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一句顶一万句(一句顶一万句)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一句顶一万句豆瓣。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执笔画素颜」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跪求《一句顶一万句2016》百度网盘无删减完整版在线观看,毛孩主演的

链接:

资源名称:一句顶一万句 2016.mp4(1366.12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O94A66kshNwoAWeWdR9pw
提取码:ifjk

提取码:ifjk
《一句顶一万句》
导演:刘雨霖
编剧:刘震云
主演:毛孩、李倩、刘蓓、范伟、李诺诺、齐溪、喻恩泰、孙茜
类型:剧情、爱情、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2016-11-04(中国大陆)
片长:110分钟
又名:SomeonetoTalkto
牛爱国(毛孩饰演)是县城里的鞋匠,他姐叫牛爱香(刘蓓饰演)。牛爱国要离婚,牛爱香想结婚。牛爱香年轻时谈恋爱受到伤害,直到快40岁才为了找一个能说话的人,和能说会道的厨师宋解放(范伟饰演)结婚,可是婚后却发现俩人也没话说。弟弟牛爱国因为“说得着”和庞丽娜(李倩饰演)结婚,然而经历了10年婚姻后,他们彻底没话说了。牛爱国继而发现老婆出轨婚纱店的蒋老板(喻恩泰饰演),他上演了一系列追踪、捉奸、拖着不离婚的戏码,内心经历了愤怒、冷静到释然的激烈过程。当牛爱国面临崩溃的时候,其他人压根不在意他,甚至是他最亲的战友和姐姐都无法对他的绝望和耻辱感同身受,只是劝他忍了。最后,牛爱国在偶遇的老同学章楚红(孙茜饰演)那里听来一句话:“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他仿佛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出路。    

“一句顶一万句”

看过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的一定会问,问什么题目不是书引号?  其实我想说的是,一句顶一万句便是我读出来的东西——感悟。

简单粗暴的说,这本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吴摩西的故事,一个是牛爱国的故事。两个人物的故事看似无大关联,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联系不只是体现着他们是非亲“爷孙”的伦理关系上,更体现着他们这一类人的生活观念和经历上。

寻找这个字伴随着两个人的一生。吴摩西从寻找出路到寻找说得上话的养女最后出走延津的经历和牛爱国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最后走进延津的经历都贯穿着寻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李清照的词也可以放到他两个身上。两人寻找的过程总是意外丛生的,也是令人叹惋的。

吴摩西本不是吴摩西,先是杨百顺再试是杨摩西再是吴摩西,最后的最后变成了罗长礼。经历过曲折的学艺讨生活,“政府部门”种菜,“嫁人”,丢养女等等一系列事情,最后成为罗长礼。吴摩西中的摩西还有基督教的痕迹,令人感叹信仰和生活生存的关系。不过就是个名字,吃饭最是重要。然而生活不至于温饱还有交往。与养女的投机让他感到了世界中的乐趣,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这时有趣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然而好景不长,养女被拐,他也离开了延津。

有用的话一句顶一万句,这是牛爱国身上体现的。年轻时便当兵,退伍后就开车。这两件事构成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很快,他结婚了,但和老婆关系越来越不和。他有许多好友,有说得上话的,有说不上话的,但说得上话的总在远方。美好的总是在远方,想要的总是得不到。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另一个女性,两人擦出了火花,最后却错过。母亲的故事让他开始实际中的寻找,天南海北的走,是为了明晰当年故事也是为了寻找内心想先的人。

看了《一句顶一万句》的我很欣慰的是,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是人生的常态。但是明明这是大家都晓得的道理,但是哀伤。更让人得到安慰的是友情。但真正的友情总是难以拥有的,可遇不可求。

最后把其中一些话留下:

人一堵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着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在别人身上。

原来闪亮的一面,就是狠毒的一面。

要说他杀过人,他没杀过;但在心里,也杀过几个。

指得上不是说缺钱的时候可以找他们借钱,有事的时候可以找他们办事;而是遇到想不开或想不明白的事,或一个事拿不定主意可以找他们商量。或没有具体的事要说,心里忧愁,可以找他们坐一会儿。坐的时候,把忧愁说出来,心里的包袱就卸下许多。赶上忧愁并不具体,漫无边际,想说也无处下嘴,干脆什么都不说只是坐一会儿,或说些别的,心里也松快许多。

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这有越读越有味道的书,也有越回味越有深思的内容。

《一句顶一万句》讲的是什么?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由《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部分构成,出延津的是杨百顺,回延津的是牛爱国。

在《出延津记》中,小说讲述的主要是杨百顺的故事。杨百顺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叫杨百业,一个叫杨百利,三兄弟跟父亲老杨一起生活。杨家主要的谋生手段是卖豆腐,而杨百顺不满于此,加之父亲对自己的责难和对老三杨百利的偏袒,杨百顺决定逃离杨家庄,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做出这个决定后,他的生活就此进入了一种重复的逃离模式。

在《回延津记》中,小说讲述的主要是牛爱国的故事。牛爱国是巧玲生的孩子,是杨百顺的外孙,同时也是庞丽娜的丈夫。

牛爱国的苦恼源于二人的“说不着”,因“说不着”导致婚姻的失败,妻子出轨婚纱摄影店老板小蒋,因为两人“说得着”。同样的“说得着”的人,也被牛爱国遇到了,那就是章楚红,牛爱国出轨章楚红,四人都是婚内出轨,但都遇到了“说得着”的人。

作品主题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反复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交流的倚靠,是人存在的必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希望能够在交流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待,来确认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众多小人物的话语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刘震云很注重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特别是对“说不说得着”尤其关注,可以说,作品中“说话”是一个很核心的内容。

“这个我们每天实践、亲历和不断延续的最平常的行为,被刘震云演绎成惊心动魄的将近百年的难解之谜。百年在刘震云这里,只是一个关于人的内心秘密的历史延宕,只是一个关于人和人说话的体认”。

小说中的剃头匠老裴,因为老婆老蔡与其吵架时信口胡说他和自己的姐姐一块儿下流而发火,便动手打了老蔡。小说里写到“老裴怒从心头起,拿起砍刀,就要杀人,但不是要杀老蔡,而是要到镇上杀她娘家哥”。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很大的冲突,根本说不着,这无疑是一种孤独的体验。

同样的没话说,还表现在夫妻间,而偷情者却能说得着。吴摩西和吴香香无话可说,牛爱国和庞丽娜无话可说,曹青娥和牛书道也无话可说,但是当说得着的人出现时,一切都变了。夫妻关系本是很亲密的关系,但却无话可说,与他人却说得着,个体的孤独和生存困境可见一斑。

一句顶一万句经典语录

一句顶一万句经典语录:

1、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2、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3、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4、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5、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6、人分这么几种:不认识,认识,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当面表白,而是背后说起朋友的时候,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另一个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几个。

7、人相互已有隔阂,对方便无做得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

8、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

9、顺着你说的人,心里就是憋着坏。

10、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伴随着孤独和希望。

一句顶一万句

2019年第10本  一句顶一万句

花了近一周多的时间,阅读完这本长篇小说,刚开始不以为然,后来却越来越喜欢,仿佛从里面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1

作为最早人口过亿的省份,人口比例以农村户口为主的农业大省,河南依然是一个充满了泥土气息的地方。于是,作为乡土文学的大国,就像山东有莫言,陕西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一样,河南也有不少一直写着家乡的作家,比如刘震云。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便是刘震云的茅奖作品。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中国乡土小说。刚开始觉得没什么文采,越读越觉得就是平常人在给你拉家常。

作为河南籍作家的翘楚,刘震云曾写过关于河南人之殇的《温故一九四二》,但让他跻身茅盾文学奖的,则是他身为延津人,回望家乡千万人万千景象,所绘的《一句顶一万句》。

他的作品,有好笑的地方,但是总是让你笑着笑着又想流泪……

2

小说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说得着。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聊得来。每个人都在寻找说得着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亲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爱人。

人,生来孤独。

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人们通常采用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找能够"说得着"的朋友。"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牛爱香结婚的时候对牛爱国说的话是:"姐现在结婚,不是为了结婚,就是想找一个人说说话。"能够有一个说上话的人就是找到一个心灵的伴侣,人们通常在平凡的生活中因不被周围人理解或对某一时刻发生的现实无法释怀,有意或无意地在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感到解脱的答案。

这种精神境界的契合是每个中国人都渴求的,所谓"知己难求"。这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式感情,能够交心在国人看来是超越了财富、名望的。但找到"说得着"的朋友之后,人们就永远不再 "孤独"了吗?

在小说中,刘震云从亲情、友情以及爱情关系的角度出发,塑造了几对互相能够"说得着"的人:亲情关系里,杨百顺跟巧玲能说得着,但是巧玲被人骗走,好不容易寻到的人转眼又丢落在人间;爱情中,牛爱国遇见了"说得着"的章楚红,但依然在最后一刻选择放弃了她。友情上,牛爱国与自己最交好的三个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累积起各种细小的矛盾而日渐疏远了起来。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开篇这样定义知己:"不在当面的表白,而是背后说起朋友的时候,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另一个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有几个。"

3

每个人在里面都好像憋坏了, 总是找不到说得着的人,好不容易找到,却又失去了。

吴摩西找了那么久,最后跟巧玲说得着,却又把巧玲弄丢了。

人为什么会孤独?

孤独的深层次原因是缺乏信任。

故事中的意大利人,老詹对于他的朋友"主"是信任的,他可以毫无保留把心里话告诉他,并且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这样一方面神就是一个值得无保留信任的朋友,不会泄露秘密,同时也就避免了话语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会,而造成朋友之间关系的恶化。

在热闹的中国社会,每个人都不缺乏朋友,但是缺少相互之间的信任。人们周围的世界,充满着一种紧张、敌意、和冷漠的氛围。人们一方面希望身边能有一个交心的人可以倾诉,另一方面又因害怕"知人知面不知心",而对身边的人有所防备,那么实际上能够说贴心话,称得上灵魂之友的朋友并不多。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对新认识的朋友反而更有安全感。这种悖论其实反映了相互熟悉的人之间信任感的下降,越是相知的灵魂,孤独感越沉重。

不止一次,朋友间相互倾诉的话,第二天就传得沸沸扬扬,关键传就传吧,还得添油加醋,最后完全扭曲事实,弄得两个原本说得着的朋友成了仇人。

于是,吴摩西选择跟小孩,跟猴子亲近,不想跟人接触。

于是,吴摩西学会拐弯了,心里想的与嘴巴说的,开始慢慢不一样了,这就是他所谓的成熟。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顶一万句”的是哪句话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步入正题。

“顶”是“相当”“抵”的意思。“一句顶一万句”的字面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一万句话。

但在这本小说的语境里,我觉得“一句顶一万句”的意思应是:那些有用的话,抵得上很多别的话。什么是“有用的话”呢?其实就是那些能解开心里的烦闷的话 。

所以,所谓“一句顶一万句”,指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忧愁,那么,一句知心的话,比很多别的话都有用”。

举两个小说中的例子吧。

比如老汪,他心中有忧愁(应是为那个开封的小媳妇),但这忧愁,他找不到人诉说。他给学生们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说恰恰是圣人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

他老婆爱占小便宜,爱顺手偷别人的庄稼。老汪在东家老范家教书,他老婆竟偷老范地里的庄稼。有人跟老范说老汪的老婆是个贼。老范摆摆手说:“ 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

老汪听后,潸然泪下,说:“啥叫有朋自远方来呢?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对老汪而言,老范那句话,就是那句能解开他烦闷的知心话。

再比如杨百顺。他在县衙种地时,吴香香看上了他,想招他入赘。杨百顺无人商量,就去找老詹。老詹是个洋人,过去杨百顺拜他为师,他总和杨百顺说主。这次,老詹头一次以“大爷”的身份,跟杨百顺推心置腹地说了一些话。

杨百顺觉得老詹的话句句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不禁潸然泪下。

对杨百顺而言,老詹的那些话,就是能解开他烦闷的知心话。

曾经,我以为,小说中那几句关乎小说人物心结的话,是所谓的“顶一万句”的那句话。

凡事都有个“根”。一开始,人们都以为,找到了“根”,就能打开心结。

对杨百顺而言,他“嫁”吴香香之后,虽与吴香香没啥感情,但他和继女巧玲说得来,也有个安身的家。可在吴香香跟老高跑了之后,他什么都没了。孩子丢了,家也没了。

他本想杀了这对狗男女,但看到他们恩爱的样子,又觉得杀了他们也没用。 他一直想不出来,当初吴香香与老高通奸时,是被他哪一句话打动了。这句话,是一切不幸的根源。可就算他找到了吴香香和老高,他也“找不到”那句话 。

老詹留下一张图纸,背后写着“ 恶魔的私语 ”。杨百顺在下面写:“ 不杀人,我就放火 。”我想,这应该是他在车站见到吴香香和老高后写的。因为不能杀人,也无人倾诉,只能把心中的愤恨写在图纸背后,就当是说给老詹听了。老詹带着他的恨和委屈死了,他比老詹好点,最起码还有个“死鬼朋友”可以倾诉。

巧玲5岁,跟着后爹去找娘亲时,被人贩子拐到了山西,被卖到了老曹家,从此改名叫曹青娥。她18岁时,爹娘被老韩忽悠,把她嫁给了牛家庄的牛书道。

她过得不幸福。有一年,她和牛书道吵了一架,便要离家出走。那时,她怀着孕,挺着大肚子。她先去厨房做了饭,吃了才上路。当她做饭的时候,牛书道正在睡觉。她怕黑,没人心疼。她怀着孕离家出走,没人拦着。

后来,牛书道先她而死。入土后,曹青娥坐在地上哭。众人劝她,她说:“我不是哭他个龟孙,我是哭我自己。我这辈子,算是毁到他手里。”

她38岁时,去延津找过后爹吴摩西(杨百顺改过几次名字,她小时候认识他的时候,他叫吴摩西),但没找到。 她便去开封找拐卖她的老尤,她觉得老尤是所有这些事的病根。她特别想问问老尤,卖她得的那十块大洋用在了什么地方。

不过,茫茫人海,哪里能找到老尤?

杨百顺和曹青娥的心结,都是一辈子也没有解开。

原来,事情的“根”,是很难知道的 。

其实,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解开心结 。关于这一点,我想作者在写银匠老高时,就已经有很明显的暗示了。老高爱说三句话,第三句话是“要让我说,这事儿从根上起就错了”。

作者写道:“经老高说过的事,十件有九件半,从根上起就有毛病。既然从根上起就有毛病,事后说它还有啥用呢?”

所以,能解开心结,扫除心中忧愁的,并不是弄明白事情的“根”。

那么,能排解心中忧愁的到底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 知心的话 。

巧玲还在延津时,和娘不亲,和后爹说得着。

他俩你一句我一句

每隔十天,后爹吴摩西都会去白家庄拉面,巧玲每次都跟着他去。她怕黑,天黑时,她就钻到被窝里,让后爹把被窝扎上口。

一次。吴摩西和吴香香吵架,他离开家门,夜里睡在货栈的稻草堆上。

巧玲来了。他问:“你不是怕黑吗?怎么跑这么远来找我?”巧玲哭了,说:“ 我想你了。明天该去白家庄拉面了 。” 他潸然泪下 ,拉着巧玲的手回了家。

杨百顺临终前最挂念巧玲,他有句话,想让孙子带给巧玲。巧玲,也就是曹青娥,她临终前最挂念后爹吴摩西,也就是杨百顺,她似乎也有什么话想告诉他。

可见,生死关头,事情的“根”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人们挂念的,不过是最知心的那个人。经心活了一辈子,不过就想有个知心的人,在烦闷的时候,能说说心里话。

牛爱国是曹青娥的儿子,他的人生也很不顺。他老婆庞丽娜跟人跑了两次,他心里一直很烦闷。后来,他遇到了章楚红。章楚红想和他私奔,他答应她后,她说她有一句话,等见面时再告诉他。

可他是个胆小的人,再也没敢找章楚红。正巧那时曹青娥病重垂危,他便回到了老家。曹青娥临死前,似乎是想联系到后爹吴摩西的后人。为了知道娘临死前想说的话,牛爱国踏上了寻找的路途。

他从山西找到了河南延津,又从延津找到了咸阳。一开始,他是为了娘才去找的。后来,他才明白, 他此番寻找,既不是为了娘,也不是为了姥爷,而是为了他自己 。

他的人生太苦了,但他一直把心里的苦压抑起来,不去想它。在寻找的过程中,杨百顺的孙媳妇提醒了他一句, 她劝他别找了,就是知道了过去的事,也解不开他的烦闷 。他这才慢慢明白自己的心思。

望着月亮,他想起了章楚红。原来,章楚红那句还没说的话,才能打开他的心结。

他去泊头找章楚红,却发现她早已去了别的地方。 去泊头之前,他很想知道章楚红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可如今他明白,就算找到了,那句话也变味了 。

就像杨百顺想知道老高对吴香香说了什么,曹青娥想知道老尤拿十块大洋买了什么一样, 知道过去的话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

最重要的是,他要告诉她什么 。

曾有两个人开导他“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句话其实是代表着一种态度,就是说人要往前看,不要沉溺于过去的烦忧。

他有一句新的话,要告诉章楚红。他一定要找到她。

虽然小说到此就戛然而止了, 但我们知道,他想对章楚红说的那句话,肯定也是一句“顶一万句”的知心话 。

一句顶一万句

前几天看了刘震云的书《一句顶一万句》,这是一部被誉为中国《百年孤独》的书,小说分两部份,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但回味悠长。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

很少看到这种形式的小说,人物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不论是非,所有的矛盾、冲突、出走、去留,皆因一个摸不着看不透的“说得着”。结婚是因为说得着,离婚是因为说不着,私奔是为了说得着,出走是因为说不着。所有的世事都在说得着与说不着之间发展,人们也在说得着与说不着之间纠缠。整部小说,弥漫着一股说不尽的孤独荒凉,令人窒息,仿佛每个人到这世上走一遭,为的就是寻找一个心灵的共鸣,一个“说得着”的人。

然而这“说得着”不是说说就能“得着”,无论你是贩夫走卒还是东家还是县长,是地方官员还是市井小民,人与人之间,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大多数人反倒是生活在孤独中。为了排解这种内心的孤独,老县长做木工,小县长到处找人演讲,新县长和戏子手谈,东家养猴子,平民百姓玩不起这些怎么办,丢下活计千里迢迢跑一趟,只为跟说得着的人说一说。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

有时候说得着也会变成说不着。牛爱国的战友原先说得着,老婆出轨了,千里迢迢的找他想要说说话,结果却是说不着。牛爱国大龄的姐姐结婚,是为了找个人说话。嫁的那个老宋,结婚前她一见就笑。结婚后,反而没笑过一次。

说得着说不着不关爱情,爱情这个词在这本书里根本没提及过。结婚,是因为说得着,离婚,是因为说不着。出轨,私奔,也是因为说得着。吴香香和老高有没有爱情?庞丽娜和蒋九有没有爱情?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说得着。两人说到大半夜了,一个说:“再说一会别的吧。”另一个说:“再说一会别的就再说一会别的吧”。一夜说的话比人家说的一年的都多。娶了牛爱香的老宋则对小舅子牛爱国说,这婚结得值,为什么,不是因为娶了他姐牛爱香,而是因为和小舅子牛爱国十岁的女儿牛百慧说得着。

而主人公杨摩西,老婆吴香香跟人跑了,他带着五岁的继女巧玲假找,但随后继女真丢了,一个是私奔了的说不着的老婆,一个是走丢了的说得着的继女,他选择寻找继女。找不着老婆,他打算假找半个月回乡,而丢了继女,再无一个可说话之人,他却是选择永远不回去了。

“比海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是的,逼仄的生存空间,只有把我们的心灵寄托别处。

老汪的六岁的女儿灯盏溺水死了,灯盏死的时候老汪不伤心,一天忽然看到窗台上一块月饼上小小的牙痕,悲从中来,跑到女儿溺死的缸前大哭一场,然而满心满腹的话无人可说,于是,每到初一十五,就一个人村里乱转乱走,到后来,走也不管用,干脆拖家带口出走,从河南到陕西,一个县一个县地走,直到走到一地,觉得心不乱了,才停下安顿。看到这一段,满心的伤满心的疼,莫可名状。想起这些年,无人可说的境况。朋友说,出去走走吧,出去散散心也许就好了。然而,心到了外面都是乱的,唯有回到那个熟悉的小小的窝,方觉得平静。老汪的出走,是为了心的平静。我的不出走,也是为了心的平静。

人活一辈子,就是为了找个说话的人。而这个人,必然是个说得着的人。在《一句顶一万句》里,生活都在说话里头。

比如老汪在私学讲课,讲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老汪说“有朋自远方来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因为身边没有朋友,朋友远道而来可以和自己畅谈,排解孤独忧愁,自然高兴,但如果身边已经有谈得兴起的朋友,远方来客反而是妨碍了和朋友的交谈,怎么还会高兴。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却一个人伤心的流下了眼泪。

书中还有大量的出自于农民的朴实的话,满满的生活的智慧:

“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我还看穿了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经心活了一辈子,活出个朋友吗?”

“同来的往往有隔阂,过去互不认识的,处着处着倒能成为朋友”

“与亲兄弟说不着,路上与朋友倒说得着。这时贩葱就不单是贩葱,还为个说得着”

“当面骂人不算欺负人,骂过第二天,老蔡又把老裴挨骂的情形,当作笑话,说给别人,就算欺负人了”

“已经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

“原来世上的事情都绕,每个事中皆有原委,每个原委之中,又拐着好几道弯”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都藏着委屈”

“不为找娃,走到哪儿不想娃,就在哪儿落脚”

“好把的是病,猜不透的是人心。病相同,人却不同;不同的人,开同样的方子,药也未必管用”

“啥事得看人的内心。可世上啥最毒?就是人的心。人心毒不是说它狠,是说大家遇事都不往好处想,盼着事怀。在人眼里,而从此有了短处;本来是一只耳垂,现在整个人都有了毛病”

“儿的短处说到明处,一辈子没有把柄在谁手里”

“人在干东的时候,都在想西”

“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咱自己啥都没有,就不能怪别人有苛求了;咱自个儿说不起话,就不能怪别人有言在先了”

“啥叫悲呀?非心所愿谓之悲呀”

“如果不愿意,你早不说这事了;恰恰是找我商量,证明你心里愿意”

“知道自个儿是谁,才能明白往哪去呀”

“原来闪亮的一面,就是狠毒的一面”

“过去认为她对自己不亲是两个人脾气不投,或吴摩西不会说话,或干脆嫌吴摩西没出息;现在看,这些并不主要,主要还是对人。吴香香似换了一个人。或者说,不是吴香香换了,是吴香香身边的人换了。这就不是一个把谁杀了能了解的事”

“说一件事,不知从何处下嘴;嘴下得不对,容易把一件事说成两件事,或把两件事说成一件事。有条理,把一件事说完,再说另一件事;说一件事时,骨头是骨头,肉是肉,码放得整整齐齐”

“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但这个意思已无法解释。因为时候变了,场合变了,人也变了。话走了几道形”

“时过境迁,再找到这句话,这句话也已经变味了”

“自己心乱之时,原来并不适合找熟人,还是跟不熟的人在一起自在些”

“自己的心事,自己未必能掂出它的分量”

……

每一句都能拎出来发朋友圈,这便是来自于这些平民百姓的、生活深处的智慧。

《一句顶一万句》里没有什么动人的事迹,只有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在命运巨轮面前的最直接的反应,孤独了就寻找,找不到了就离开,就像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饭一样自然。无论剃头的杀猪的卖豆腐的喊丧的赶驴的,这群连个完整的姓名都没有的一概在姓前面冠以“老”称之为老马老杨老段老李老裴的人,在那片土地上,按着自己质朴的意愿休养生息繁衍。

他们完全不在乎姓名这外在的称呼,主人公的姓名莫名从杨百顺变成吴摩西再到罗长礼,内心纠结的只是一个找事由以及一个说得着。生活里所有的跌宕起伏,变故冲突,都用平淡的笔触一笔带过,然后进入下一个角色或生活,然而这个平淡得有些直白的故事读完,心里就留下淡淡忧伤,扯不开挥不去。

吴摩西、牛爱国,就像一个轮回,一个出走,一个回归。故事里的情节,都出自于最自然的反应,最纯真的感情。对一个地方的人或事伤了心,便换一个地方生活,到一个地方心不乱了就留下,简单粗暴。他们就是这么一边在命运洪流中生存一边在汹涌的人潮中穷其一生之力去寻找一个能够抚平孤独、温暖灵魂的交集。对比之下现代社会那些深夜从灯红酒绿的聚会中回到清冷的家内心倍感孤寂、翻开满满的通讯录却不知道打给谁的人们,并不比这群延津乡下人快乐,找一个说得着的人“一句顶一万句”大概永远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梦想吧。

一句顶一万句讲的是什么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
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
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但回味悠长。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
《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表面上看主要是在讲杨百顺和牛爱国两个人的历史,但只要对之细细咀嚼与回味,便会明白实际上是在讲“孤独”的历史。“孤独”世代相传,祖辈的故事在后辈的身上重演,祖辈的“孤独”也在后辈身上的延续。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里值得一读的94段话

又读了一遍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忘了这是第四遍还是第五遍读,与大家分享书中值得一读的94段话。

上部 出延津记

1.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

2.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3.事儿上占便宜拿不住人,有短处也拿不住人,下回不与他来往就是了。记得头一回和他见面,就被他说住了。

4.事不拿人话拿人呀。

5.有短处在人手里,一辈子别想翻身。

6.都说论理好,真论起理来,事情倒更难办了。

7.原来世上的事情都绕。

8.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 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 ;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9.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10.所有人都生错了年头;所有人每天干的,都不是命里该有的,奔也是白奔;所有人的命,都和他这个人别着劲和岔着道。

11.好把的是病,猜不透的是人心。

12.病相同,人却不同;不同的人,开同样的方子,药也未必管用。

13.你生性老实,闷着头读书行,做官如在豺狼中行,怕是要吃人的亏。

14.世上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

15.在世上能找到一个“喷空”的伙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生有一知己足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6.原以为杀只鸡狗是件容易的事,真等一个活物到你跟前,让你立马结果它,杨百顺还真有些发憷。鸡狗虽被绑着,但它们喊叫;喊累了,不喊了,流着泪看你。刚开始杀时,杨百顺闭着眼睛,一刀就下偏了,反倒让鸡狗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儿罪。但 啥事经不住时候长 ,三个月下来,天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习惯成自然,心就硬了。一个活物刚才还在哭,一刀子下去,就不哭了,一个事情就了结了。这时杨百顺又想, 世上万千的事,说起了结,还属这种了结快;别的事,一辈子也难了结。 了结之后,倒生出些许快感。三个月后,如果活计不凑手,闲下几天,手反倒痒痒起来。

17.人来世上一趟,免生闲气罢了。

18.两个人中间加进一个人,事情就起了变化。

19.啥事得看人的内心。可世上啥最毒?就是人的心。人心毒不是说它狠,是说大家遇事都不往好处想,盼着事坏。

20.富贵贫贱如流水,富贵未必不烦恼,贫贱未必不是好夫妻。只要心气顺,吃口窝头也安然。

21.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

22.不怕人坏,就怕坏人也识字。

23.啥叫傻笑?就是笑得不明不白。

24.手闲着不会把人憋死,嘴闲着就把人憋死了。

25.平时说一千句坏话无碍,关键时候说人一句坏话,就把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

26.原来一件事,中间拐着好几道弯儿呢。

27.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28.你总不能说,你心里没忧愁。

29.凡人都有难处。

30.同来的往往有隔阂,过去相互不认识的,处着处着倒能成为朋友。

31.看着大家在一起染布,一起吃饭,其实各人揣着各人的心思。

32.手里有共同的活儿在干,大家倒把闲时的闲话和不对付给忘记了。

33.办事是熟人,一求人办事人就生了。

34.世上不怕别的,就怕相同的东西绞在一起;麻烦麻烦,就是相同的麻搅在了一起。

35.万事不能凑合,一凑合就乱了套。

36.有活儿干就不能叫累,没活儿干等活儿的时候,才叫累呢。

十一

37.人相互一有隔阂,对方便无做得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

38.啥叫废话?说些已经过去的没用的事;啥叫有用的话?张罗些前面的有用的事。

39.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40.试着寻了几个,也没合适的。模样,脾气,相互是否说得来,单讲一条遍地都是,几样凑到一起就难了。

41.世上最难吃的是屎,世上最难寻的是人。

42.干活儿再累,也比找不着活儿强。

43.这种天作之合,许多人手谈了一辈子,也无遇到过;或许快接近了,又擦肩而过。手谈并不为个输赢,为输赢者皆是俗物,而为手拉手共同去一个过去没去过的地方。

44.杨摩西过去挑水时,街上从事五行八作的人,皆没拿他当回事;现在见他进了县政府,而且是县长老史看上的人;大家只知道他被老史看上,不知道老史又看不上他了;大家看杨摩西,又与过去不同。

45.更让人犯愁的是,遇到犯愁的事,满世界的人,没个商量处。

46.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47.咱自个儿啥都没有,就不能怪别人有苛求了;咱自个儿说不起话,就不能怪别人有言在先了。

48.啥叫悲呀?非心所愿谓之悲呀。

49.知道自个儿是谁,才能明白往哪儿去呀。

十二

50.做生意跟人说话,又与平日说话不同,平日说话照着自己的心思,做生意得照着别人的心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51.话多不一定能占上风,还看谁能说到理上。

52.面上求着别人,话上就得吃些亏。

53.本是一泡痢疾,蚂蚁般的事,最后拐了几道弯,变成了一头大象;本为图省事,反倒多花出去几十倍的工夫,几十倍的钱。

54.心里痒痒不光图个玩,而是比起琐碎的日子,舞社火有些“虚”。所谓“虚”,是一句延津话,就像“喷空”一样,舞起社火,扮起别人, 能让人脱离眼前的生活。 当年吴摩西喜欢罗长礼喊丧,就是因为喊丧也有些“虚”。如今天天揉馒头蒸馒头卖馒头,日子是太实了。正是因为太实了,所以想“虚”一下。

十三

55.世上的事,一多半是说不清楚的,只好清楚不了糊涂了。

56.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

57.一个人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

十四

58.想发横财,先得黑了心。

59.等火车停稳,蒸汽之中,看到从火车上下来许多人,又从站台上上去许多人。成山成海的人,不知他们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成山成海的人,自己竟一个也不认识。 想起自己认识的亲人,一多半不亲; 现在看到成山成海的陌生人,嘴里说着天南海北的话,或是着急上车的神色,突然都觉得那么亲切。

60.顺着你说的人,心里就是憋着坏。

61.就是把人杀了,也挡不住吴香香跟吴摩西不亲,跟老高亲。

62.不是喜“虚”不喜实,迄今他还在杨家庄跟老杨做豆腐。

下部 回延津记

63.牛爱国已在部队待了两年,连队有一百多号人,天天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没交上一个知心朋友;与杜青海只见一面,就能说得来,可见 能否成为朋友,不在相处的长短。 头一场话说下来,两人竟说出后半夜,说到黎明,直说到宿营地吹起起床号,千军万马复活回来,东方涌出血样的红霞。

64.牛爱国从小说话有些乱,说一件事,不知从何处下嘴;嘴下得不对,容易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或把一件事说成两件事,或把两件事说成一件事。

65.不爱说话和没话说是两回事。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

66.爱不爱说话,原来也看跟谁在一起。

67.一个人想和另一个人成为朋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68.女人不会生孩子是个短处,但曹满仓的老婆自己不当短处,别人也无可奈何。

69.戏里说的事,也是世上的事,怎么戏里说的,就比世上的事有意思呢?

70.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71.世上最难是厚道。

72.“懂道理的人,才跟他理论;这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个子丑寅卯,就为磨嘴?”

73.世上的事情,越是有人不让想,心里越想。

74.梦得多了,过去清楚的爹,面庞也渐渐模糊起来。白天细细想,也只能想出一个大概,爹的眉目、鼻子和嘴,被想成了一团麻花。原来一个人的面容,这么不经想。

75.人都说聪明人好,可嫁人,还是嫁个老实的妥当。这不是出门做买卖,是居家过日子。爹活了五十多岁,吃亏都在精人手里。你娘不就假装精?我这一辈子,就毁在她手里。

76.人一有偏向,中间自然有假。

77.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78.一个孩子被卖,本是一件大事;三十三年后孩子又回来了,也是一件大事;但卖孩子是三十三年前,三十三年前的大事,三十三年后,就成了“听说”。当年当回事的人,或走了,或死了,剩下的是一帮“听说”的人,也就无人把上辈子人的事当回事。不把三十三年前卖人的事当回事,三十三年后回来,也就没人当回事。虽也百感交集,到说起来,还是一段闲话。

79.现话也不是好找的,好话也不是好说的;或者说,没话找话不是件容易的事,专门找好话就更难了。两人本来无话,专门找来的话,就显得勉强;两人说不来,就无所谓坏话或是好话。如果坏话说不来,好话也不一定说得来。两人的心离得远,对同样一句话,就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是句好话,她听起来不一定觉得是好话。再说,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话?每天专门想好话,也想得脑仁疼。好话好不容易想出来,说出去,也不一定能说到人心上。好话说多了,自己听着都假。好话一开始听着入耳,天天说,对方就听烦了;这时好话就转成了坏话。

80.说话办事,一方总想着另一方,就没了自己的心思。没自己的心思倒没什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出自自己内心,而是为了给别人看,牛爱国突然觉得没了自己。自己没了,自己的心思也没了,那牛爱国成了谁呢?

81.原来世上还有怕是不怕,不怕是怕的道理。

82.胖子一般做事慢,性子也慢;瘦子走路急,性子也容易急。

83.世上烦的就是这些亲人。论起共事,用谁,都比用他们好。

84.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85.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86.世上的人千千万,到了走投无路之时,能指上的才有两个人,牛爱国不禁感叹一声。

87.自己心乱之时,原来并不适合找熟人,还是跟不熟的人在一起自在些。

88.当面说话和打电话是两回事。

89.啥事只要用心,不可能的事就能变成可能。

90.事情想不明白,人的忧愁还少些;事情想明白了,反倒更加忧愁了。

91.啥事看近点儿,事情倒能想开;看得长,心就更宽不了了。

92.就像一块伤疤,脱头一层皮的时候会疼,脱第二层皮的时候,伤疤已经快好了。

93.如今大家做事,都爱起大名头;听着名头大,饭店不一定大;如河北泊头的“老李美食城”,说是美食城,也就三间屋子,七八张桌子。

94.一个人换手机号码,就是要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