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乡医情医路守护农村健康,乡村医生新国家政策「分享」,以及人在乡村医名远播123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扎根大山研医道,悬壶济世不求名 ——记洱源县乡村医生周荣斌

初次见到周荣斌医生,是在健康扶贫的一次下乡,当时对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觉得这个人为人朴实、工作扎实,后来在工作中慢慢了解到了他的事迹,也被他平凡岗位上的事迹所感染。

1991年3月,周荣斌应聘到洱源县西山乡卫生院工作。西山乡地理环境特殊,位于罗平山脉的大山深处,县城有100多公里、三四个小时的车程,辖区内最高海拔3800米,最低海拔1600米,海拔落差达2200多米,且三分之二的地区在2500米以上,山高路远,梁大箐深,群众居住分散,有157个自然村,面积约420多平方公里,当时只有乡政府、团结村、建设村通了公路。由于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卫生院的人都不愿意从事防保工作,这时周荣斌义无反顾挑起免疫防保的重担,接任了防保专干期间,他亲自走访120多个自然村,350多平方公里,突破了十几个免疫空白区。

1994年6月,西山乡坯叶村发生了疫情,他马上向院领导报告,背了两箱药品徒步走了三个小时才到事发地点,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向上级党委政府、院领导和县疾控中心报告,次日中午三点许,确诊为“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感染”,全村96人,已被感染64人,有30多人高热卧床,其它30多个尚在潜伏期,情况十分严重。村民们听说此病非常难治,准备投靠亲戚躲到别村去,得知此事后周荣斌心急如焚,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村子里引起恐慌不说,疫情还会扩散,局面非常紧张。这时,他一面向医院报告“搬救兵”,一面向群众作此病的防治宣传,并向群众承诺“你们的病什么时候好,我什么时候才出村,但你们留在村子里接受治疗不能外出。”在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和群众同吃同住,经过过14天的艰苦奋战,疫情终于得到控制,病人全部康复。当年的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肯定,被评为洱源县卫生系统九四年度学“雷锋、白求恩”先进个人。

工作期间,他视病人如亲人,不怕脏,不怕累,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热情服务,深受群众喜欢,给山区人民留下好形象。他说,因为我有一个开明的家庭,父母和弟妹们非常支持我,使我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工作每做一项就要认真做好一项,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西山乡卫生院工作七年间,从事过防保、中西药房、门诊、住院部、手术室等工作,到了全面的锻炼,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底结婚后,由于各方面原因,他辞去西山乡卫生院工作回到田心村。田心村离炼铁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离县城80多公里,卫生室虽有三位医生,但两位年事已高,一位是未经专业培训的学徒,在医技和思想上都比较守旧,根本适应不了当前的要求。1998年4月,田心村委会通过村民大会决定聘请周荣斌和他的爱人为田心村卫生室医生,于是他担起了卫生室负责人的担子,按自己的思路把软件工作一项一项完善,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2000—2006年6年间,在田心、长邑、翠屏等地接生200多人,护送危重孕产妇20多人次,无一医疗事故发生。后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对孕产妇补助的提高,他们把接生工作转换成动员住院分娩,使当地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1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为零。他认真统计清楚了0-6岁儿童台账,当年完成0-6岁儿童建卡及预防接种工作,10年来建卡率达100%,接种率98%。在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守护着2000多百姓的健康, 10年里出诊3000多次,免费护送乡、县、州转诊50多次。作为“大夫”想学妙手回春,先具无私济世心,他一直无怨无悔。有时家人病了来电话他还在外村的病人家中就诊,只得好语相应求得家人谅解,有好几次,他在村里给病人看病,针打完就回卫生室,连家都顾不上回。父亲听说后,有一次回家时他很幽默的说:“小斌,你也忙得像大禹治水了,几经家门而不入。不过不怪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就是这样,他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认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2005年被评为乡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2008年连续被评为村级“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乡级“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乡村医生”。

在田心村行医期间,周荣斌听纸厂来看病的群众反映纸厂缺医少药、地处高寒偏僻、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看病只能走20多公里到长邑村或田心村就诊,如危重病人只能扎个简易担架,请七八个村里的男劳动力抬到20多公里外的卫生室看病,越听他心里就越难过。

纸厂村因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虽然有一条公路,但一到雨季就会出现水

乡村医生新国家政策

2022年乡村医生新政策如下:1、推进分级诊疗,85%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卫生计生工作要点指出要在在85%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以慢性病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推广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加强与医保政策衔接;
2、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3、推进按病种付费,同一通用名药物同一报销标准近日,加快推进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
4、从三甲医院开始试点去编制除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外,公立医院的编制也将被改革;
5、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政策,解决养老问题将继续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引导,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
6、开展专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巩固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乡村医生是什么?
乡村医生最初名字叫“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乡村医生前身——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
综上所述,新政策已经给出。乡村医生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三条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除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