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思是??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在哪儿。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云清雾淡」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发生在1940年5月26日至1940年6月4日。


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英法联军撤走了三十三万士兵,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时也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

在二战中,为什么说敦克尔克大撤退的意义非常重大?

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被德军的穷猛攻后被逼逃亡,但这个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后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或许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决定刚刚作出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军人表示不解,甚至反对。在他们眼里,战斗,乃至是死亡,才是一名优秀军人的真正归宿。他们没有错,但有的时候,退却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为了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此外,蒙哥马利在扭转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困局中,起到了扭转形势的作用,虽然他当时只是是一名不为人知的师长,但历史给了他一个宝贵的机会,而他没有因为职位的低下而退却,相反凭借自己的才华抓住了这一机会,所以才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历史。
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这是后人对于那些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士的敬意!同时也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牺牲的将士的敬意!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思是?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 Battle of Dunkirk;法语 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为了诺曼底登陆,这是以退为进,是这样吗?

敦刻尔克大撤退名为大撤退,但实际上是一场大溃败,法军苦心经营的玛奇诺防线被德军攻克后,英法联军失去了最后一道战役保护屏障,德军的闪电战攻势速度之快超乎了联军指挥官的预期,致使英法若再不撤退就有被德军全歼的危险。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虽然不光彩,但这次行动的确为英法联军尤其是英军保存了日后诺曼底登陆乃至解放西欧的重要实力。

为什么说敦刻尔克的大撤退,是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也是二战中可歌可泣的一页?

英国调集了l000多艘舰船,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撤退。事实上,早在5月19日,英国就预见到失败已成定局,战时内阁指示海军部制定组织远征军撤退的计划,代号“发电机行动”。该行动由多佛尔军港司令海军中将拉姆齐全权指挥,计划从法国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3个港口,每天撤退1万人,并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扫雷舰。拉姆齐同时建议加强空中掩护力量,但英国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司令表示,只有在满足保卫本土的前提下,才能派出战斗机前往敦刻尔克。

5月25日,英国远征军最高指挥官戈特勋爵向战时内阁发出了一封措词强硬的电报:如果不想使英国远征军全军覆没,现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利用还在我们手中的敦刻尔克港,将远征军撤离法国。次日晚,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此时形势比制定计划时更险恶,原准备使用的法国3个港口只有敦刻尔克可以利用,且空中掩护、地面运输等多种设施均很薄弱。因此,凭借现有力量,在短时间内营救出40万大军简直犹如天方夜谭。英国海军中将拉姆齐组成了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总共只有16人,来组织这场有史以来最复杂、最危险的海上撤退。

40万英法联军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尔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线,敦刻尔克自公元9世纪以来一直是法国北部重要港口,1939年以吞吐量计为法国第三大港,拥有7个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4个干船坞以及长8公里的码头,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码头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大浪,如果这些港口设施能够充分利用,40万英法联军完全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携带全部装备安全登船。但两个星期以来,该地区一直遭到德军猛烈轰炸,4个船坞全部被毁,8公里长的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唯一还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而且还是由木桩木板搭起来的,非常简易,宽度最多只能8个人同时并排通行,只有在靠海一面有个混凝土的柱子,设有灯塔,堤岸周围有一些木桩,紧急时也能系油船只,但是水流较急,船只停靠时有一定危险。

在撤退中,盟军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猛烈攻击,虽然损失惨重,但在“发电机”计划中还是撤出了33.8万人,这为后来的盟军大反攻争取了兵力上的保证。

为什么会有敦刻尔克大撤退?

史学家们都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希望的火种,为将来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史学家们不会告诉你,导致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是英法两国胆小怕事,二是英法两国与苏联阳谋博弈失败。

都是英法两国自己作死!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二战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一战后的利益分配不均,外加出现了经济危机。

人民一旦没得吃了,只要有个人振臂一呼,追随者必当数不胜数。

更何况,希特勒作为德国的总理,动员起来不过是一篇稿子的事情。于是,不堪重负的德国迅速发展军备,扩军备战。

而这个时候,英法两国,仍然抱有一丝幻想,但德国的野心正在慢慢显现,英法也不得不进行国家层面的博弈!

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所有国家都想要看到的局面。

作为德国的老邻居法国,自从拿破仑失败后,就一直存有一种危机意识,所以在一战过后,它不跟你玩了,火急火燎修建了一条位于德法边境的马其诺防线。

而这条防线,号称世上最强!法国终于觉得自己可以安稳睡大觉了,可转眼看到德国势头凶猛,顿时菊花一紧,赶忙约上英国前来助阵!

英法两国守在边境线的堡垒里,成天扯着嗓子跟德国吼,说东边的苏联没碉堡,可好欺负!

这一招祸水东引,属于阳谋,后来人们称为绥靖政策。

但希特勒不是傻子,很明显,地中海气候宜人是个度假胜地,而苏联呵气成冰俩基友都不好去小树林里办事。

所以不要怂就一个字:干!

不过打缩头乌龟费时费力,得想个什么法子让乌龟把头伸出来!因此希特勒就顺着马其诺防线一直往上摸,摸到了波兰大腿上时,突然发现它没穿安全裤!

德国摆好了架势,但由于英法两国胆小怕事,亲眼看着波兰小姑娘被德国活生生糟蹋了!

德国爽过之后,裤子都没脱,朝着比利时、荷兰等国扑去。

英法联军再也看不下去了,唆使着兄弟们去英雄救美。

然而才走到半路,发现德国这个老流氓竟然使诈,留下一部分军队在英法联军的必经路口守株待兔以逸待劳。

Biubiubiu~

英法联军丢盔弃甲,撒丫子跑的比坦克还快,一路跑到了一个叫敦刻尔克的地方,望着大海,喊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