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教您养形养神,国医有方第二集「科普」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大国医在线观看。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風景綫つ」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惠恩楼是哪个学校

惠恩楼是平武中学这个学校,平武县唯一一所完善的高级中学,是革命老人张秀熟参与创办并亲自任过教的,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山区中学。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教您养形养神

小寒到来,天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一过小寒,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民间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

深冬时节,全国多天寒地冻,正是收敛阳气、守藏进补的好时机。

国医大师 熊继柏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熊继柏十三岁开始习医,十六岁开始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六十年从未间断,年近八旬,仍然坚持每周4次门诊,每次诊疗近百人,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善治疑难病症、危重病症,诊治疾病精于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熟练,临床疗效卓著。

中医名家、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认为,小寒 养生 应加强保暖巧避风寒,谨慎进补法遵《内经》。小寒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也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如何安全度过呢?熊继柏教授建议,老年人要牢记重保暖、避风寒、慎进补三个 养生 要点。

比如,应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基本饮食原则,做到饮食要有规律和节制,日常作息也要顺应自然,春、夏两季“夜卧早起”,秋天早卧早起,冬天早卧晚起。

熊继柏教授指出,养形和养神是中医 养生 的两个重要内容,中医养形的方法是预防外邪、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养神的方法是让心境安宁清净,精神愉悦,保持平和。

中医 养生 法则主要是四个字: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要顺应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温热凉寒”,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生长收藏”,人要顺应这种规律。

比如夏热冬寒,古人讲究“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夏天开空调,把温度调得很低,一进房间就起鸡皮疙瘩;或者冬天把空调温度调得很高,让人大汗淋漓。这些都是不对的。老人夏天最好随身携带一件衣服或者披肩,进到空调房间的时候披一下,减少空调对人体的伤害。冬天时,最好不要经常逛商场,商场空气不流通,并且空调温度比较高,容易使人缺氧。无论冬天还是夏天,空调都不要开得太热或者太冷。夏天炎热的时候,不要把空调设置到24 以下,冬天寒冷的时候,也不要调到26 以上。

第二个层次是要顺应人的身体规律,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壮、到衰。

人不能用生长激素去促进他成长,也不要幻想吃仙丹妙药能长生不老。

第三个层次是要顺应人的个体差异。

《黄帝内经》指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人除了性别、年龄不同外,体质也有很大差别,所以不要千篇一律,如果有宣传说“吃什么可以不得病”,那肯定是假的。

熊继柏教授强调,调节情志,注意避免七情过度,也是 养生 的一个重要方面。

暴喜伤心: “在《儒林外史》里有个‘范进中举’的事例就能很好地证实这一说法。范进考举人老是考不上,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没能考上,直到最后一次没抱啥希望时却突然接到通知考中举人了。这下不好了,范进一狂喜竟然疯了。”熊继柏教授说。喜应该是开心高兴啊,可怎么会伤心呢?因为心主神明,心是管思维意识、神智活动的,正常的喜乐,会使人神情愉悦,可狂喜会使心气迟缓。

暴怒伤肝: “想必大家都听过三气周瑜的故事,他每次暴怒之后的发病症状都是一样的,每次都是昏倒,吐血,第一次、第二次醒过来了,第三次就去了。”

熊继柏教授说。《黄帝内经》上讲,肝脏是藏血的,发怒会直接影响到肝脏,致使气血往上冲涌,很容易造成危险,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要特别注意。

暴恐伤肾: 肾的情志是恐。比如人过恐会尿裤子甚至遗屎,恐惧过多会损伤肾气。

过思伤脾: “林黛玉的相思病害得她整天郁郁寡欢,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陈景润,用了5麻袋的稿纸算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不说话,走路时都在思考。由于用脑过度,陈景润晚年患上了帕金森病。”

熊继柏教授说,一个人多愁善感老是在思考,就会引发饮食不和,严重影响脾胃功能,所以林黛玉也胖不起来,她不可能有薛宝钗那种丰腴的体态。

过悲伤肺: 还是举林黛玉的例子,肺的情志是忧愁。有肺病的人就喜欢哭,林黛玉是典型的愁忧伤肺。

《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可见调节情志对于 养生 是何等的重要。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国医」琐谈

「国医」是我国医学界自古沿用迄今的历史名词,亦即专指中医。两年前我国将某些在学术临床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通过相关领导部门的审核批准,由宣传媒体公布,誉之为「国医大师」。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崇高称誉,他们在中医药学传承、弘扬、发展与创新等方面属于代表性的人物。
读者也许会想,为什么会有「国医」这个名称?敝见认为: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其主要的学术内涵奠基于「儒学」,这也是中国医药学与国外西方医学在学术渊源、脉络等方面的区别。我国的儒学,堪称是「国学」的主体,而历代的中医亦可称之为「国医」。说明规范、合格的中医是以儒学打基础的。我出生在民国时期,当时有诸多城乡的中医挂牌执业,每每在诊疗处,标示「国医X X X诊所」,我在上海生活二十余年,当地的颇多中医往往是如此悬壶行医的。
   我国古代已有「国医」记述
「国医」之所以是一个历史名词,那是因为我国古代就有这方面的记述。我阅读的古代医学文献不多,印象中很早的医药论著中,似未见「国医」二字,但在宋代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里,记述了北宋疡医王蘧在元佑三年(1038年)曾患背疽而「召国医治之……」(许叔微的引文原见王氏《经效背疽方》,原书已佚失不传)。又如宋代名医常器之是一位精于内、外科及伤寒学的名家,在常氏之后,有一位名为史源的外科医生,他在所著《史氏治背疮方》中提到前辈医家常器之时,称之为「国医常颖士(名)、器之(字)」。其后,明代名医梁学孟有专著《国医宗旨》,是一部内科杂病的撰著,此书现存明代万历年间刻本传世。清代也有以「国医」作为标示的著作,如康熙年间张仲巖所撰《修事指南》,该书又名《国医制药学》,刊本颇多。嗣后又有晚清徐时俊撰写的《国医学指南》等。
民国时期用「国医」名称者颇多
迄于民国时期,用「国医」二字作为机构、诊所、书名、期刊名或明示中医专业的相当多见,其中尤以上海、北京、天津、四川等地更多。由于上述地区专家所占的比例较大,今特举例作一简介。就全国而言,当时在国内有重大学术影响的管理机构,名为「中央国医馆」(焦易堂任馆长)。各地相关机构如上海的「上海国医公会」、「上海国医研究院」、「上海国医研究学社」、「国医书局」等;并有《国医新声》、《国医导报》等杂志。北京市(当时名为「北平市」)则有「北平市国医分会」(后改名为「北平市国医职业分会」),还有「北平市国医讲习会」、「中央国医馆北平药学讲习所」等;而北平的中医期刊有《国医求是》和《国医砥柱》月刊等。天津市有「天津市国医研究会」(该会主办《国医正言》杂志);四川省有「四川国医学院」、「成都国医学院」等,该省并主编《国医改进》月刊问世;其他诸多城市不一一列述。关于出版的医籍注明「国医」二字的亦颇多。如上海校经山房刊行的《国医药物学》(赵海仙撰)、《国医初步读本》(李和铃撰)、《国医临诊秘典》(张达生、萧熙合编)、《国医新论》(陆士谔撰)、《国医诊疗学》(胡善庐编)等。我比较熟知的上海市中医前辈医家,如恽铁樵曾撰《中央国医馆与恽铁樵往来之文件》,丁福保撰《国医补习科讲义》,还有中医文献大家曹炳章曾编撰《国医集汇录》,胡安邦编《国医生理学》、《国医病理学》、《国医开业术》,吴克潜编撰《国医实用诊断学》,朱国钧撰《国医生理新论》,李涵馥撰《国医指南》,邱骏声撰《国医舌诊学》,包识生撰《国医学粹》等。业师秦伯未先生在「秦氏同学会」曾编写《国医讲义六种》,作为早期课徒之教材。再者,上海国医书局曾编辑《国医小丛书》34种。此外,甘肃丁冠青撰《国医史略》;天津王趾周撰《国医伤寒新解》;四川熊宝珊撰《国医创伤精要》和《国医外科针度》,傅仲山撰《国医伤科方式》等。
凡此,体现了在这一段历史时期,运用「国医」这一名称者颇多。之所以如此,敝见认为:这可能是医学中的「西学东渐」后,社会上西医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中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标示「国医」专擅而有别于西医的缘故。「国医」作为中医药文化具有标识性的名词,当前亦正由中医药从业人员予以继续沿用,如今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刊行了杨志勋主编的《国医启蒙教育读本》等,说明今后仍将长期予以沿用,并展现它的学术特色。

5位国医大师的治失眠妙方

我导读

失眠是让很多人头疼不已的事情,无数个失眠的夜,失眠之人或者在床上不知道翻了多少遍,或者迫于无奈数绵羊,或者愤而起身看书、看电视……失眠之人听过夜晚小虫低吟之声,看过凌晨清冷的街道……总之,失眠不好受,没有人想要失眠。如何摆脱失眠?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我带来了5位国医大师治疗失眠的妙方,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安眠夜。

王琦:血府逐瘀汤加味

【组成】 柴胡12g,当归12g,川芎10g,干地黄10g,赤芍10g,枳壳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鸡血藤15g,葛根15g,郁金10g,桔梗10g,牛膝15g。

【功效】健脾益胃,升阳化湿。

【主治】血脉瘀滞不畅之失眠。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 瘀阻血脉,心神失养则失眠。方中血府逐瘀汤方取四逆散理气疏肝,桃红四物活血化瘀,以桔梗引气上升,牛膝导血下降,一升一降以通阴阳。

刘祖贻:枣仁安神饮

【组成】 炒酸枣仁30g(打碎),夜交藤30g,三七10g,延胡索15g,龙齿15g。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心神失养之不寐。 症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神疲乏力,触事易惊或反复思虑;舌暗、苔薄,脉细或兼弦。常见于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脑疲劳等所致多种睡眠障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 方中酸枣仁宁心安神之效颇佳,为治不寐要药,重用为君;夜交藤配酸枣仁,滋心阴、宁心神为臣药;予三七、延胡索疏肝活血,以不寐患者常有肝气郁、肝血瘀证,魂舍不净,则心烦难寐、多梦寐浅,且药理研究表明两药有镇静作用,可助枣仁入静定志之效,为佐药;龙齿引药入心、肝经,且有潜阳镇静、清热除烦之功,为使药。诸药协同,养心阴、行肝血、潜浮阳,达宁心安神、镇静定志之用,使阴阳平和,则寤寐有度。本方为刘老治疗不寐的基本方,加味后运用于虚证、实证之不寐均有良好疗效,且能缓解焦虑、抑郁症状,确为安神定志之良方。

李士懋: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

【组成】 茯苓15g,白术12g,桂枝15g,附子15g(先煎),干姜7g,炙甘草7g,泽泻15g,黄芪15g,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g。

【功效】温阳健脾。

【主治】阳虚水停中焦,阻遏清阳之失眠。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 李老认为,胸为清旷之野,清阳所居,头为神明之府,阳气载清阳达于头目,神明安则可安眠。阳气虚衰,神无所依而不寐。方中以附子为君药,用苓桂术甘汤可健脾祛湿,使清阳上达,真武汤既可温化水饮,又可温补肾中阳气,加黄芪补气益气之源。

段富津:仁熟散加减

【组成】 熟地黄20g,炒酸枣仁20g,柏子仁20g,枸杞20g,五味子15g,茯苓2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黑芝麻25g,炙甘草15g,白参15g,陈皮15g。

【功效】清热化痰,镇心安神。

【主治】痰热内扰之失眠。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 肝血不足,魂无所居,故见寐差多梦。胆虚气怯,故见恐畏不能独自处,故失眠。方中熟地黄甘温,养血补肝。白参大补元气,宁神益智,与熟地黄配伍则有气血双补之用,故两药共为君。柏子仁补心气,养心血,安心神;酸枣仁养心血,益肝血,宁心安神,二者为臣药,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佐以枸杞之甘润,助熟地黄以滋补肝肾;陈皮能理气,使诸药补而不滞;煅龙骨、煅牡蛎镇惊安神。茯苓、五味子能宁心安神,收敛欲散之神。黑芝麻补益精血并能乌发。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徐经世:交通心肾经验方

【组成】 北沙参20g,淮小麦50g,熟女贞15g,墨旱莲15g,炙龟甲15g,杭白芍30g,酸枣仁30g,煅龙骨、煅牡蛎各20g,石斛20g,桂枝5g,甘草5g。

【功效】调养肝肾,交通心肾。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所致失眠。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及消失的过渡时期,由于生理及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心烦易怒,眩晕,疲乏,睡眠障碍,月经紊乱等症候,是卵巢萎缩及自身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徐老认为本病是因肾气衰竭,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天癸渐绝而致。肾精衰少,肾水不足,阴不制阳,阳失潜藏,虚热内生,则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等;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心火独亢,热扰心神,以致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潮热盗汗等。基于以上认识,徐老认为,调养肝肾、交通心肾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方中北沙参、石斛、熟女贞、墨旱莲、炙龟甲等以滋养肝肾之阴,以固下元;以煅龙牡潜其虚阳,以杭白芍、桂枝调其营卫;以淮小麦、酸枣仁、甘草解郁以安眠。

国医大师经验丛书

本书是继第1辑之后,全面系统收集整理 第二批国医大师 治疗心、肺、脑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方,将他们各具特色的验方的组成、功效、主治病证、用法总结出来,并通过方药分析、使用要点及加减方法等阐述及部分典型病案,分析其组方思路,希望读者在了解这些方剂之外,能进一步掌握国医大师们对病机的独特认识以及对方药的运用心得,从而更为全面地领悟其学术经验。

国医大师邓铁涛:高血压病辨证用药心得(附方药)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01 辨证用药

邓教授认为引起高血压病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情志失节,如心情不畅、恼怒与精神紧张等,此外,过嗜烟酒辛辣、肥甘厚腻,均可引起肝失疏泄、肝阳过亢、痰浊上扰和肝肾阴虚的等病理变化,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对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宜详查症脉,辨证治疗。

如证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夜睡不宁,或头重肢麻、口苦口干、舌微红、苔薄白或稍黄、脉弦有力,则为肝阳上亢型,多见于高血压病早期,宜平肝潜阳,用自拟“石决牡蛎汤”。组成:石决明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白芍15g,牛膝15g,钩藤12g(后下),莲子心3g,莲须10g。此方用介类之石决、牡蛎以平肝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息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

若症见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膝无力、记忆力减退,或盗汗遗精、形瘦口干、舌质嫩红、苔少、脉眩细或细数,则为肝肾阴虚型,常见于久患高血压病者,宜滋肾养肝,用自拟“莲椹汤”。组成:莲须10g,桑椹子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淮山药30g,龟板30g(先煎),牛膝15g。此方以莲须、桑椹、女贞、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药;山药、龟板、生牡蛎为辅药;牛膝为使药。

阴阳两虚型症见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痛,或阳痿遗精、夜尿多、自汗盗汗,常见于高血压病后期,宜补肝肾潜阳,用自拟“肝肾双补汤”。组成:桑寄生30g,首乌30g,川芎10g,淫羊藿10g,玉米须30g,杜仲10g,磁石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上述诸证,临床上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兼见,临证时须根据具体情况辨治。

02 用药心得

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但疾病变化多端,不能执一,应辨证论治。高血压病早期,宜平肝潜阳,用“石决牡蛎汤”;中期宜健脾益气,用“赭决七味汤”;后期宜补肝肾潜阳,用“肝肾双补汤”;久患高血压病者,宜滋肾养肝,用“莲椹汤”。

高血压的发生中医认为与恣饮膏粱厚味及形体肥胖有关。恣饮膏粱厚味,伤脾生湿生痰化热;肥人多痰湿,痰湿随气血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肉,其停滞与流动,必然影响、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痰血交结,而成痰瘀。若以气虚痰浊为主的高血压患者,邓教授喜用加参温胆汤益气除痰祛瘀。

若年老久病者,肾精亏虚,元气不足,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以补肾;肾阳虚为主者,形寒肢冷、气短乏力、舌淡嫩或嫩红,苔薄白润、脉细弱,可用“附桂十味汤”(肉桂、熟附、黄精、桑椹、丹皮、云苓、泽泻、莲须、玉米须、牛膝);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杜仲、黄芪;中气不足,以四君子汤化裁;脾阳不足致肝阳相对偏亢,治疗当升脾阳而降肝阳,方用四君子汤配干莲叶和扁豆花健脾升阳兼解暑,用龟板以潜肝阳,素馨花疏肝气。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浴足对高血压病有着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邓教授常用浴足方:牛膝30g,川芎30g,天麻15g,钩藤10g,夏枯草10g,吴茱萸10g,肉桂10g。

另外,广东草药红丝线有降压作用,可用红丝线30g,瘦猪肉100g煎水饮用。

03 临证经验

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而肝脏之阴阳得以平衡又与其他各脏腑有密切的关系。若其中任何一方出现矛盾,即可影响肝脏阴阳的平衡而发病。在治疗时,邓教授也抓住这一特点,或平肝潜阳,或滋肾养肝,或肝肾双补,或健脾益气平肝。

若从预防与比较系统彻底的治疗来说,应针对病因病机采取综合措施,务宜“审证求因,合理用药,调养巩固”。

包括:

第一,调节情志。本病与精神因素,工作紧张关系较大,对患者的精神环境与工作安排十分重要。当然患者的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做好病人的思想与注意劳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措施。饮食与生活上的调节都很重要。

第二, 体育 疗法。如气功、太极拳,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论预防与治疗,都有可靠的作用。邓教授自己虽患高血压多年,但常以散步、气功、八段锦等运动进行调适,效果十分显著。

第三,中西并用。中西结合治疗也是需要的,西药疗效快,中药疗效慢但比较巩固。可以因势结合使用。如见高血压危象,先用西药或针灸(针刺太冲穴用泻法可治高血压危象)控制,然后中西并用。对顽固之高血压亦宜中西并用,至一定时期然后才纯用中药。

国医大师唐祖宣的6则食疗方,助“呼吸道慢性病患者”顺利过冬

余大夫的老师 国医大师唐祖宣先生 在60余年的行医生涯和为各级领导的保健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 养生 食疗经验,搜集了大量民间 养生 食疗验方,余大夫有幸参与唐老的 养生 食疗经验汇编工作,鉴于寒冬来临,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很多有呼吸道慢性病的患者迎来了“咳、痰、喘”三部曲,特从中采撷一二,以助读者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安然度过寒冬。

【用料】苦杏仁600克,核桃仁300克,生山药900克,面粉1800克,食盐150克,陈醋1500克。

【制法】取苦杏仁置于瓷罐中,倒入陈醋,加盖泥封,埋入地下1米深处,49天后取出,清水洗净苦杏仁,去皮阴干后,与核桃仁、生山药共研细末;将面粉炒熟,加入上药及食盐调匀即成。

【功效】 补肾纳气,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肾气不足的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

【食法】夏至后第4天开始,每日早晨取药末30克冲开水250ml,调成糊状服食。

每料服4个月,每年1料。

【按语】方中杏仁止咳平喘;核桃仁有补肾助阳、补肺敛肺之效;生山药补脾益胃,养肺固肾;面粉味甘、性凉,无毒,补中,益气;醋有滋养阴液,消食健胃之效,食盐有固肾之作用。合用则益肾纳气,平喘止咳。

【用料】大蒜头10个,嫩牛肉150克。

【制作】将大蒜切成薄片,牛肉切片,按炒菜常规,炒熟即成。

【功效】 解毒杀菌,祛痰止咳。

【主治】虚寒型慢性气管炎咳嗽。

【食法】佐餐吃用,每日1 2次。

【按语】大蒜炒牛肉的功效主要是由大蒜的作用来完成。大蒜味辛可开宣肺气,牛肉五行属土补脾胃,有健运脾气化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蒜油可减轻高脂动物冠状动脉内斑块及病变程度;对高脂血症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还有消炎、抗菌、抗肿瘤作用等。本方可用于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通过改善心肌功能,从而达到平喘镇咳作用。

【用料】黑木耳5克,铁棍山药50克,大枣5枚,粳米100克。

【制法]将黑木耳放入温水中泡发,洗净撕成瓣状,把铁棍山药去皮切段,和粳米、大枣洗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开,转文火炖熟。至黑木耳熟烂、粳米成粥即可。

【功效】 滋阴润肺。

【主治】肺阴虚之咳嗽、咳血、气喘等症。

【食法】随餐服食。

【按语】木耳性平,味甘,为益气强壮 养生 之品;大枣甘温,补益脾胃,养血安神;

粳米有益气补中之功。合用冰糖,则益气补中,养阴润肺。

【禁忌】脾虚肠滑者不宜食用。

【用料】海蜇皮120克,白萝卜60克,冰糖少许。

【制作】先将海蜇洗去盐味,白萝卜切成细丝;两者混合,加水600毫升,煎至300

毫升取汁,余下之海蜇、萝卜丝,拌入冰糖。

【功效】 祛痰止咳。

【主治】痰热型慢性支气管炎。

【食法】佐餐日饮汁2次。

【按语】海蜇咸寒,能清热化痰、软坚散郁。现代医学研究海蜇能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有扩张血管作用;白萝卜能消食宽中,行气通便。二者一方面通过改善心脏而止咳,另一方面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而改善肺的功能而止咳,从而达到使肺气宣肃功能正常。

【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用料】苏子10克,粳米50~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苏子捣成泥,与洗净的粳米、红糖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粥稠即成。

【功效】 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养胃润肠。

【主治】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所致的痰多气逆而咳喘,胸闷诸症。

还可用于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等症。

【食法】每日早晚温热服,3~5日为一疗程。

【按语】苏子能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通便,善治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粳米甘平,可补益肺胃脾经之气津。

【用料】鲜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打碎,同鲜百合、粳米共煮为稀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功效】 滋阴润肺,止咳平喘。

【主治】适用于病后虚弱,干咳痨嗽,肺炎、慢性气管炎。

【食法】每日早晚服用。

【按语】百合为甘寒滑利之品,清热泄降。杏仁降气平喘,润肺止咳,两药合用对肺热壅盛之喘咳效验。

【禁忌】风寒咳嗽及脾胃虚者不宜食用。


作者:余森豪,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农工党员,出身中医世家,师承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80后实力经方专家,河南省中医药科普人才,京豫宛仲景国医百人专家团成员。擅长经方治疗多种内、妇、儿科疾病,膏方调理亚 健康 及多种疑难杂病。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大家 健康

“国医大师”唐由之逝世,对我国的医学事业有过哪些贡献?

“国医大师”唐由之逝世,对我国医学事业中对中医治疗眼部疾病,改善近视状况领域有巨大贡献。

唐由之 是我国关于眼科的带头人,他集中于对中西医各类眼科相结合研究,在我国内外眼科领域有很高声誉,对于各种近视和眼部疾病解决方法有丰富经验,其认为导致近视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线来源。通过不断临床实验找到各种新解决方法。他提倡将中方西方眼科治疗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眼部疾病治疗的发展。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非常重的影响力。不仅如此,还帮助其他国家领导人员做有关眼科保健工作,并且是他们病情得到很好治疗,获得国内外各个领导人员的赞赏,也扩大了关于中方眼科疾病治疗影响。

最重要的是他让中国眼科治疗更上一个台阶。他在眼科方面科研临床等多种层面有颇多研究和经验获得了国内外各种奖项以及国医大师的荣誉称号。他用他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眼科医院,为全世界眼科建设奠定基础。对人们具有重大贡献。他的存在解决了很多人眼睛和视力问题,他将自己患者当作家人,他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是病人身患眼科疾病,他将用自己毕生经验和知识去治疗他们,他有崇高医德精神,有着爱国为民和无私奉献伟大爱国精神。将自己奉献给自己事业。他的人生堪称完美,因为他是我们的骄傲。

面对这种重要国家人士,我们要对他们保持崇高的敬意。是他们让我们解决了很多关于疾病问题。我们要学习他们勇敢拼搏,甘于奉献为国为民的精神。如果没有他们没日没夜的进行临床和科研,不会有中国现在医科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和崇拜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