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悖论:这还是原来的船吗?,以及忒修斯之船PDF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忒修斯的船

最近看了一部日剧“忒修斯的船”, 内容大致是:田村心做警察的父亲被指投毒杀人,被逮捕并判处死刑,却称自己无辜。身为罪犯的儿子,田村心也遭受世间的非议和指责。二十八年后,因为最爱的妻子告诉他要相信父亲,他决心对当年案件展开调查,去监狱见父亲,不料却突然身陷迷雾,穿越回事件发生前的1989年,他要阻止事件发生,守护一家人的笑容。

结果穿越回去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真凶,拯救了父亲,自己却丢了性命。于是,之后出生的田村心和家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只是,我们不禁在想:当历史进程中人的命运被改了以后,这个人还是之前的那个人吗?

这就是古希腊的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也是剧名忒修斯之船的由来。

忒修斯与雅典的年轻人们自克里特岛归还时所搭的30桨船被雅典的人留下来做为纪念碑,随着时间过去;木材也逐渐腐朽,而雅典的人便会更换新的木头来替代。最后,该船的每根木头都被换过了;因此,哲学家们就开始问:这艘船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那它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

按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由于新的水会流入原来的河道,即使人们度过同一条河,但河流的水已经不是第一次流经的河水了,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中。那之后的忒修斯之船肯定不是之前的船。

而哲学家亚理斯多德用他的四因论来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凡感性实体,包括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具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种原因。忒修斯之船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也就是形式因和船的目的装载和运输没有变。亚理斯多德认为,基于这两个因,可以说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

看到这样有趣的争论,会想到有趣的话题:今天的你还是昨天的你吗,因为毕竟每天都在变化,人到死通过什么特质来确定自己的存在。历史风云变幻,现在的国家和古代的朝代又是怎么样的传承关系。还有之前争论很多的婴儿基因编辑问题,那个孩子的身份到底如何去界定。

哲学家的头脑是一个奇妙的存在。有时候觉得他们写出来的观点,我都要花好长时间去理解,很难现象他们怎么可以对抽象的议题进行逻辑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哲学就叫爱智慧!

忒修斯之船悖论解释是什么?

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

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悖论:这还是原来的船吗

这是著名的忒修斯悖论,具体意思是:假定某物体的构成要素被置换后,但它依旧是原来的物体吗?
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
用数学集合论来解释
特修斯之船是一个集合,船上的部件就是它的元素。当更换部件时,集合中的元素发生了变化。例如原来船上的木板有木板A、木板B......一直到木板Y,它们都是“特修斯之船”这个集合的元素;假如把木板A换成木板Z,那么“特修斯之船”这个集合的元素就变为木板B、C.....和Z。也就是说,当我们更换部件时,“特修斯之船”的定义改变了。
这个道理就和一支足球队,不断有人加入又不断有人退出,可它还是叫着原来的名字是相同的。

忒修斯之船讲的什么 忒修斯之船介绍

1、忒修斯之船讲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2、亚里士多德认为他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四个原因来解决这个问题。物质是物质的原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的原因,形式的原因决定了对象是什么。忒修斯的船是同一艘船基于形状因素,因为尽管材料发生了变化,船的设计——形状因素——却没有改变。

3、从这个角度来看,赫拉克利特河的问题是同一条河两次踏进这条河,因为这条河的形态没有改变。事物的结局决定其原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但在现实中却是为了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忒修斯之船?

普鲁塔克引用了以下的古希腊传说作为举例。忒修斯与雅典的年轻人们自克里特岛归还时所搭的30桨船被雅典的人留下来做为纪念碑,随着时间过去;木材也逐渐腐朽,而雅典的人便会更换新的木头来替代。最后,该船的每根木头都被换过了;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开始问著:“这艘船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如果是,但它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是从什么时候不是的?以下只是作者见解,仅供参考
我们要探讨“同一性”问题。量子力学里头有一个“全同原理”,说的是同类的粒子之间本质上是不可区分的。两个氢原子之间没有性质的区别。你用这个氢原子代替水分子中的那个氢原子,这个水分子的性质没有任何改变。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的身体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而且从我们诞生那一天起,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速度远比我们一般人想象的快的多。科学家用‘示踪元素’参与新陈代谢的实验证明,新陈代谢速度比科学家以前想象的速度也要快的多。今天组成你身体的元素,与昨天有很大不同,与几年以前几乎完全不同。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你还是你,现在的你和几年前的你是同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全同原理”存在,组成你的身体的元素虽然被替换了一遍,但是同类粒子之间是完全一样的,没有性质的区别。用这个氢原子代替你身体里的那个氢原子,你身体的性质不发生任何改变。当然,你比几年前长大了一些或者变老了一些,这是由于你身体的结构发生了一点细微的变化—组成你身体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一点改变,而不是由于替换了元素的关系。我们认定同一性—认定一个事物是不是它本身的依据不是组成这一事物的元素,而是这一事物的内部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事物的时空连续性。仅仅结构相同,并不表明他们就是同一事物,还必须同时具备时空连续性才行。我们可以按照一张图纸建造两座大楼,我们假设建筑工人都是绝顶高手,两个大楼的任何一个分子、原子都完全一样,这两座大楼具有一模一样的结构,但他们显然是两个事物。两座大楼同时处于空间的不同位置,它们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你的身体同时在两个地方,即使几十年来我一刻不停地盯着你看,也是如此。如果我在两个地方见过你—一次在家里、一次在学校,那肯定不是同时,一定是不同的时间。

忒修斯之船的难题如题 谢谢了

用机械唯物主义,它当然不是,因为它已经发生了变化。 用辩证唯物主义,它既是又不是,要辩证的看,每次零件的更替都是对过去的扬弃,所以它是发展了的船。至于到底还算不算原来的船,嗯,这个要看领导的意思,说它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反正可以随心所欲的解释,怎么解释都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因为这是个万能马后炮算命理论。 用唯心主义,它是原来的船,身体的更换,并未改变它的本质,它仍然是它自己而不是别人。

各位前辈是如何看待"特修斯之船"这个悖论的呢

首先你从物理学这方面入手去考虑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悖论!有的人可以这样认为,是正确的,那样认为也是正确的。到头来人们却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你这样认为,你却可以站得住脚呢?那是因为这个“特修斯”之船,其实就是你们心目中的船!这个船在你们眼里根本毫无价值,无非只是你们争论的道具,一旦一个东西成为了争论的道具,那么它就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无论怎样认为,它都只是道具,而不是一个纪念品!我就明白点说,在你看来,也许这艘船的零件都换了,它早已不是原来的船了。但是在那些行驶的人看来,它就是原来的那艘船!因为那艘船,饱含着他们的艰辛,风雨,欢笑,是有价值的,是绝对不能被轻易否定的!而为什么哲学家们或许讨论了千百年都没有结果呢?那是因为这艘船在他们心里没有任何价值,纯粹只是辩论的道具。如果换成泰坦尼克呢?即使沉落海底,即使残败不堪,它还不就是泰坦尼克吗?那是因为它在人们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所以才永远不会变!而这艘“特修斯”之船纯粹只是辩论的道具,所以你怎么认为都可以。但是,在某些人看来,它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有着那份感情!这就是我的回答。

忒修斯之船,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

就像长城维修后依然是长城,但是与之前的长城有所不同。忒修斯百年之后依旧是忒修斯,只不过与之前的忒修斯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