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黄昏把影拨弄」消息,近日,忒修斯之船,忒修斯之船最后还是不是原来的船??引发热议,忒修斯之船豆瓣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忒修斯之船讲的什么?

1世纪时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逐渐被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忒修斯之船(英语:Ship of Theseus)是形而上学领域内关于同一性的一种悖论。

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在普鲁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经讨论过相似的问题。近代霍布斯和约翰·洛克也讨论过该问题。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版本,如“祖父的斧头”,佛教文本《大智度论》中一个旅行者替换身体的故事。

古代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 Cratylus 401d) 和柏拉图( Parmenides 139) 讨论了部分思想难题(身份随时间问题),但没有剩余的证据表明他们知道这个悖论。

这个悖论后来由Plutarch以及最近由Thomas Hobbes和John Locke讨论。已知有几种变体,包括祖父的斧头和扳机的扫帚,它们的头部和手柄都已更换。

类似的悖论

佛教文献中替换身体:故事讲的是一个旅行者晚上睡在一个空屋子里,半夜忽然两个鬼闯进来,为了抢夺一具尸体争吵不休。

旅行者被要求裁定尸体的归属权,当他诚实地把尸体判给扛来尸体的第一个鬼之后,第二个鬼大发雷霆,撕扯下了他身体的各个部分,第一个鬼则不断用尸体的相应部分为他补全残缺的身体。

最后当这个人的全身都被尸体替换之后,两个鬼一同吃掉散落地上的原本属于旅行者的肢体,扬长而去。我们的主人公则已经弄不清他现在到底是谁。

忒修斯之船讲的是什么?

忒修斯之船讲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他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四个原因来解决这个问题。物质是物质的原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的原因,形式的原因决定了对象是什么。忒修斯的船是同一艘船基于形状因素,因为尽管材料发生了变化,船的设计——形状因素——却没有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看,赫拉克利特河的问题是同一条河两次踏进这条河,因为这条河的形态没有改变。事物的结局决定其原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但在现实中却是为了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扩展资料:

类似的悖论:

1、赫拉克利特之河

人们可能会渡过同一条河,但流经他们的水是不同的。

普鲁塔克还引用了赫拉克利特的话,并假定同一条河不能再被跨越。

2、祖父的旧斧头

斧头的刀刃换了三次,斧柄也换了四次,但都是同一把旧斧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忒修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讲的是什么

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因此这类问题现在被称作“忒修斯之船”的问题。

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在普鲁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经讨论过相似的问题。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讨论过该问题。这个问题的有许多变种,如“祖父的旧斧头”。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扩展资料

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忒修斯之船

1、“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2、空地上的奶牛: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近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

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于是问题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3、定时炸弹:一枚大规模杀伤性的定时炸弹隐藏在你的居住地并即将爆炸,并导致半个城市的人伤亡,知情者已被你羁押,你是否应该使用酷刑来审讯。

4、爱因斯坦的光线: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5、忒修斯之船: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6、薛定谔的猫: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

7、伽利略落体实验: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8、猴子和打字机: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

9、中文房间: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

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10、缸中之脑:“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忒修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讲的什么 忒修斯之船介绍

1、忒修斯之船讲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2、亚里士多德认为他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四个原因来解决这个问题。物质是物质的原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的原因,形式的原因决定了对象是什么。忒修斯的船是同一艘船基于形状因素,因为尽管材料发生了变化,船的设计——形状因素——却没有改变。

3、从这个角度来看,赫拉克利特河的问题是同一条河两次踏进这条河,因为这条河的形态没有改变。事物的结局决定其原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但在现实中却是为了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忒修斯之船最后还是不是原来的船?

个人认为忒修斯之船最后不是原来的船。

特修斯之船(又译为忒修斯之船)亦称为忒修斯悖论,是一种有关身份更替的悖论。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因此这类问题现在被称作“忒修斯之船”的问题。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在普鲁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经讨论过相似的问题。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讨论过该问题。这个问题的有许多变种,如“祖父的旧斧头”。

基于形式因,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因为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形式因——没有变。从这个角度看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问题,则两次踏入的是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的形式因没有变。

事物的目的决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在现实中的目的是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忒修斯之船

此船是否是此船?将该船上的一个零件换去,这艘船是否仍然是这艘船?将该船的所有零件换去是否仍为此船?一个物体经过换新,就会陷入这样的思考境地。为何换掉一个零件就不是该船了呢?反之,又为什么是原来的船呢?一个人原来之器官被置换,他还是他吗?为什么他还是他,反之,他为什么不是他?船的名字“忒修斯”是造船人命名的,而且同样的一艘船是否能呼为“忒修斯”。将一船的螺钉换掉是否改变了其原有的零件构造,但仍是在原船上改造,改造的零件与原型相差无几,为什么这艘船在是他的同时而又非他呢?这艘船扮演的作用仍然是原来的作用,此说,该船即为该船。然,将一个耳机元件从里到外换去,这是否又是以新的零件组成了另一个新的耳机,而原来的零件由于故障而被换去,这是否又是两个耳机了呢?尽管是在其原机上一点一片地换的。一艘船从形体全部改变撤换后理应不是原来之船,正如将一个耳机零件全部在原机上换掉。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将其全部撤换,是否也是如此呢?类比之下,理所当然。一对原装零件,一堆新组装之物,这很明显,此时的耳机已非彼时的耳机,正如彼时的船不同于此时的船体。

但换掉的只是零件,这艘船所起的作用于前船无异,这就如整容,换掉了自己肥大的脸而代之以瘦小的脸,并在原体上是如此,但此人亦非彼人,但其行为、思想、大脑等皆为原物。船为无命之物,将其部件换去正是如此。形体上说,此船已非彼船;从作用上讲,此船亦是彼船。扮演此作用的船是如此之多,同类的形体又到处可见。这船是不是彼船不只是牵涉到船的形状,船的作用还归于用船人,造船人所倾注于这艘船中的想法与境况。忒修斯之船可以再造,但造的只是形体,而不是心里境况,正如耳机可以重装,但感觉或许有异;容貌尚可改变,但心德却有两样。忒修斯之船是否前后一船的抉择在于人,用它之人、造他之人的心里感情。这是“方生方死”与“发展否定”分歧之船,这是自然进化变迁与人类生存灭亡的跨时之船。忒修斯之船是造出来的客观存在,还是人的思想的一厢情愿!你舍下,此船便非原船;你抓住,此船便是此船。我放下,此船命休矣!

① 将一个手表的表带换去,代之以新表带,此表是否为原表?

②  将一个手表的表带换到另一个手表之上,表又是表乎?

这个答案很经验:当①的情况出现时,你会认为表是此表;当②的情况出现时,我为什么又认为次表非原表呢?这时表仍然起着同样的作用,形状仍然一样!置换表带,同一个;置换表盘,另一个。

为什么?这样的忒修斯之表如何解释呢?置换的零件不同也使我感到迷茫,正如换掉一个螺钉和换掉整个船体一样。为何换了一个小小的螺钉我就觉得它是;而换掉整个船体又觉他不是原体了呢?这与放下或不放下有关吗?放下了,为什么觉得前者仍是?并且其心理,意蕴也发生变化了!我仍没有走出忒修斯之船之谜。

置换的面积大,数量多?置换的是意义重大的部件?数量多和数量少有区别否?对谁意义重大,船还是人?对原表起意义重大的表盘换去新盘之后仍指示时间,其仍成为表,而我为何认为其不是原来的表?作用一样,形体一样,此表(船)为何非原表(船)?更不解的是,为何放下后,换一和换多的认知不同,换带和换盘的认知也不同?抛去放下,即抛去人的情感,意境之后再观被调之后的表又会是怎样的一回事呢?很显然此时,表已非原表,无论多少,无论大小!也就是说,船即使是失去一点也已非原船,更遑论全部换掉!

当把船的零件替换到一定数量时,即超过人所承受时,此船在人看来已非原船!

将船的对人来说重要的部件换掉时,对人来说,此船已非原船!

将船改造的程度与人的知识、情感连在一起时,此船已非原船!

“忒修斯之船”的读音是什么?

“忒修斯之船”读音为【tui  xiū sī  zhī chuán】

《忒修斯之船》那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忒修斯之船》主要内容:

1、本书的故事主体《忒修斯之船》,是一位神秘多产作家V.M.石察卡的最後一部小说,讲述一名男子在海上大船中醒来,忘了自己的身分,不晓得自己的所在地点,脑中只剩下一个谜样女子的影像。

於是决定去寻找她,这本赫赫有名的作品围绕著无数谜团,数十年来吸引研究者疯狂投入探索。关于作者的真实身分,就有11种不同的推测,而且每一种都有扎实的文本和作者分析为基础。

据传石察卡结局写到一半,就在一家小旅馆人间蒸发,打字机上的书稿散乱一地,第十章消失了,窗边还有点点血迹。那么,这本《忒修斯》的结局,难道是假他人之手完成?

2、《忒修斯之船》不只是一本小说,更是一场挑战纸本书可能性的叙事冒险,一部献给文字的动人情书,书中收录实体解谜线索,遭美国图书馆抗议,本书只能收藏,无法借阅!

这不只是一本书,这是一个穿越时空而来的物件,是解谜的钥匙…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读者,因为对同一本书的痴迷,对文字放不下的执著,携手踏上了一场诡谲的追寻之路。

扩展资料:

故事简介:

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

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

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忒修斯之船 (悖论)

忒修斯的船

最近看了一部日剧“忒修斯的船”, 内容大致是:田村心做警察的父亲被指投毒杀人,被逮捕并判处死刑,却称自己无辜。身为罪犯的儿子,田村心也遭受世间的非议和指责。二十八年后,因为最爱的妻子告诉他要相信父亲,他决心对当年案件展开调查,去监狱见父亲,不料却突然身陷迷雾,穿越回事件发生前的1989年,他要阻止事件发生,守护一家人的笑容。

结果穿越回去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真凶,拯救了父亲,自己却丢了性命。于是,之后出生的田村心和家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只是,我们不禁在想:当历史进程中人的命运被改了以后,这个人还是之前的那个人吗?

这就是古希腊的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也是剧名忒修斯之船的由来。

忒修斯与雅典的年轻人们自克里特岛归还时所搭的30桨船被雅典的人留下来做为纪念碑,随着时间过去;木材也逐渐腐朽,而雅典的人便会更换新的木头来替代。最后,该船的每根木头都被换过了;因此,哲学家们就开始问:这艘船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那它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

按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由于新的水会流入原来的河道,即使人们度过同一条河,但河流的水已经不是第一次流经的河水了,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中。那之后的忒修斯之船肯定不是之前的船。

而哲学家亚理斯多德用他的四因论来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凡感性实体,包括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具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种原因。忒修斯之船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也就是形式因和船的目的装载和运输没有变。亚理斯多德认为,基于这两个因,可以说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

看到这样有趣的争论,会想到有趣的话题:今天的你还是昨天的你吗,因为毕竟每天都在变化,人到死通过什么特质来确定自己的存在。历史风云变幻,现在的国家和古代的朝代又是怎么样的传承关系。还有之前争论很多的婴儿基因编辑问题,那个孩子的身份到底如何去界定。

哲学家的头脑是一个奇妙的存在。有时候觉得他们写出来的观点,我都要花好长时间去理解,很难现象他们怎么可以对抽象的议题进行逻辑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哲学就叫爱智慧!

忒修斯之船?

普鲁塔克引用了以下的古希腊传说作为举例。忒修斯与雅典的年轻人们自克里特岛归还时所搭的30桨船被雅典的人留下来做为纪念碑,随着时间过去;木材也逐渐腐朽,而雅典的人便会更换新的木头来替代。最后,该船的每根木头都被换过了;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开始问著:“这艘船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如果是,但它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是从什么时候不是的?以下只是作者见解,仅供参考
我们要探讨“同一性”问题。量子力学里头有一个“全同原理”,说的是同类的粒子之间本质上是不可区分的。两个氢原子之间没有性质的区别。你用这个氢原子代替水分子中的那个氢原子,这个水分子的性质没有任何改变。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的身体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而且从我们诞生那一天起,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速度远比我们一般人想象的快的多。科学家用‘示踪元素’参与新陈代谢的实验证明,新陈代谢速度比科学家以前想象的速度也要快的多。今天组成你身体的元素,与昨天有很大不同,与几年以前几乎完全不同。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你还是你,现在的你和几年前的你是同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全同原理”存在,组成你的身体的元素虽然被替换了一遍,但是同类粒子之间是完全一样的,没有性质的区别。用这个氢原子代替你身体里的那个氢原子,你身体的性质不发生任何改变。当然,你比几年前长大了一些或者变老了一些,这是由于你身体的结构发生了一点细微的变化—组成你身体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一点改变,而不是由于替换了元素的关系。我们认定同一性—认定一个事物是不是它本身的依据不是组成这一事物的元素,而是这一事物的内部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事物的时空连续性。仅仅结构相同,并不表明他们就是同一事物,还必须同时具备时空连续性才行。我们可以按照一张图纸建造两座大楼,我们假设建筑工人都是绝顶高手,两个大楼的任何一个分子、原子都完全一样,这两座大楼具有一模一样的结构,但他们显然是两个事物。两座大楼同时处于空间的不同位置,它们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你的身体同时在两个地方,即使几十年来我一刻不停地盯着你看,也是如此。如果我在两个地方见过你—一次在家里、一次在学校,那肯定不是同时,一定是不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