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洛阳桥的来历?,洛阳桥为啥叫洛阳桥?,以及泉州洛阳桥图片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洛阳桥的来历?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

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

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

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

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

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

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

建筑结构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 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

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周边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亭东侧有“万安桥”及“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一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

洛阳桥的来历是什么?

福建泉州惠安县西南三十里,有一条洛阳江,据说当年唐玄宗游此,感慨此地山川胜概,有类洛阳,故得名。江上有桥,即著名的洛阳桥。关于此桥的来历,说法不一,然而当地人都认为是宋朝状元蔡襄所建。据民间传说,在宋之前数百年,当地有一屠户,操刀半生,一日忽有所觉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将所余猪肠猪肚,全部倾入江中。久而久之,肠化为蛇,肚化为龟,吸收日月精华,练成兴风作浪的本事,在其所居洛阳江中,覆舟害人,成为当地一患。
一日,有一巨船过此,龟、蛇又掀起风浪,巨船眼看就要倾覆,船中旅客吓成一团,突闻空中传来人语:“船上有蔡姓贵人,不可作怪。”话声刚落,江上立刻风平浪静。事后船主一一询问,船上果然有一蔡姓夫人,正有孕在身。蔡夫人感谢神灵,拜天许愿:儿如长大,必建桥江上,以利行旅。夫人以后果真产下一男,即日后赫赫有名的蔡状元蔡襄。这蔡襄从小聪颖过人,十岁时,母亲将当年江上惊险一幕告诉与他,蔡襄默志不忘,发誓如有贵显之日,必在洛阳江上建桥一座,以偿母亲心愿。
以后,蔡襄果然一路发达,弱冠年纪即高中状元,以文章第一而魁天下。蔡襄的发迹并非仅仰先世遗泽,其自身积德也是成功原因之一。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几人,皆因前行有亏而断绝了自身仕途。如程焕文,年青时和一寡妇私下有染,中举后却入赘他姓。寡妇郁郁而死,他自己也吐血而亡。万鹏飞本钟情于表妹魏云娟,以后却鬼使神差娶了别人,魏因畏人言而殁。万氏参加考试时,“魏云娟”三字居然力透纸背,显魂于试卷之上。汪炳章曾和其婢桂花有过苟且之事,桂花有孕而炳章不认,桂花于是憔悴而死。汪应考时神思恍惚,见有女子手持桂花一枝,顿触前情,举砚便击,结果墨迹沾污了整张试卷。他们都是先前造孽,故有后来报应之事发生。而蔡襄却正好相反。有一次,他在凉亭中避雨,恰遇一少女匆匆跑来躲雨,蔡襄连忙缩足而避,丝毫不生非分之念。然而正是这一避,却为他带来了日后之荣。原来蔡襄避雨邂逅之女,正是王庸王相国的掌上明珠王咏絮,蔡襄在凉亭中的君子之风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咏絮闺中时常思念。蔡襄及第后拜谒王相国,相国夫人携女立屏后静观新贵,咏絮惊喜地发现当今状元正是凉亭中少年。王夫人一听当即起意招其入赘,而蔡襄也有意借相国之力早完夙愿,因此欣然同意,两家于是结成亲家。
蔡襄与咏絮完婚之后,王相国因不愿娇女离开自己,便不肯放蔡襄出任做官。幸咏絮机敏而识大体,设计贿赂内监,以蜜在御花园的蕉叶上写了八个字,群蚁于是缘密而集。蔡襄陪同宋仁宗在园中散步,仁宗见蚁迹成文,大为诧异,再一细看,蚁迹组成了八个字:蔡襄蔡襄,为官故乡。仁宗不觉念出声来。蔡襄当即伏地谢恩,得以出任泉州知府。蔡襄到任后,即谋在洛阳江上造桥,然当地士绅皆以费用太大为由而不愿承建。咏絮见丈夫闷闷不乐,便焚香祷告,祈神灵相助。
观世音菩萨感而化为美女,立石矶之上,申言如有人能飞钱着身便嫁此人。路人为其美色所惑,纷争掷钱,很快,矶下便堆满了钱币。
菩萨将钱送给蔡襄便现真身升空而去。钱虽有了,但却无人敢在洛阳河上造桥。太白金星化为一老人,谒见蔡襄,要他张榜,招募敢入龙宫请龙王止水不波的能人。蔡襄依言张榜,有一个叫夏得海的醉后揭榜,醒来一看,悔恨不及,但想死于抗命不如死于水,便眼一闭跳入江中。谁知还真让他见到了龙王,并请得龙王在咨文上批了字。夏得海从江底归来,将咨文还给蔡襄交差。蔡襄展开一看,见龙王仅批了“肚醋”二字,蔡襄百思不得其解。次日,有三个跛脚人前来给他解题,原来即“十一月廿一日酉时”之意。蔡襄大喜,厚赏三人,并请他们督工造桥。三人一口应承,却天天只是饮酒下棋。
蔡襄屡屡催促,三人总是不理。到了廿一日这天,蔡襄忍无可忍,怒声责问。只见三人将棋子扔向天空,自己跳入江中,天边传来话语:“洛阳桥已成!”蔡襄凝神朝江中望去,但见棋子纷纷化为桥柱,洛阳江上已凌空造起了一座大桥!

洛阳桥为什么是在泉州而不是洛阳呢?

因为唐宋时期,中原战乱,大批河南和河洛地区的人南迁到福建泉州,看到这里山川很像洛阳,于是将此地取名洛阳,此桥因而叫洛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有泉州人李宠在洛阳江中建成浮桥。宋皇祐五年,时任泉州太守蔡襄开始建设真正的洛阳桥,前后经历6年时间,终于在宋嘉佑四年完工。洛阳桥是一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全长1200多米,可谓过程浩大。

一、洛阳桥名字形成的历史由来。

在唐宋时期之前,福建泉州一带主要居住着越族人,也就是所谓的蛮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汉人居住。唐朝初期,中原战争不断,居民很难安心生产和生活。于是居住在河南、河水和洛水地区的人们,开始逃离家园,不断的向南移民。其中一部分人士迁移至福建泉州地区,和当地的越族人一起生活和生产。他们看到泉州的山水地形很像自己的家乡洛阳,也许处于思乡之情,把这个地方取名为洛阳。到了宋朝时期,洛阳地名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在洛阳江上修建的石桥,自然会取名为洛阳桥。

二、洛阳桥的特点。

洛阳桥桥墩前端像一个船型,可以有效缓解水流对桥的冲击。全桥共有桥墩46座,桥孔跨度达8米。桥面两侧有护栏,护栏上有精美石雕。桥的两侧建有石塔,塔身有浮雕图案,异常精美。桥上建有石亭,可以供路人休息。在桥的中央碑亭刻有明朝万历年间的"西川甘露”碑 ,以及道光年间的“天下第一桥"石刻。桥的南北两侧各放有两座圆雕将军石像。

三、洛阳桥的文物保护措施。

除洛阳桥自身具有文物价值外,其周围也有很多文物。比如“万古安澜”宋代摩岩石刻,昭惠庙,真身庵遗址,蔡襄祠等,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1988年,泉州洛阳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古桥的保护。

洛阳桥的简要介绍有哪些?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 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

洛阳桥,历史上指洛阳的天津桥,洛阳桥连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龙门大道,是洛河上第一座现代桥。老桥于1955年12月底建成通车,1982年、2010年又先后两次增建新桥,现已成为洛阳市沟通洛河两岸的重要桥梁。

洛阳桥名字的来源:

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闽南语。

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洛阳桥的简要介绍是什么?

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城东13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口,是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原名万安桥,建于北宋年间,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

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洛阳桥是古代著名的跨海梁式石构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洛阳桥名字由来

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

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洛阳桥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海内第一桥”洛阳桥:每块石头都在讲述着“海丝”的故事【7】

洛阳桥的简要介绍是什么?

洛阳桥的简要介绍如下:

洛阳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洛阳桥头有一座蔡襄庙,供奉修建洛阳桥的泉州太守蔡襄。镇上现在很多老人也都知道他们来自于河南洛阳。

洛阳桥不在洛阳,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洛阳桥都以为是河南洛阳。其实是在泉州惠安县洛阳镇,镇上的居民原来来自于河南洛阳。由于思念家乡就把居住的地方叫做洛阳镇。

洛阳桥背后故事:

洛阳桥下,本来是洛阳江内海,据说真武大帝在得道成仙之时,曾抛弃凡躯,把自己的肚肠扔在了江中,日久之后,化作龟蛇两怪,祸乱人间。

有一日,渡船离岸,行驶到了洛阳江中,忽然间风雨大作,江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浪。遥遥之中,可以看到巨大的龟蛇出没在江涛间,张着巨口,似乎要吞没江中的一切生灵。

小小的渡船眼看就要被波涛吞噬,渡船之中,每个人都吓得面无人色。渡船之中,有一位来自莆田的孕妇,暗自发愿说:“希望今天能和同船的人侥幸生还,腹中的孩子生下来,如果是男孩,一定要让他修建跨海大桥,普渡经过此地的所有人。”

忽然间,从上空传来一阵怒喝:“蔡大人过江,龟蛇两怪休得无礼!”

龟蛇急忙遁逃,江面上恢复了风平浪静。莆田孕妇的丈夫正是姓蔡,她心想腹中孩子日后必定是非凡人物,于是从小就督促他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并经常把过去的经历,说给他听,使得他从小就有了修建大桥的决心。

洛阳桥的传说

  1.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2.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3.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扩展资料:

  1.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2.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参考资料:洛阳桥_百度百科

洛阳桥的简要介绍是什么?

洛阳桥(Luoyang Bridge),曾用名“万安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

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


扩展资料:

建筑结构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 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

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周边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亭东侧有“万安桥”及“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一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



为什么洛阳桥在泉州却取名为“洛阳桥”呢?

泉州的洛阳桥被认为是四大古桥之一的名桥,当时人们移居泉州时,看到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与中原地区的洛阳非常相似,故命名“洛阳桥”

洛阳桥的传说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四月,王实等人开始建造大石桥;至和、嘉祐间,蔡襄两知泉州时继续主持建造,至嘉祐四年十二月(1059年2月)竣工。桥全用花岗岩石砌筑,长360丈,宽1.5丈。桥上东西两旁原立有500根栏杆石柱,28只石狮,桥之东西两侧又建有7亭9塔,南北两端分立4尊石将军,建桥中创造“筏型基础”、“种蛎固基”和“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牵”的浮运架桥法,开辟桥梁建筑技术新纪元。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该桥共进行19次修葺,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宣德六年(1431年),晋江池店富商李俊育(李五)独资把桥增高3尺。民国21年(1932年),十九路军又把桥增高5尺,并加筑钢筋水泥桥面至七米以通汽车。现桥实测长731米,宽4.5米,船形墩45座。近年政府拨巨款重修,恢复原貌。 附属文物有中亭、西川甘雨亭、昭惠庙、义波祠、蔡襄祠,4尊石将军、6座石塔、各类石刻、碑记64方,和“万安桥”、“万古安澜”等摩崖石刻。蔡襄祠位于桥之南侧,是南宋庆元年间为纪念蔡襄的功绩而建的,现存系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修。蔡襄撰书153字的两方《万安桥记》碑刻(其中一方仿刻)立于祠中,其文章、书法、刻工被誉为“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