十二时辰:

1、子(鼠):午夜23时至1时。

2、丑(牛):凌晨1时至3时。

3、寅(虎):凌晨3时至5时。

4、卯(兔):清晨5时至7时。

5、辰(龙):清晨7时至9时。

6、巳(蛇):上午9时至11时。

7、午(马):中午11时至13时。

8、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

9、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

10、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11、戌(狗):晚上19时至21时。

12、亥(猪):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相关内容解释:

在我国古代,基于日月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活动规律划分的分段计时制度,是沿用历史最悠久的古代计时法。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24小时时辰对照表,24小时对应12时辰

24小时时辰对照表

图文摘自 络(如有 ,请 )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

(时间23时至01时)。 ­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

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时间01时至03时)。 ­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时间03时至05时)。 ­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

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时间05时至07时)。 ­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时间07时至09时)。 ­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

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时间09 时至11时)。 ­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时间11时至13时)。 ­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

太阳偏西为日跌。

(时间13时至15时)。 ­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时间15食至17时)。 ­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时间17是至19时)。 ­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时间19时至21时)。 ­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

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时间21时至23时)。 ­

以上就是与24小时时辰对照表相关内容,是关于时间的分享。看完24小时对应12时辰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

一天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卯时5点至7点,辰时7点至9点,巳时9点至11点,午时11点至13点,未时13点至15点,申时15点至17点,酉时17点至19点,戌时19点至21点,亥时21点至23点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是?

十二时辰对照表如下:

时辰对应的名称: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相关信息: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纪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世界24小时时间表

一天24小时现在一般是分为晨8个小时(包括凌晨、早晨),午8个小时(包括上午、中午、下午),晚8个小时(包括傍晚、晚上)。具体区分的时间段如下:

凌晨:0时至5时;早晨:5时至8时;上午:8时至11时;中午:11时至13时;下午:13时至16时;傍晚:16时至19时;晚上:19时至24时。

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相关内容:

在古代,光阴表示时间。时间是人根据物质运动来划分的,不是本来就有的,宇宙中的“时”本来是没有间的。物质运动需要耗费“时”。

但是如果不把“时”分割成间,我们的思维就无法识别“时”,我们之所以能思考,是因为思维能对物质世界命名,物为实,思为虚,思命物以虚名,为思所用。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24分钟。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三更两点”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点”就是指凌晨04:12。

二十四小时时辰对照是什么?

时间对应的时辰是如下: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一天24小时的时辰表

一天24小时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23时至01时);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时辰是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