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马赛曲作者,《马赛曲》是什么时期诞生的?它的作者是谁??,以及马赛曲简谱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马赛曲的作曲是谁?

《马赛曲》

[法] 鲁热·德·利尔

  1. 起来,祖国的儿女!

今天是举国光荣的日子。

染血的旗帜笼罩著我们,

那是暴君的旗帜!是暴君的旗帜!

你可曾听见战场上

战士们奋战的嘶喊声?

谁要闯到我们中间

杀戮我们的儿子、妻子、亲人?

(合唱)

6.为祖国奉上崇高的献祭,

指导、坚定复仇的手,

自由,噢,可贵的自由,

战斗吧,拿著盾牌的勇士!

战斗吧,拿著盾牌的勇士!

胜利在我们的旌旗下,

在你们触动心灵的眼泪中。

来吧,看你的敌人倒下,

见证你的威武和光荣。

(合唱)

7.我们也要参战,

当父辈都牺牲了以后,

我们要找他们的骸骨,使他们入土为安,

带著战胜者的光荣!

带著战胜者的光荣!

啊!我们不能苟且偷生,

应该庆幸能与他们一同为民族献身,

背负那极大的荣誉,

鼓起勇气,拿起武器吧。

(合唱)

噢,同胞们,拿起武器,

排好阵势,前进,前进!

用他们不洁的血

为农田施肥。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71年在香港出版的《普法战纪》中第一次将马赛曲翻译成中文,名为《麦须儿诗》。

马赛曲的曲谱曾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配上俄语新词,作为俄国国歌(《工人马赛曲》),在十月革命后,被《国际歌》代替。

马赛曲是谁写词谱曲的?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戍部队炮兵营的年轻军官,喜爱诗和音乐,并有一定的造诣。1792年冬,饥荒笼罩着斯特拉斯堡。市长迪特里希安详地望着德·利尔说:只要市民们节日里不缺少热闹的气氛,只要士兵们不缺乏勇气,我们吃的虽不丰富,也算不了什么!斯特拉斯堡要举行一个爱国主义的盛典,希望你能写一首最能鼓舞人民激情的歌曲来。说完后让女儿取来仅存的一瓶酒和战时配给的面包还有几片火腿。市长为年轻的军官斟满酒杯,直至酒被喝光。午夜了,寒气袭人。任凭幻想驰骋的德·利尔心情激动,兴奋异常。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文思犹如泉涌,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是音乐还是诗篇,他分辨不清,只是纵情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下。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像梦一般地在他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市长家跑去。市长叫来家人和几位爱好音乐并能演奏的朋友。市长的长女伴奏,鲁热唱起歌来。

听第一节,每个人的脸都苍白了;听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眼泪;听到最后一节,人们的狂热爆发了。他们哭着拥抱在一起,祖国的赞歌找到了。几天之后,这首新歌很快从一个城市流传到另一个城市。马赛市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着这支歌,并把它传遍了整个法国,马赛曲便由此而得名。

马赛曲简介?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部队的工兵上尉。
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莱茵军战歌》(又名《莱茵军进行曲》),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马赛曲》迅速地传播,在集会上、剧院里、宴会上都要集体合唱;后来,甚至在教堂里唱完赞美诗后,也唱这首歌;再后来竟由它取代了赞美诗。《马赛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法兰西共和国的军事部长看到它具有振奋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下令印刷10万份,分发到军中所有的连队。在前线,士兵们在向敌人发起冲锋时必是齐声高唱《马赛曲》,在这首军歌的作用下,队伍像咆哮的海浪扑向敌阵,势不可挡,敌方的将领发现这首歌带有一种可怕的力量。
后来,路易十六人头落地,激怒了全欧洲的王室成员,普、奥、俄、英、西等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国民公会宣布了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大量法国青年正是在马赛曲的雄壮歌声中开赴前线。不到一年的时间,战场已经转移到国境之外,1795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正式确立《马赛曲》国歌的崇高地位。

希望能够帮到您!

《马赛曲》是什么时期诞生的?它的作者是谁?

紧随着法国对奥宣战,1792年4月24日深夜,《马赛曲》诞生在斯特拉斯堡。最初这首歌曲名叫《莱茵军战歌》或《1792年义勇军出征》,它的作者是鲁日·德·李尔(1760~1836)。

马赛曲的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在雕塑上,他与另一位浪漫主义雕塑家德拉克洛瓦并驾齐驱,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顿、罗丹等人齐名。其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朽的。
吕德是一个富商的儿子,23岁时进入巴黎雕刻家皮埃尔·卡特里埃的工作室学艺。1809年和1812年曾两次获“罗马奖”。但都因法国政治局势不稳,国库空虚而未能去意大利深造。拿破仑称帝时,吕德参加了当时的帝政活动。帝政垮台,他也被迫流亡到比利时。12年的流亡生活使他备感痛苦,从此政治上渐趋成熟。回国后,在法国人民革命浪潮的激励下,他很快成了一位浪漫主义的雕刻家。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也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
吕德的杰出作品还有《小渔夫》(1831-1833)、《拿破仑成为不朽》(1845年)等,它们生动、写实而又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