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你好小孩李小萌完整视频,你真的会善待你的孩子吗?李小萌推新书《你好,小孩》?和哥你好电影在线观看完整免费观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薄情寡义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樊登读书打卡D5-《你好,小孩

#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𝘿5#

阅读时间:2022.1.22(2.3补)

我见:

李小萌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描绘了一个同心圆,就是要对孩子友好,然后怎们做一个友好的妈妈、怎们做一个友好的爸爸、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家庭、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学校,最后怎么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

It takes a village.

如果妈妈已经能够比较好的去面对这个特过程,但周围的系统不能给到她一个相应的支持,他会更加辛苦。

社会普遍应该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善意,让孩子感觉的社会的友好。

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压力的过滤器,而不是放大器。

如果一个人有能量在相对艰苦的现实当中继续往前走,还会希望明天能有转机、明天太阳照常会升起、转角还能看见帮我的人。这是因为孩子在他小时候不断得到爱的能量的输送,他才觉得这个时间是有趣味的,是 有希望的,人们会善待我的。如果他得到的都是压力,困难,或者绝望。如果一个孩子一直被善待着,别爱包裹着,被信任,可以自己做主,他就会觉得这个时间上有太多好玩的事我没有经历,他就不会轻易放弃。这是父母可以努力的地方。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或者社会给贴了一个标签。和有个天天揍你的吼你的父母比起来,说不定没有的这个还好点。有的父母做的很糟糕,会起到极其负面的作用,比不在孩子身边还要糟糕。

书中精华内容简介:

1、对自己的真正有好是精神独立和天赋自由。如何让一个孩子能够意识到他自己能够对自己好?

首先家长要对他好。6岁前,孩子的自我评价是来自外界(环境、父母等)对他的评价的。

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是一个无意间的行为,被我们捕捉到之后,反复清华,就成了他身上的一个真正的特点,父母的这种自我觉醒,或者意识还是挺重要的。

妈妈也是人,妈妈并不是神,妈妈也会发脾气。但一定要学会“灾后重建”。

对于陪写作业就鸡飞狗跳的情况如何应对?可以陪着,但不盯着。妈妈可以只负责情绪,安慰,拥抱。

当遇到比较焦虑的点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在漫长的人生长河里面会看此刻这个瞬间”。回望我们自己人生中一次次的考试或者其他事,他和我们的人生的发展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做60分妈妈。

英国精神分析学大牛温尼科特《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提出,一个妈妈,如果他小时被自己目前爱国,然后有一个开放的心灵去看待新的生命,有个相对还支持她的老公,不用学育儿,就可以成为孩子的好妈妈。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你 有权利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养育你的孩子。

其实大多数人对孩子的爱是本能的,但是读了太多的东西以后,反而让他技术动作变形。

樊登:很多父母有时间因为孩子的表现焦虑,其实是觉得孩子丢人,这个是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心魔。

李小萌:确实有一个界限的关系。虽然他是我的孩子,但他还是他,我 还是我。

为什么要多听书,多看书呢?就是你要有一个更高的视角,看待整个的现在。未来对孩子;来讲,补货时学习更是一件大概率存在的事。做孩子的副驾驶。

2、一个爸爸怎们能够既不要做丧偶式的爸爸,同时也不要做一个完全掌控的爸爸?这个尺度怎们拿捏。

以爱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表现自己、以惩罚为目的的做法。

爸爸应该有一个让孩子崇拜的点。

3、祖辈们,请把家庭的主场让给小两口

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时候,父母不可以缺位。

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规则。温柔而坚定。

纪律不是教育当中最终要的事。

学校是一个塑造全人的地方。学习只是其中一方面。

5、友好幼儿园和学校

教育者不是警察,不是法官,他永远相信这个生命是在完善的过程中的。我只是在他的这个阶段要助他一臂之力,送他到下一个台阶,一点一点的往前走。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就完了。

小时候潜意识中父母越想让他改了的,他越改不掉。

李小萌:在我之前四十多年的人生中,我觉得我都是在期待外界给我什么, 我的稳定杆、安全感、给我的肯定,都希望外界给我,从机构到父母,到生命中的男人。在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对自己的安慰才是最有质量的。我看见我自己了,我抚慰了我自己。 但我这个能力从哪儿来的呢?是我成为妈妈、养育小孩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我不仅看见了我的采访对象,看见我身边的人,我还终于看见我自己了,如果你浪费了这样额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是单向的去孩子说这个事,那个事,其实蛮可惜的。

慎用竞争机制。

我们在学校里培养了孩子太多的竞争能力, 但实际上在社会当中,真正能够让你养家糊口的是合作能力。

6、友好社会

公共空间里,可以先判断孩子的年龄。比如,6个月孩子的妈妈不需要因为孩子的苦恼影响别人而自责。

我思:

1、回想我这两年的育儿经历以及自己的性格、原生家庭等等。自己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期望外界、环境的肯定的,自我的力量似乎还是少了一些。我也希望自己能通过做妈妈这件事,让自己能够疗愈自我成长中遇到的那些不快,能够更多的寻找发现自我的力量,学会爱自己。

2、对于孩子呢,我也是虽然学了很多的育儿知识,但是做起来的时候还是差太多,总是强调的无条件的爱,在做的时候,总是在讲条件。就比如,半夜孩子哭着醒来,“想要妈妈抱抱我”,我总是以为她的哭打扰了我的休息,就是不去抱她,而是嫌她吵,呵斥她不要哭。总是出不来,可睡醒之后,又觉得自己的做法太粗暴,我的行为一点都不爱它,而只是想着自己休息不好。其实,我只要抱她以下她就不哭了,我为什么总是要跟她杠呢?回想自己的原生家庭,还没有找到确切的适合的情景或者原因……

3、对于爸爸,听了此书,确实,需要对爸爸的要求要适当的降低一些,这也是和小七聊过之后发现的。对爸爸的态度,也需要适当的使用一些小技巧,他也是需要去哄着的人,也是个不成熟的爸爸,他的父母的养育之道也是很简单粗暴的。多夸赞,多看到好的、已经做到的地方,而不是没有做到的点。

4、短视频方面,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但同时也是希望自己能多一些信息,多挖掘一些可能性。

5、对于公众社会友好对待孩子的方面,我也应该放松一些,是要建立规则感,但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来要求,而不是只要影响到别人就不应该。对于别人家的孩子也是,抱着理解的态度总是好的。这点,也是需要跟爸爸说的。他总是怕孩子影响别人,这不让,那不让。

最后,这本书和书中提到的温尼科特的《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需要买来好好研读下。

读书精髓之《你好 小孩》——李小萌

妈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60%的父母,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给她足够的爱

爸爸:要有所长,在关键时候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其他家庭成员:明白自己是帮忙,不要干涉父母教育

学校:不要过分强调规矩

社会:给小孩足够的善意

事例:

(1)没接受过教育的保姆妈妈把孩子培养成才(深大教授),孩子成熟稳重自信,过程就是给予陪伴给予爱,不要求他达成什么,孩子为了好好学习,把腿跟桌子绑一起,妈妈告诉他,还有很多路,读书不是唯一的路

(2)两个小孩,一个控诉爷爷过于严格,一个无所谓,原因是没有在父母身边养大到3岁,导致没有安全感

点子:不应该立家规,而应该是行动指南;不应该设置小红花奖励本这些,设身处地,孩子回家应该是放松自在的,陪伴不等于干涉

总结:3岁之前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让她有安全感,要做100分父母;3岁之后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明白她是她自己,要让孩子有她应有的样子,更不能因为她这个年纪该有的行为而觉得丢脸,做60分父母,剩下的40分留给孩子自己发挥。

网曝李小萌怀二胎,挺着孕肚接娃放学,李小萌为何很少出来演戏了?

因为怀孕了所以就很少出来演戏了,有记者在社交平台里上传了一段李小萌出门接孩子的视频,也是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李小萌又怀孕了,并且她已经接近预产期了,而她如今已经36岁,算得上是高龄产妇了。在视频里李小萌穿着一条宽松的黑色连衣裙,外面套着一件卡其色的小西装,头上还戴了一个黑色的渔夫帽看起来非常休闲。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而男主孙少平和他的爱人田晓霞BE的结局也成为无数人的疑问。但在现实生活中,田晓霞的演员李小萌和孙少平的哥哥王磊是真正的一对。夫妻俩都是很好很能干的演员,但是真的很低调。

可以算是高级产妇了

有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段李小萌外出接孩子的视频,也是在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李小萌又怀孕了。而且她已经接近预产期了,现在已经36岁了可以称得上是高龄妈妈了。李小萌几乎掩饰不住自己圆滚滚的肚皮,但看到她的身材和脸颊都圆了很多,走路也格外小心一副怀孕的样子。然而36岁的她依旧无话可说,美如少女,又很清纯。李小萌此行的目的地是幼儿园,一边等儿子放学。

虎头虎脑的样子真的很可爱

一个好朋友上前抚摸着李小萌怀孕的肚子,两人有说有笑还给了一个深情的拥抱。过了一会儿李小萌终于收到了儿子。 4岁的儿子慢慢长大,已经长到了妈妈的胸膛。他的脑袋和大脑真的很可爱,性格更是活泼。儿子在玩耍的时候,李小萌一直静静地站在他身边守护着他,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画面安静祥和。

李小萌很贴心

这一次李小萌被拍到在酒店门口端着咖啡走出家门,好像是去学校接孩子,那天李小萌脸上戴着口罩,但从她的时尚穿搭来看,明星孕妈的气场超强,走在主干道上颇为抢眼,毕竟是个怀有孕肚的妈妈,李小萌走在人群中身材特别臃肿。

尤其是裸露的小腿看起来比以前厚了很多,看起来像个标准的孕妇站在人群中,李小萌似乎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没什么两样,孩子放学后李小萌很贴心的接过孩子的书包拎在手里,他身边没有一个助理保姆,全程一个人完成他实在是太接地气了,连路人都认不出来。

电影《你好,小孩》是谁主演的?

著名演员徐爱珉和童星中国签约童星佟妲依宣、王奕然、李一辰、薛子洋等主演。

你真的会善待你的孩子吗?李小萌推新书《你好,小孩》

艾莉森·高普尼克说:“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养方法更重要。”毫不夸张地说,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孩子的一生。那我们如何打造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小萌老师在她的新书《你好,小孩》中,提出了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的视角,这无疑是一场儿童友好的 社会 思潮,一次善意养育方法的变革。

这是一本有着相对完整理论体系的家庭教育著作,是一位新闻人和媒体工作者用她的深度调查和比较观察的优势对家庭教育问题相对系统的思考。

《你好,小孩》最大的亮点,是架构了一个从儿童自我关系,到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再到与 社会 关系的同心圆结构,搭建起了一个家庭、学校、 社会 的儿童友好网络。未来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这本书正是体现了这种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关怀,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本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同理心。

正如李小萌在《你好,小孩》中提出的:改善亲子关系首先需要善意养育。而善意养育更多地是需要父母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让一个孩子感受到父母与世界的“友好”,需要父母的善意、家庭成员的善意、学校的善意和整个 社会 的善意。

在这本书中,李小萌把很多教育方面的学术理念与我们的教育现实进行了结合,把心理学、教育科学、神经科学还有 社会 学、伦理学和哲学的很多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具体的案例,帮你把艰深的学术观点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书中也有大量她与女儿的故事,和她采访过的许多真实案例,这些故事或许都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书中包含了40种超前教育理念,100多种有效方法。从6大关键维度——孩子、妈妈、爸爸、家庭、学校、 社会 里提供了“儿童友好”+“善意养育”的新时代 育儿 方案。从自我关系、亲密关系、 社会 关系给出了真正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我们建立强大的养育思维导图,从概念到实操,由内而外真正学会养孩子这件事。

李小萌表示,这本《你好,小孩》中的讲述及其所呈现的“儿童友好与合作养育哲学”“儿童善意养育行动方案”能回答年轻父母们心中的许多疑问,也会鼓励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和孩子们携手走向未来,真正塑造全新的良性家庭模式。教育不是对抗与角逐,而是生长,自然地成长。数字时代的教育更是如此,亲子双方都需要学会互联网时代的沟通与生活模式。

编辑/弓立芳

《你好,孩子》听后感

樊登讲书《你好,孩子》,这是樊登与亲子教育专家,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小萌的亲子访谈。我持续听了四遍,并分享了朋友圈,金句很多,能为育儿过程中出现困惑的家长提供帮助。

一、听后笔记摘录

1.李小萌说到惩罚与爱,家长们会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进行惩罚,她说,惩罚就是惩罚,不是爱,当你打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不爱你,但他会不爱自己。他就会变得更加脆弱,或者更加暴力,所有的暴力犯罪分子,小时候都经历过特别残酷的家庭环境。

2.李小萌说: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都是一个无意间的行为,被我们捕捉到之后,反复强化,就成了他身上的一个真正的特点了。这就是被贴标签了,父母的这种自我觉醒,或者意识,还是挺重要的。我就给女儿贴上了不爱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的标签,所以,现在想撕掉都难。

3.陶行知先生的糖果效应:4块糖的奖励,在操场上看见一个孩子打架,叫进了办公室,孩子先进办公室,陶行知晚一点进去,他说:你坐!接着从抽屉里拿出来四块糖,第一块糖奖励你按时到我办公室,比我还早,第二块糖,我叫你停下,你马上就不打了,你听了我的劝,第三块糖,我了解了你是为了别人打架,仗义,孩子满脸通红的说“我错了,就是他再怎样,也不能打他,”第四块糖,你知错就改,你可以走了。

4.每一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既然如此,家长就应该去发现、了解并且尊重他的个性,然后按照孩子的个性,轻微地去引导。“轻微”这两个字,其实特别难做到,所谓举重若轻,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5.教育不是控制,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安全感。

6.孩子看似弱小,却也好像一个能量放大器。父母对孩子传递负能量时,孩子的内心就会越来越脆弱、扭曲;父母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孩子就会保持积极和勇敢。

7.做错事是拉进距离的最好方法。

二、反思感想

1.努力做个60分的妈妈。不去强求80分100分,  有时候想,也想做个佛系的妈妈,可是转眼一想,你佛系了,别人家的孩子就超越了,所以,就又会给孩子报个补习班之类的,寻求自己的心理安慰,哪怕孩子没吸收多少,花了钱就心安理得。说白了就是攀比心理。

2.努力做个善意的妈妈。我们总是希望对孩子要严格,就觉得只要对他严一点,就会更好,其实不是的。所以善意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

3.努力将女儿的“不爱学习”、“生活习惯差”等标签撕下来。

求汶川地震中一位痛哭的主持人

汶川地震中一位痛哭的主持人为:李小萌

李小萌,生日9月20日,1996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中国内地女主持人。

1996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主持中央电视台主持《半边天》5年,《东方时空》,后又主持《24小时》、《新闻1+1》。 2008年深入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更是家喻户晓,感动中国。2010年,获得“金话筒”奖。

2018年,回归荧屏带来《你好爸爸》。

2019年,带来继《你好爸爸》之后的第二弹《你好,妈妈》。

2021年,出版李小萌儿童友好善意养育指南书籍《你好,小孩》。 

人物评价

2008年深入四川地震灾区路遇大难,在灾变面前仍不忘记感恩的“朱大爷”“泪洒北川”一幕,更是家喻户晓,感动中国。“哭得惊天动地但无懈可击”。(时统宇评)“在李小萌所有的表情中,这是最美的一次”。(王开岭评)

最新消息

凤凰娱乐讯:继哈文、张泉灵被曝从央视离职后,女主播李小萌也被曝向央视提出离职报告。李小萌的生活重心是家庭和孩子,自2015年7月中旬李小萌晒了两张录制《东方时空》的照片后,之后便再无出镜。李小萌被证实已经提交离职报告,但她本人并未对此进行回复。

2015年年初,曾有传言称叶迎春被调查。李小萌在央视许久未露面,但她未通过任何渠道澄清过传闻。沈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淡出央视。据悉,其自2009年2月起,担任中央政法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当时周永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

周永康被立案审查后,有传闻称央视女主播欧阳夏丹、李小萌、劳春燕涉案,经查证,三人均正常工作,有关传闻均系谣言。李小萌先后主播《24小时》、《新闻1+1》、《半边天》、《东方时空》等节目,2010年,李小萌获得金话筒奖。

《你好,小孩》读后感

2021.4.23日世界读书日,迎来心协第140期读书会。本期分享《你好,小孩》。

听完触点非常多,首先就是对作者李小萌本人养育孩子10年,用心的去做这件事情,不断捕获式的学习,觉得哪儿有盲点,就去找书或者找专家,10年的实践、阅读和思考,总结出对孩子怎么养育的经验,还有就是生活中时刻带着感恩的心,时刻觉知自己,觉察、发现、反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深深的打动了我,真是值得好好的去学习。

书中太多点想分享,老师非常柔软的给到家长,家长也会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给到孩子,整个社会系统是给予善意,孩子会把善意传承下去,而不是踢猫效应恶性循环。

同样是留守儿童,其中一个孩子眼睛是亮的,精神是富足的,源自他的爸爸妈妈对他的引导对他的爱,爸爸说了,我们各自努力,他们负责挣钱,我负责学习,所谓的陪伴和养育不是分分钟在一起,而是心理上觉得父母重视我,父母爱我就足够了。父母和孩子各自负责各自的事情,孩子有了担当,有了责任,有了内驱力,有了爱,其余的还是事吗?足够了。

我少做一点,孩子就多一点空间

妈妈要有定力,一定扛得住别人的白眼和不解,不要把面子上的伤害,扩大和放大到孩子身上,教育孩子以爱为目的而不是以表现自己、有自己高尚人格的“小九九”,以惩罚为目的的做法。“骄”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主场,父母是聚光灯下的,爷爷奶奶啊,姥姥姥爷啊应该去侧幕条的位置,这样减少教育的矛盾,减少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减少孩子分裂性人格。

养育孩子不是一时的事,它是一生的事,养育孩子也是疗愈自己的过程。要和孩子一个高度去陪伴孩子成长!

附几张截屏

阅读——《你好 小孩》

李小萌提出了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

精彩内容分享:

1.每一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既然如此,家长就应该去发现、了解并且尊重他的个性,然后按照孩子的个性,轻微地去引导。“轻微”这两个字,其实特别难做到,所谓举重若轻,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P.44

2.教育不是控制,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安全感。P.215

3.孩子看似弱小,却也好像一个能量放大器。父母对孩子传递负能量时,孩子的内心就会越来越脆弱、扭曲;父母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孩子就会保持积极和勇敢。P.233

感受:

1.用温柔、善意和爱的方式进行沟通,过滤外界和周围的压力和焦虑,爱需要回流和能量,被爱的孩子更有温度和能量。(不论多小的孩子,ta会从语气情绪中解读成人的意思——你的温柔会养育出安全淡定的孩子)

2.信任——相信就是最美好的祝福。(一然近期选择学校合唱团,每天放学到六点回家,之后吃饭、写作业、运动、玩……开始和老师沟通还是有点担心课业,沟通之后,也特别欣然的接受孩子自己的选择,在时间安排上,一然更自律了。这就是信任的能量。)

3.将自己的情绪清楚的表达出来,让孩子明明白白的知道——沟通是双向互动的。

行动清单:

1.不贴标签、不评判。

2.不说的能力——少说多做(说,对别人有帮助的话)

3.微笑——带着微笑面对孩子和生活。

4.做一个不是满分的妈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容的接纳独一无二的孩子们。

央视有两个李小萌吗

央视只有一个李小萌。另外有一个叫李梓萌的,主持新闻联播。
李小萌,1973年9月20日出生于北京,1996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中国内地女主持人。
1996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主持中央电视台主持《半边天》5年,《东方时空》,后又主持《24小时》、《新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