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寓言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原文是什么??和是天堂也是地狱读后感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柠檬脾气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寓言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原文是什么?

《天堂和地狱》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天堂和地狱的寓言故事

圣经中也有一个天堂和地狱的寓言:
路16:19a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路16:20
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路16:21
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
路16:22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路16:23
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路16:24
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路16:25
亚伯拉罕说,儿阿,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路16:26
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路16:27
财主说,我祖阿,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路16:28
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路16: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路16:30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
路16:31
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据说人死后,有人会去天堂,有人要去到地狱。有一天,天堂和地狱的人遇见了,彼此好奇的问对方,天堂的人看着瘦骨伶仃的地狱人说,你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伙食如何?空气好吗?地狱看着饱满的天堂人说,你那里是不是天天吃什么什么呢?通过聊天发现两边的伙食和环境其实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吃饭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地狱人吃饭时,由于人死后手关节是僵硬的活动不灵活,所以在自己吃饭时,长长的手上拿着一个小小的勺子,无法准确快速的喂到自己的嘴里,有时因为别人碰一下勺子里的饭菜容易掉地上,有时旁边的人不小心拐一下,经常发生冲突而郁闷,所以地狱的人因此个个瘦骨嶙峋的。而天堂的人呢,他们每次吃饭时是用勺子去喂饱对方,大家为了照顾好对方都会非常和谐的相处,所以天堂的人看起来个个都是精神饱满神清气爽的。这个故事最后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喂饱对方再让对方来喂饱自己。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的人际关系是不是也应该如此?

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启示人们:别人的天堂也许就是自己的地狱。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失去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是因为它们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任何事物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是好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只饿死的老虎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割裂了自身生存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对本不属于自己的景色的留恋,对自己生存条件的漠视,带来了生存危机,决定了其生命的终结,也诠释了天堂与地狱间的逆转。

地狱与天堂的故事

在某个寺院,年轻的修行僧问老师:“听说在另一个世界有地狱和天堂,地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答道:“在另一个世界确实既有地狱也有天堂。但是,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表面上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地方,唯一不同的是那儿人们的心。”

  老师继续讲道:“地狱和天堂里各有一个相同的锅,锅里煮着鲜美的面条。但是吃面条很辛苦,因为只能使用长度为一米的长筷子。

  住在地狱的人,大家争先恐后,抢着把筷子放到锅里夹面条。但筷子太长,面条不能送到嘴里去,最后抢夺他人夹的面条,你争我夺。面条四处飞溅,谁也吃不到自己跟前的面条。美味可口的面条就在眼前,然而每一个人都因饥饿而痛苦不堪。这就是地狱的光景。

  而在天堂里,同样的条件下情况却大不相同。任何人一旦用自己的长筷子夹住面条,就往过对面的人嘴里送,“你先请”,让对方先吃。这样,吃过的人说“谢谢,下面轮到你吃了”作为感谢和回赠,帮对方去夹面条。所以,天堂里的所有人都能从容吃到面条,每个人都心满意足。”

仅供参考,望采纳。如觉得不好,可在我的旁边留言,一定会改,悬赏分30就够啦~不用追加~
补充我要的是里面的图片 不是文字
补充http://pic.sogou.com/d?query=%CC%EC%CC%C3%BA%CD%B5%D8%D3%FC%B5%C4%B9%CA%CA%C2%CD%BC%C6%AC&mood=0&picformat=0&mode=1&di=2&p=40230504&dp=1&w=05009900&dr=1&did=6#did6
可以了吧?只能做到这点了,不然我也没办法,你问别人也行~
这个网址里有好多关于这的图,来不及看,自己翻吧~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佛教相信天堂与地狱吗?

是的,佛教毫不怀疑天堂与地狱的存在,因为天堂与地狱,都在生死范围的轮 回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狱,人人都有经验的可能,甚 至可说,人人都曾去过天堂地狱。修了上品的五戒十善生天堂,造了十恶五逆的大 罪下地狱。苦报受完了,地狱的众生可以生天堂;福报享尽了,天堂的众生可以下 地狱。

所以佛教相信,天堂虽好,不是究竟的乐土,地狱虽苦,也有出离的日子。 同时,由于所修善业的不等,天堂也有等次,由于所造恶业的轻重,地狱也分 层级。 佛教所说的天堂,共分三界二十八天。接近人间的欲界天共有六层,往上的色 界天共有十八层,再往上的无色界天共有四层。事实上,修善业的人,只能生在欲 界六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中除了色界上层的五净居天是小乘的三果圣人所居,其 余都是修习禅定者所生的禅定天。 佛教所说的地狱,大大小小的有无量数目,那是由于狱中所受苦报的不同而分 ,主要则分为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的三大类,佛经中通常所称的地狱是 指根本地狱。根本地狱的主要区分,则有上下纵贯的八大炎热地狱,以及四方连横 的八大寒冰地狱。依照各人所犯罪业的差别等次,便到应到的地狱中去受报。通俗 的说,下地狱是由鬼差狱卒的捉拿,就实而论,生天堂下地狱,都是由于各自的业 力所感,业力倾向天堂就生天界享福,业力倾向地狱便生地狱受苦。

小故事:天堂与地狱

[玫瑰][玫瑰][玫瑰]故事分享[玫瑰][玫瑰][玫瑰]

有一个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上帝说:“孩子,请跟我来。”

上帝带着他来到一个房间,里面一群人围着一个桌子,桌子上是一锅肉汤。每个人手中都拿一个长勺,但是都面黄肌瘦,缺乏营养,愁眉苦脸的。原来是由于勺子把儿太长,他们盛的肉汤送不到自己的嘴里。上帝告诉他:“这里是地狱。”

上帝又带他来到另外一个房间,同样是一群人,一个桌子,一锅肉汤。每人手里一把长勺。但这里的人面色红润,欢声笑语。他们互相喂肉汤为别人吃。上帝告诉那个人说:“这里是天堂。”

那人不解地问上帝:“为什么一模一样的条件,这里却是天堂,而那里是地狱呢?”上帝意味深长地回答:“孩子,因为在这里,人们互相喂(为),而在地狱里,他们只喂(为)自己 。”

给我的启示是:在家庭也好,在单位也好,我们互相为别人做点事,就能欢声笑语,充满感恩,如在天堂。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1、有一个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 长柄汤勺 ,但大家都身宽体胖, 脸色红润 ,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麽?”这个人不解的问道:“为什麽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能喝到肉汤?”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每个人都会喂别人。”
补充2。故事发生在一位日本禅师和一位日本武士之间。这天,名叫信重的武士向名叫白隐的禅师请教说:“真有地狱和天堂吗?你能带我去参观参观吗?”

“你是做什么的?”白隐禅师问。答曰:“我是一名武士。”

“你是一名武士?”禅师大声说:“哪个蠢主人会要你做他的保镖?看你这张脸简直象个讨饭的乞丐!”

“你说什么?”武士热血上涌,伸手要抽腰间的宝剑,他哪受得了这样的讥嘲。

禅师照样火上浇油:“哦,你也有一把宝剑吗?你的宝剑太钝了,砍不下我的脑袋。”

武士勃然大怒,拔出宝剑,对准禅师。此时,禅师安然自若地注视着武士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

一瞬间武士恢复了理智,觉察到了自己的冒失和无礼,连忙收起宝剑,向白隐鞠躬、道歉。

禅师面带微笑,温和的告诉武士:“天堂之门由此敞开。”

人的心灵是很复杂的东西,一念之间人是天使,一念之间人是魔鬼。善与恶在很多时候只在于我们良知一念发动时。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途之人皆可以为尧舜”,连路上走的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关键在于能不能觉悟到自己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