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弥生时代的介绍 弥生文化的特点「热点」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弥生文化陶器。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不挽路人」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日本的弥生文化是怎么样的一个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日本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比绳纹时代陶器在技术上更为进步的新型陶器,其形制一致、纹样简单、外形美观。由于这种陶器最早发现于东京都弥生町,所以被命名为弥生式陶器。直到公元二世纪的这一时代为弥生时代,同时也称作弥生文化。该文化的主要特征除弥生式陶器外,还有水稻农耕的普及、金属工具的应用、阶级及地域国家的出现等。弥生时代的青铜器也是从大陆传入的,开始作为各种工具使用,但后来仅作为祭祀用具或人们喜爱的珍品,并逐渐形成了以铜剑等武器为中心的北九州文化圈和以铜铎为中心的畿内文化圈。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的绳纹时代末期和弥生时代初期,中国大陆正值秦朝统一及迅速崩溃时期,为逃避战乱和秦朝苛政,居民纷纷外逃,家喻户晓的徐福率众多童男童女去海外寻找仙药的民间传说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大约在公元前后,在北九州和畿内等先进地区开始出现地域小国家群,这些小国为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及统治的权威性,有意识地与强大的大陆政权交往.这个时代日本古书上记载的有8到14代天皇,分别是:孝元,开化,崇神,垂仁,景行,成务,和仲哀天皇(其实都是假的,这几个都活了百多岁,日本人自欺欺人,编的)

弥生时代的特点?

弥生时代中叶后半期,农耕作业迅速从北九州扩及整个日本,迎来了以农耕文化的新时代的盛世诞生,这才宣告绳文时代的采集渔猎文化的结束,日本上古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文化的极大进步。

  1.农耕文化(经济方面)

  弥生人进入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开始摆脱游牧生活,逐渐实现了定居的生活模式。同时期接受了中国及通过朝鲜半岛一起传入的青铜器、铁器的技术,从新石器时代直接过渡到同时混合使用青铜器、铁器的阶段,因此弥生时代又被称为金属器时代,或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2.部落“王”的出现(政治方面)

关于弥生文化,你有什么想说的?

弥生文化,是指日本绳纹文化之后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弥生文化是由发现弥生式陶器的弥生町而得名弥生时代。

古时候的日本是远远落后中国的,弥生时代的日本人与中国比起来只能说是原始人,并没有自己的史书记载自己的完全历史,弥生文化根据考古推断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00年,是属于日本历史中的一个阶段,不能用由来一说来形容。弥生时代不同于前一个时代的绳纹时代的差别在于,绳文时代是狩猎采集果实的原始社会,而弥生时代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并切开始发展了土器技术。

一、中国的外交已经开始 二、进入农耕时代、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三、工具制作技术提升,据考古有青铜,土器,铁器的出现。 四、历史记载的出现,在《魏志.倭人传》中有3000字记载日本以邪马台国为中心日本里小国家分部,风俗,人情的段落。以及《后汉书》中也有记载。可以说是日本最初的历史。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文化联系就非常密切。冰河时代,日本南北通过陆桥与大陆相连。大陆人为追赶动物,可能通过陆桥来到日本。大陆移民不断分批来到这里,与原住民混血,形成今日日本民族的祖先。进入新生代日本与大陆隔断后,日本列岛与大陆分离,相对受大陆影响较少。继旧石器文化之后,日本出现了属于新石器文化范畴的绳纹文化(以陶器上的绳纹式花纹而得名),考古学上称之为绳纹时代(前8000年一前300年)。绳纹时代末与弥生时代(前300年一300年)初,日本受到中国内地文化的强烈影响,主要是稻作农耕技术,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从中国长江流域传人日本。其后,中国的铁器和青铜器文明东传日本,促使日本文化由原来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以渔猎采集的自然经济为主的绳纹文化,跨进了以金石并用、经营水稻与畜牧并重的生产经济为主的弥生时代。从此,日本列岛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弥生时代的介绍

弥生时代(やよいじだい)约公元前300-公元300年 日本古代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其文化称弥生文化。1884年这种陶器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弥生时代在绳文时代之后,古坟时代之前,约当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可分前、中、后期。弥生文化是在绳纹文化的基础上,受到大陆(包括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它首先出现于九州北部并逐渐向东发展,到了后期基本上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弥生时代普遍有了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开始使用铜器铁器;原始社会开始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与中国、朝鲜半岛交往频繁,深受大陆文化的影响。

弥生文化的简介

弥生文化是由发现弥生式陶器的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而得名弥生时代--中国的日本(秦汉对日本的移民及经济文化往来)。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亘古以来,文化联系就非常密切。
所谓弥生文化,是指日本绳纹文化之后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后三百多年之间,恰好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鉾、铜铎等。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鉾则大多在九州。日本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来自中国。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鉾的器物出现;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鉾之见于日本,无疑意味着中国秦汉人的东渡”。此外,在弥生町遗址中,还出土了中国古钺、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日本人很喜欢葫芦,这都与中国入海的方士有关。
日本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中国稻米传入日本的重大意义。他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米与牲畜、贝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本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那么,日本始终把徐福奉为“农神”和“医神”当在情理之中。
近年,据统计,在日本的徐福遗迹不下五十多处。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沄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注有“日本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本新宫有徐福墓,还有1071字的墓碑。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徐福所用过的鞍、蹬等物。新宫蓬莱山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每年都有“御船祭”、“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传说日本还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徐福对中日文化的交流可谓贡献重大。当然,他的东航还有许多未解之迷。比如“方丈”、“瀛洲”果为今之“济州岛”和“琉球岛”吗?徐福在此二处有何作为?等等。为此,海内外已成立了徐福研究会,更有倡立“徐福学”者。以便对徐福航海、天文、地理、医药、宗教、冶炼、民族、人种、语言、哲学、民情、民俗等领域进入深入的研究与考证。
徐福东渡给日本所带去的一切文明,都是在中国造船技术和高超的航海技术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李二和《日本文化与中国

弥生是什么意思?

弥生是日本的一种文化,弥生文化是由发现弥生式陶器的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而得名弥生时代。

弥生的来源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亘古以来,文化联系就非常密切。冰河时代,日本列岛南北通过陆桥与大陆相连。大陆人为追赶动物,可能通过陆桥来到日本。大陆移民不断分批来到这里,与原住民混血,形成今日日本民族的祖先。

进入新生代日本与大陆隔断后,日本列岛与大陆分离,相对受大陆影响较少。继旧石器文化之后,日本出现了属于新石器文化范畴的绳纹文化(以陶器上的绳纹式花纹而得名),考古学上称之为绳纹时代(前8000年一前300年)。

绳纹时代末与弥生时代(前300年一300年)初,日本受到中国内地文化的强烈影响,主要是稻作农耕技术,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从中国长江流域传人日本。

其后,中国的铁器和青铜器文明东传日本,促使日本文化由原来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以渔猎采集的自然经济为主的绳纹文化,跨进了以金石并用、经营水稻栽培与畜牧并重的生产经济为主的弥生时代。从此,日本列岛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扩展资料

弥生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陶器,称弥生式陶器。一般呈红褐或黄褐色,烧成温度约850℃。制作方法是泥条盘筑,经慢轮修整。器形大致可分壶形器、瓮形器、 钵形器和高脚杯等类。 由于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弥生式陶器的形制变化比较复杂。

前期的器物属"远贺川式"(1931年首次在福冈县远贺川畔的立屋敷遗址发现,故名),花纹用篦尖刻划,或用贝壳押印。进入中期,"远贺川式陶器"衰落,代之而起在九州出现无纹陶器,在本州西部出现栉齿纹陶器,而本州东部的陶器则含有浓厚的绳纹式陶器的遗风。

后期本州西部栉齿纹陶器盛行,影响及于九州,并扩展到本州的东部。最后,陶器上施花纹的风气衰落,便形成了与古坟时代的"土师器"相似的素面红褐陶。弥生陶器的特点是薄而坚固,纹饰简素,讲究实用。弥生中期以后实用了旋转台,制陶业开始与农业分离,进行专门生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弥生



日本历史的弥生时代为什么叫弥生

  因为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所以叫弥生时代。
  弥生时代中、后期的日本,在《后汉书·东夷传》和《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成许多小国,有“王”、“大夫”、“下户”、“生口”等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倭奴”国曾遣使到洛阳,汉朝赐其王以金印(见汉委奴国王金印)。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倭国王帅升又遣使来朝,并献上“生口”(奴隶)。到了三国时期,邪马台国成为许多小国的共主,其女王卑弥呼于景初三年(239)遣使到洛阳,魏帝赐“亲魏倭王”金印及锦缎、铜镜等各种礼物,由带方郡派官吏回访。此后,邪马台国又多次与中国交往。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有两种不同意见,即“九州说”与“畿内说”,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弥生是什么意思

“弥生”的意思主要有三种:

1、日本的一种历史文化

日本的弥生时代约600年,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各约200年,基本上与中国的战国、西汉和东汉时期相对应。弥生时代正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划分为三期,并成为后来奈良时代全面中国化的先驱。

中国文化经由朝鲜半岛间接传入了日本,接受水稻耕作技术体系和铁制农具时,到了弥生时代中期,日本与西汉之间开始有了直接的交流,这也促成了日本急速的变化与发展。

2、一种葡萄品种

弥生葡萄英文名称为Mission,原产西班牙。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传教士在这片大陆种下了第一棵葡萄树,并将葡萄品种命名为弥生葡萄。弥生葡萄多数生长在寒冷的地区。尽管该葡萄酒多产且适用性强,但是由于其自身缺乏特点,因此现在很少人用它来酿造葡萄酒了。

3、一种隐性眼镜

弥生还表示一种隐形眼镜,品牌于2015年02月05日申请,申请人是香港中环国际有限公司。

扩展资料

最早的“中国化”始于弥生时代,以水稻耕作技术的传入为开端。水稻耕作技术虽然是经由更早中国化的朝鲜半岛间接传入日本的,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世界共同的景观。进行稻作生产和接受米食习俗,就是日本中国化的开始。

弥生时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分化,社会出现了阶层,不久阶层演变成阶级,出现了首长阶级。随着西汉昭帝时废除了马弩关制,物品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汉文。随着与中国的交流日渐繁盛,汉王朝则通过印绶的授予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以汉为宗主国的册封体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弥生

弥生是什么意思?

弥生是日本历史文化。弥生文化是由发现弥生式陶器的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而得名弥生时代。

中国秦汉之际(前221年一220年),相当于日本列岛上金石并用的弥生时代(前300年一300年)。秦汉之际的中国文化向日本的辐射与传播,大大缩短了日本列岛脱离蒙昧状态进人文明社会的进程。 

秦汉之际中国文化向日本的辐射与传播,主要是由中国移民来完成的。其实,秦以前的殷商和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向日本的移民便开始了。那时诸侯争霸,战乱频仍,北中国的齐、鲁、燕、赵之民,很多东逃朝鲜,也有的间接或直接逃至日本。

3世纪中叶,日本境内出现大和国。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后期,天皇皇权旁落,进入幕府统治时代。19世纪50年代中期,黑船事件迫使日本放弃“锁国政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权,实行明治维新,建立日本帝国,迅速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对外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