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观《少共国际师》电影有感 少共国际师秋崽原型「一定记住」,以及少共国际师电影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他是“娃娃师长”,23岁牺牲,手下17人成将军,活着至少上将

他是“娃娃师长”,23岁牺牲,手下17人成开国将军,活着至少上将

在红军时期,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成员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这支部队就是少共国际师,成立于1933年8月。

由于都是青少年,所以师长和政委也很年轻,萧华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时只有17岁,他是少共国际师的第二任政委,却是红军 历史 上最年轻的师政委。

和他搭档的师长叫吴高群,曾经在国军中当兵,不过他很厌恶国军的贪腐风气,就退出了国军,加入了朱老总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到井冈山。

吴高群在战斗中表现优秀,朱老总很欣赏他,随后晋升他做了红二师师长。少共国际师成立时吴高群是红2师师长,陈光是首任师长,11月吴高群和陈光对调,做了少共国际师师长。

1933年,吴高群才23岁,萧华17岁,带领着一群不到18岁的战士们,所以吴高群也被称为“娃娃师长”。虽然年纪小,但战斗力可不弱。

组建没多久,少共国际师就参加了战斗,敌人是国军周至群部,武器比红军要好很多,可吴高群无所畏惧,率先冲上去,赢了战斗的胜利,受到了朱老总的表扬。

收复黎川的阻击战中,敌人的兵力是少共国际师的数倍,并且武器精良,敌人还有飞机、大炮,我方的进攻受阻。

吴高群十分生气,就准备拿刺刀和敌人肉搏,一枚炮弹落地,警卫员迅速把他扑倒,没有受伤。他爬起来后继续冲锋,率领部队一口气收复了黎川。

这次战斗让陈诚非常生气,他派了多架飞机向少共国际师的阵地投掷炸弹。当时吴高群在一棵大树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没注意到炸弹,就被炸伤了。

萧华立刻派人把他抬到了建宁医院,红军总部得知后来电慰问,要求全力抢救,可是吴高群被7个弹片击中,流了很多血,最后牺牲了。

吴高群牺牲的噩耗传到红军总部,首长们都非常痛惜,还让《红星报》发表了“悼吴高群”一文。萧华是开国上将,他曾说要是吴高群没有过早牺牲,建国后至少也是上将,还排在他前面。

1935年2月,红军总部撤销了少共国际师的番号,虽然仅存在了1年多时间,却经受住了战争的残酷考验,为我军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后来有17人都成为开国将军,吴高群的功劳最大。

少共国际师观后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朗朗的读书声亦透出这声的稚嫩,这声音的主人亦是一羣稚嫩的孩童们。

影片一开头便介绍了主人公秋崽悲惨的身世,亦阐明了他来到列宁学校的缘由,这些少年英雄在列宁学校接受马列信仰,学习文化和军事知识,在苏区的土地革命热潮和反“围剿”斗争中经受了考验。

所谓“十年饮水,难凉热血”,正如梁启超于《饮冰合集》中写到的,只有少年有智慧富强起来了,国家才会富强,这一时期的中国,急需出现“少年国际师”的少年红军们,用他们的青春和热情,在革命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而悲壮的一页,体现了这些少年极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渗透力。

而秋崽的童养媳“骨骼清奇”的一句“我是你婆娘”,为有些沉重的剧情带来了缓和,同时也体现了旧社会包办婚姻的封建思想。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就像一个“老大帝国”更需要“少年中国”的出现来振奋人民的精神,也体现了此时此刻的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还不够成熟。

少共国际师的全称是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一羣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武装部队,他们正处于花季少年,已然有勇气、有智谋、能冲锋陷阵保卫国家,而我们呢?我们敢终日无所事事的混日子?虽当今社会正处于和平时期,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碌碌无为不爱国的理由。

少年智则国智,我们青少年勤奋读书亦是爱国的体现,只有我们少年强大起来,国家才会更加富强。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影片的最后,当《少共国际师出征歌》响起的刹那,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与主人公秋崽同悲欢,共休戚,如同走过这段艰辛的岁月一般。

在今天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生活在幸福环境中的青少年来说,“少共国际师”中少年英雄的成长经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

标签: 观后感 国际

湘江战役的少共国际师

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于1933年8月5日在中央根据地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成立,长征出发时的人数大约为七千人。
少共国际师在长征途中不断有损失,但沿途扩红也有所补充,湘江战役前的人数并不清楚,应该在五千人以上。
湘江战役中,少共国际师隶属红一军团。少共国际师娃娃兵多、新兵多,战斗力不强,因此未参加激烈的脚山铺阻击战。该师的任务是在湘江东岸灌阳文市和全州两河之西北监视全州南进之敌,以确保红军右翼的安全。全州的湘军只是从湘江西岸南下,攻打脚山铺,而没有从湘江东岸南下。从全州南下的只有桂系民团两个联队和少量混编于民团联队之中的正规军,其任务是对西进红军进行袭扰。少共国际师在12月1日之前,没有大的战斗。
12月1日,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按照军团部命令,指挥部队从大坪渡浮桥过江。前锋四十四团及师部过江后在湘桂公路与南下湘军遭遇,四十三团、四十五团从大坪渡渡江西进的道路被截断。师长彭绍辉与政委肖华、政治部主任冯文彬等紧急商议后,命令四十三团、四十五团迅速绕道,从大坪渡南面的界首圩渡江。
被隔在湘江东岸的四十三团、四十五团与师部失散,师首长让他们南下从界首渡江。但是,界首已经于1日中午被兴安北上的桂军攻占。红五、红九、红八军团是从界首以北的凤凰渡过的江,但1日下午,桂军44师追击红五军团(十三师)、红八军团、红九军团至凤凰嘴,红八军团大部、红九军团一部未能过江。少共国际师的四十三、四十五团自然也无法按命令从界首渡江。幸运的是,这两个团的部分人员竟然奇迹般渡过湘江,于12月3日赶到油榨坪与师部和四十四团会合。
也有人讲,红一军团在得知少共国际师大量人员未能过江后,采取了挽救措施,抽出一支部队,趁国民党军不备,从湘江西岸返回大坪渡口渡过湘江,到东岸找到少共国际师,利用夜色的掩护,将他们带过湘江,归还主力。
渡过湘江后,红十五师仅剩2700余人。1935年遵义会议后不久,红十五师撤销,其人员分别编入红一、红二师。

观《少共国际师》电影有感

《少共国际师》是由李俊岩执导的作品,张琛参加演出。
1919年的柏林就有成立少年国际师,1933年8月5日在中国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由周恩来亲自授旗,为响应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扩大红军队伍,壮大武装力量,粉碎敌人的疯狂“围剿”,保卫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在博生县组建了一支全部由模范青少年组成的特殊部队——“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全师共一万余人,党团员占70%,下辖三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
《少共国际师》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服装、逼真场景、红色音乐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一段极其壮烈的真实历史故事。讲述了中央苏区的这支少年红军部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他们响应中央的号召,走向保卫苏区的战场,成为“少共国际师”的少年红军,用他们的青春和热情,在革命斗争史中写下了光辉而悲壮的一页。该剧于2011年8月在江西宁都等地拍摄完成。

最好的我们耿耿那个长大的弟弟是谁扮演的

《最好的我们》耿耿那个长大的弟弟林凡是由演员蓝天饰演的。

蓝天,男,畲族,1998年2月8日出生于江西,中国内地童星演员。四岁少林寺学武,五岁登台演出,多次国外巡回表演。

2009年,蓝天开始接触影视,一直以来,一个背后默默教导他支持他的“恩师、益友、亲人”,推动着小蓝天一步步稳步前行。《五湖四海》《甲午大海战》出色的表演,赢得了众多喝彩。2011年得到电视剧《少共国际师》导演赏识,提拔出演男一号叶立秋。

2016年在《最好的我们》中出演耿耿的弟弟大林帆一角。

扩展资料

相关剧情:

2015年,路星河第56次向耿耿求婚失败。而耿耿决定辞职回家,开一个摄影工作室。九年来,耿耿穷尽一切可能寻找余淮,余淮始终没有出现。

耿耿爸爸给耿耿安排相亲,路星河突然出现,帮耿耿解了围。路星河决心帮耿耿找到余淮,但依然没有结果。路星河再次表白,耿耿动摇。林帆踢球受伤入院,耿耿去照顾。但耿耿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在医院遇见了以为永远找不到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好的我们

中国最年轻的师长的年龄是多少?

红军长征中曾有过一支几乎全部由同龄人组成的部队:全师平均年龄18岁,历任师长都是20多岁,师政委肖华上任时年仅17岁,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极为罕见。
师长吴高群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三岁。
(1933年12月,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敌人以三个师的兵力发动了进攻。“少共国际师”和三师一部从左翼钳击敌人。肖华和师长吴高群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挥。傍晚,战斗将要结束时,吴高群正在指挥所旁的一棵大树下观察敌情,忽然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他的头部和腰部七八处负伤,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三岁。肖华热泪盈眶,他带领战士们向烈士宣誓: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把“少共国际师”的光荣旗帜永远打下去!)
红军这支几乎全部由同龄人组成的部队叫做“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5日成立于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由周恩来亲自授旗。全师共一万余人,党团员占70%,下辖三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
第五次反“围剿”前,为了扩大红军,进一步激发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情,在红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的倡议下,经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苏区1万多名青少年踊跃报名。
为了把这些初离家门的娃娃培养成能征善战、作风过硬的战士,“少共国际师”成立后,随即投入了战斗训练。中央军委任命陈光为师长(后为吴高群、曹里怀、彭绍辉),冯文彬任政治委员(后为肖华、罗华明)。部队中许多红小鬼,人还没有枪高,起初是用各自带来的红缨枪,后来才陆续开始练习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9/05/content_5049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