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八二三炮战死亡人数 炮击金门「记得收藏」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金门炮战。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づ听风看月」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万炮轰金门死多少人

是说1958的八二三炮战吧!这个你百度不到正确答案 ,百度上的说法是 ,击沉飞机船只无数 ,击毙士官兵几千人...我只能呵呵,既然是大捷 ,那为何撤退?为何没打下金门?其实那仗台湾官兵老早躲在地下掩体内(你去金门旅游时可以看看) ,都龟缩在地下了 ,怎么可能会有几千士兵死亡?这么说吧!台湾方公布是百姓死亡7百人 ,士兵不足百人 ;中国是不提百姓 ,击毙台湾官兵千馀人 ,美方是百姓死亡5百 ,官兵2百馀(也就是说台湾故意把官兵死亡加过去百姓那儿) 。

金门炮战的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467.htm

炮击金门

炮击金门
金门炮战(台湾称八二三炮战,香港称金门八二三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炮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国民党军队随后开始反击。炮战初期,解放军攻击岛上军事目标,后期重封锁海运线,以围困金门。在炮战初期,国军猝不及防,随着战事继续,逐渐恢复战力。并得到美国海军护航,维持金门补给线,甚至利用八吋榴炮反击及瘫痪厦门车站等的补运单位。炮战期间,双方海军舰挺和空军也多次战斗。10月初,解放军宣布放弃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逐渐减少攻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持单打双不打,直到1979年和美国建交为止。

1958年历史上哪次战役

1958年历史上发生金门炮战。

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的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开战原因历来有数种说法,有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此次炮击系为攻取金门而发动之战役,也有谓开战不为攻取金门而是为防止台独,另有认为毛泽东发动炮战是为阻止苏联与西方国家和解,同时此战反映了中国内部政局及毛泽东的心理状态。

金门炮战是哪一年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前哨据点,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和破坏活动,妄图进而“反攻大陆”,那么金门炮战是哪一年?

1、 金门炮战(1958年8月23日─1958年10月5日),又称八二三炮战、八二三金门炮战。

2、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解放军万炮齐发,掀起金门炮战序幕。自这一天起,福建沿海就进入了战时前线状态,直到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才彻底结束。

3、 这是自1955年以来台海地区最大规模的战争行动,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战斗史上所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炮战。

关于金门炮战是哪一年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八二三炮战斗的原因是什么?

1958年8月23日,宁静的福建前线突然万炮齐海中,从而揭开了长达4个多月空前激烈的“金门炮战”序幕。一时之间,金门地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当局和美国政府三方围绕这弹丸之地开了一场既激烈又微妙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
毛泽东决定以大炮教训美蒋。8月23日毛泽东正式下令开始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炮火中,美舰逃到公海。
1958年8月23日拂晓,福建前沿阵地,伴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开始炮击”命令,金门岛上烟雾迷漫,弹片横飞,通讯立刻被完全破坏,指挥中断,官兵伤亡惨重,驻防金门的三个副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也当即毙命。炮战一直持续到9月4日,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在福建发生的有名战争

1958年8月23日 金门8.23炮战

金门炮战(1958年8月23日—1958年10月5日),又称八二三炮战、八二三金门炮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战斗史上所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炮战。

详见百度词条 金门炮战

炮击金门是哪一年

炮击金门就是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那炮击金门是哪一年呢?

1、 1958年炮击金门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炮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国民党军队随后开始反击。

2、 炮战初期,解放军打击岛上军事目标,后期重点封锁海运线,以围困金门。在炮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猝不及防,损失惨重,随着战事继续,逐渐恢复战力。

3、 10月初,解放军宣布解除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逐渐减少攻势。大陆方面维持单打双不打状态,直到1979年中国大陆和美国建交为止。

金门炮战并没有如美苏曾顾虑的演变为一场大战,其主要原因在于毛泽东始终控制着战场上的主动,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目的去打。在达到目的后,又适时地将其转变为政治和外交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