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罗拉快跑影评 罗拉快跑影评分析「热点」,以及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影评3000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罗拉快跑电影深度解析

《罗拉快跑》是一部德国电影。影片讲述了男主角曼妮是柏林街头混混的故事。走私交易完成后,地铁上丢失了10万马克的现金。如果不能在原时间把现金交给老板,就会被追杀。

为了救男友,女主角罗拉不得不在20分钟内得到10万马克。影片采用三段格局,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

电影一开始,首先给观众的不是画面,而是恐怖的音乐,然后艾洛特的一句话出现在音乐暂停中:“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我们所有的探索最终都会回到我们的起点”;

然后秒表的声音响起,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钟来回摇摆,然后钟固定在画面中,背景音乐的声音加快,场景给观众一种恐惧的感觉,让观众紧张。

然后拉镜头,画面俯视,快速行走时钟出现在画面中,镜头向后移动,然后固定在时钟装饰石狮上,然后张开嘴,画面一黑,好像我们被吞没了,画面的声音仍然快速紧凑,然后被带到另一个忙碌的世界。

画面中有快速移动的人,最后镜头固定在一个中年男子身上,然后中年男子把足球踢到空中,然后人群移动,电影的名字出现在画面中。这种快速变化的人群和足球飞向空中的声音给了人们强烈的视听冲击......

罗拉快跑影评

影评:

本片并不屈从于好莱坞的经典叙述模式,而是采用了三段式的格局。提克威把最后的镜头放慢。在德国电影低迷的岁月中,表现创新传统消失殆尽。

而本片的假定性——命运的不可预知的结局让人不断关照自身。蝴蝶效应的真意隐晦的表达,混同电子音乐和罗拉狂奔的脚步,让人有一种释怀和爽快。

剧情:

罗拉(弗兰卡·波滕特 饰)和曼尼(莫里兹·克雷多 饰)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其中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罗拉则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爱情顶着”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一天,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约定的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

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

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

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考验罗拉爱情的时候到了,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

《罗拉快跑》影评

        电影讲述了罗拉的三次奔跑和三个结果,看了影片,会发现人的一生中将会面临无穷多的选择,而选择后得到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会有无限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节点,都会有变化。

      就像影片开头中说的:不要追问真相与答案,因为根本存在这种东西。看完后就会明白,在这个不可预知的、复杂的世界上,我们的选择就是像罗拉一样一直快跑下去。

        影片讲述的罗拉为解救自己男友曼尼从而改变了人生的时间轴,使自己的命运了变成了三种不同的可能的故事,这三种命运都表现了罗拉对自己男友的爱很深,是比较震惊到我的地方。

罗拉快跑影评

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以一种模拟游戏的方式,让罗拉经历了三次的20分钟。在这三次渐进的过程中,罗拉不停地奔跑着,为了给曼尼送去救命的10万马克,在三次奔跑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因而也有了不同的结局。第一次,她最后走投无路成了曼尼抢超市时的帮凶,最后被击毙在街头;第二次,她主动成为了暴力的实施者,抢劫了她父亲的公司成功拿到了十万马克,但在即将把钱送给马克的时候,马克被车撞死;而第三次,罗拉放弃了暴力行为,而是走进了赌场,利用了自己叫喊的特殊能力,赚到了钱,而曼尼,遇见了拿了他钱的乞丐,却并没有对其施加暴力,而是在思考一番过后以手中的枪作为交换,拿回了自己的十万马克,他们俩终于获得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影片的设置很有意思,一个懦弱的男人和一个果敢的女人走到了一起,而这个男人恰好迫切地需要这个女人的帮助。在第一次里,罗拉被动地成为了暴力行为的帮凶,丧失了其作为女性的基本特征,因为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而被击毙,第二次,罗拉又似乎主动承担了男人的暴力行为,使曼尼的存在成了摆设,因而曼尼死去,而在第三次,罗拉还原到自己的女性本质,曼尼也以一种相对女性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判断选择,于是皆大欢喜。
在罗拉最后一次的奔跑里,无论是罗拉还是曼尼,都放弃了暴力的方式而选择了一种女性化的思维,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思维也正是导演汤姆•提克威所倡导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性别文化的问题。在导演看来,暴力是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只有和谐共存,非暴力,以柔克刚,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冲突,解决长远问题。
注:该影评来自 知乎
作者:FayeFayeFaye

影评《罗拉快跑》!大虾们帮忙写一篇啊!1200字

《罗拉快跑》像是一场闯关游戏,因为有无数种可能,无数种偶然,无数种选择,到最后只能选择一种满意的结局。导演将时间和命运的主题摊开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看到人生
三种选择,三个20分钟,像是错综的人生,将路途中的种种事情便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仔细比较三种情况,就会发现罗拉遇到的这些偶发事件以及罗拉的选择产生了混合连锁效应,并最终影响了结局。其实,在罗拉筹钱的20分钟事件中,只有父亲一个人是和罗拉直接相关,会产生直接关系的人。梅耶、单车男子、乞丐、急救车司机都本应是局外人,但却与罗拉产生了联系。这些看似非常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有产生的原因,而原因导致结果,结果又导致原因,这样的因果循环便导致了事件产生的必然性。所谓必然在偶然中产生,偶然又都存在于必然中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罗拉快跑》杂糅了喜剧片、动作片、黑帮片、警匪片、卡通片等风格类型,而整部影片在影像上更是由高速节奏、画面分割、录像、动画等多媒体和剪辑技巧拼贴而成,构成一个具有电子游戏特点的电影。贯穿始终的喧闹的摇滚乐,罗拉的红头发以及奔跑晃动的画面营造出的紧张急促的气氛足以让人窒息。这些诸多新的元素却阐释了一个象征性的人生问题。那些飞快变迁的人生,那些分秒甚至毫厘不同就改变的结局。《罗拉快跑》的成功并不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而在于它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故事讲述的方式。在这个“美女救英雄”的故事里,导演抛弃了故事整一、叙事流畅、时间呈线性发展、情节依据从开端经历发展导致高潮最后结尾的模式,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一个简单的故事被翻来覆去地讲述了三遍。
这应该属于一个美救英雄的故事。影片的“女权主义”色彩是不言而喻的,而从闯关游戏的角度看,罗拉是一个闯关者、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毫无疑问的,这样曼尼成为一个毫无作为的“被拯救者”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罗拉最后站在十字路口迷茫时,这就象征着一种对于命运的无可奈何、非常惊恐的感觉,当她牵着男朋友的手走向一条确定的道路的时候,更多的可能即将开始。人与人之间的爱,能让人在未知的命运前表现的更加勇敢。
生命本是偶然,罗拉拼命要跑是为要改变命运。但是至于结果是如何并不在罗拉的掌控范围。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可以选择不同的结局;人生终究还是人生,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