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东风第一枝咏春雪(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的作者简介)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东风第一枝巧沁兰心古诗文网。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青山常有雾」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原文: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翻译及注释

翻译   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注释 1甲:草木萌芽的外皮。2行天入境:唐韩愈《春雪》「入镜鸾窥诏,行天马度桥」,以镜和天来喻地面、桥面积雪的明净。3「旧游」句:晋王子猷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安道,至其门,未人即返,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戴。」4「后盟」句:司马相如参加梁王兔园之宴,因下雪而迟到。上苑即兔园。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赏析

  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 南宋 时,咏物词已进入成熟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美。史达祖的这首咏物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姿百态。此词大概作于词人独处异乡时的某年初春。

  词的开头便紧扣节令,写春雪沁入兰心,沾上草叶,用兰吐花、草萌芽来照应「新暖」。春风怡怡,花香草绿,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却伴来春寒,「东风」、「新暖」一齐被挡住了。「巧沁」、「偷粘」,写的是在无风状况下静态的雪景。「谩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层,「难留」二字更进而写出薄薄的积雪也顷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 唐代 祖咏《终南望余雪》诗曾云:「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傍晚,又值下雪,理当寒冷,而暮寒「较浅」,更可见出确乎是春天即将要来临了。「行天入镜」二句,是全词中唯独正面描写春雪的。韩愈《春雪》诗云:「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意谓雪后,鸾窥沼则如入镜,马度桥则如行天。以镜与天,喻池面、桥面积雪之明净,这里即藉以写雪。「轻轻纤软」四字,写出了春雪之柔软细腻。天气并不严寒,又无风,雪花不易凝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兰心,粘上草甲。前结两句,宕开一笔,以「料」字领起,展开想像。史达祖生于高宗绍兴末年,其祖籍是汴京,无缘省视家乡。此处「故园」当指他在临安西湖边的家。其《贺新郎·西湖月下》词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灵隐山。这里用双燕传书抒发念故园、思亲人之意。重帘不卷乃「春雪」、「暮寒」所致,春社已过,已是春燕来归的季节,而重帘将阻住传书之燕。睹物伤情,异乡沦落之感溢于言表。

  过片续写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红,以雪见素,状物拟人,笔意精细。接着笔意一转,连用两典写人。「旧游忆著山阴」,用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至门而返的典故:「后盟遂妨上苑」,用司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园之宴迟到的故事。梅溪颇具浪漫气质,面对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游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熏炉」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较浅」之意。春天已来临,春雪却意外降临,使闲置不用的「熏炉」重又点起;春雪推迟了季节,冬装还得穿些时候,做春衫的针线且可放慢。后结二句补足前两句。「凤鞋」系妇人饰以凤纹之鞋。「挑菜」指挑菜节。 唐代 风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 宋代 沿袭了这种风俗。「灞桥」句又用一雪典。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郑綮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这里扩展开来说,暗示即使到了挑菜节,仍是寒气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词人心境在这大地复苏时节的凄凉仍旧。江浙一带有民谚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挑菜节下雪不足为怪。

  这首咏雪词立意上虽无特别令人称道之处,却给人以美感,而成为梅溪咏物词中又一名篇,其妙处全在于其精工刻划。此词题为「咏春雪」,却无一字道著「雪」字,但又无一字不在写雪。且全词始终紧扣春雪纤细的特点来写,「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之春雪,决不同于「战罢玉龙三百万,败残鳞甲满天飞」之冬雪,「碧瓦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的作品原文

东风第一枝1
咏春雪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2,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3难留,信知4暮寒较浅。行天入镜5,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6,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7。旧游忆着山阴8,后盟遂妨上苑9。熏炉重熨,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10归来,万一灞桥11相见。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的注释译文

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的介绍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是南宋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咏物词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姿百态。词精工刻划,锻句炼字,显得情致婉约,清空脱俗。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的作者简介

史达祖(1163~1220?)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有《梅溪词》。存词1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