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的创作背景!谢谢~~,光明行创作背景「科普」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光明行表达情感。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蜜语听三两」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光明行的歌曲《光明行》创作背景

歌曲《光明行》是由潘月剑、吴志辉作词,孟庆云作曲,王丽达演唱,郑浩执导的歌唱党的主旋律音乐电视作品,该作品MV于2014年度在北京、河北两地取景拍摄制作完成。2015年7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首播。
光明行
和煦春风里 走来你的身影
是你给予我们美丽梦想与憧憬
放眼神州大地 花更好月更圆
喜看父老乡亲 天天有好心情
世界的目光 关注你的身影
是你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前程
坚信中国未来 国更富民更强
民族复兴路上 我们万丈豪情
心怀是天下 情系是百姓
你平易近人的笑容 暖在我们心中
正气定乾坤 清风推新政
我们跟随你 党啊 向着光明行

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的创作背景!谢谢~~

这首作品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是在刘天华先生遭受到幼女夭殇、次子病故、经济奇窘等接二连三的挫折与不幸的逆境中产生的。当时也正值中国革命走向低潮的时期,他目睹国乐沉沦,下决心“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为此创办了“国乐改进社”。这首气势磅礴、憧憬光明的进行曲反映了作者锲而不舍、不断求索的精神及对革新民族音乐寄予的美好而光明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民群众盼望中国能走向光明的共同心声。

光明行的作者是谁

《光明行》,公认二胡十大名曲之一,是刘天华于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的二胡独奏曲。

光明行风格特点

民族音乐风格,器乐曲《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

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

光明行是古琴曲吗

不是。

光明行是二胡独奏曲。

《光明行》,公认二胡十大名曲之一,是刘天华于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的二胡独奏曲。

《光明行》简介:

《光明行》在二胡创作上是非常大胆的。虽然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先进因素,如在音调、转调、旋律的进行、音乐的结构及演奏技巧等方面,但整个乐曲仍然保持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它是一首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进行曲,也是一首借鉴西洋音乐来提高和丰富民族音乐的典范作品。

《光明行》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该曲是刘天华在遭受到幼女夭殇、次子病故、经济奇窘等接二连三的挫折与不幸的逆境中产生的。当时也正值中国革命走向低潮的时期,他目睹国乐沉沦,下决心“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为此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刘天华曾在音乐会节目单上解释道创作该曲的原因,因中国国外多数人认为中国音乐萎靡不振,所以写了此曲以证其误。

《光明行》一首较复杂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分别由引子、一、二、三、四和尾声六部分构成。其一、二、三和四部分相当于曲式结构的ABCB四个部分。

四个部分本身又可构成一个单二部曲式。引子模仿军鼓,是同音反复的四小节,短小精炼。二胡顿音技巧的运用有力而不荒诞。弱起渐强的力度变化,形象地表现了行进的步伐由远而近。

光明行是什么乐器的独奏曲目

《光明行》是二胡独奏曲目。

《光明行》,公认二胡十大名曲之一,是刘天华于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在二胡创作上是非常大胆的。虽然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先进因素,如在音调、转调、旋律的进行、音乐的结构及演奏技巧等方面,但整个乐曲仍然保持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光明行》曲目赏析

乐曲在引子与第一段中运用了分顿弓与连顿弓。引子4小节模仿小军鼓的节奏型,全部用分顿弓演奏,演奏时要求用弓迅速、有力,声音结实而不僵硬,发音短促而有弹性,音量逐渐增强,有由远至近的视觉感,给人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

《光明行》的尾声部分全部运用颤弓技术,天华先生借鉴了小提琴的颤弓技术并把它移植到二胡上,使二胡演奏的运弓艺术更加全面。大段的颤弓运用表现了作者追求自由与光明的坚定信念,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情绪感染。在长时间的颤弓过程中,力度层次在mf-ff之间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弓段必须在弓尖与中弓之间做及时地调整。

力度弱时,用弓尖部分演奏,抖动细密,弓幅较小。力度增强时,弓段逐渐向中弓偏左及中弓转移,抖动幅度逐渐增大。由于颤弓时间较长,身体、手臂、手腕的放松显得特别重要,另外,在做力度变化时,可根据力度的大小适时调整手臂、手腕的紧张度,以免长时间的用力而带来肌体的疲劳与僵硬,导致演奏无法进行下去。

光明行创作的年代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表现了宏大的气势,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
此曲创作于1931年春,历史上属于第 二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主要有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等事件···

刘天华代表作

代表作有《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代表琵琶曲有《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

刘天华简介及代表作

刘天华(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原名刘寿椿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器乐曲《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五四”对中国知识分子及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音乐而言,当时黄色音乐泛滥,靡靡之音流行。

主张“真正的音乐”的刘天华此时创作的一曲《光明行》,使中外一些对传统民乐有偏见的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从而有利地驳斥了那些认为二胡乐曲只能表现缠绵无力情绪的论调,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光明行》的作者是谁?

《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的作品.
刘天华 (1895~1932)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椿.刘半农之弟.
刘天华对中国音乐的贡献主要在民族器乐创作上.他共创作有7首二胡乐曲,47首二胡练习曲,3首琵琶乐曲,15首琵琶练习曲.他将二胡这件中国最普及的民族乐器从伴奏地位上升到独奏地位.并且将这件乐器纳入高等院校教学之中,设立二胡专业,为二胡在我国民族器乐中的地位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二胡曲有《病中吟》、《月夜》、《悲歌》、《良宵》、(《除夜小唱》)、《闲居吟》、《空山鸟语》、《江明行》、《烛影摇红》、《苦闷之讴》等.

光明行是广东音乐吗

光明行是广东音乐。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因此光明行是广东音乐。
广东,简称粤,省会广州,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