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社会工作重要理论(,社会工作理论个人取向「专家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社会工作理论个人取向是什么。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繁华的夜景」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社会工作重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小时候落下的毛病)

    儿童时期的经历,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追究童年经历、谈及"性冲动"、自我防卫机制)意识层次∶前意识、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认知行为理论(想问题的方式有问题)∶ABC理论

3、系统理论(人和环境的关系有问题)∶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它以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人和社会,而不是把人和社会分开。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

4、生态系统理论(人和环境的关系有问题)∶"人在情境中",人和环境相互影响,不论是个人的正向发展还是生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都是与其环境密不可分的。包括∶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能力、角色、地位、适应力.

5、人本主义理论(相信你,你行的)∶强调人的价值和能力,相信人的理性,认为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选择行动。基本原则包括∶真诚、温暖、尊重、接纳、同理。(以人为本,注重社工的态度,尊重、接纳、同感等等)

6、存在主义理论(发现自我,活出自我)∶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 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强调服务对象"有选择,就要有担当",以及从负面经历中探索积极意义)

7、增强权能理论(我帮你增加能力,但是关键在你);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区工作者为受助人提供帮助时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增能更加强调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意识,由内而外地促使服务对象正向发展)

8、社会支持理论(大家都要相互关心支持)∶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支持。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强调支持网络对服务对象的作用)

9、优势视角理论(硬币有两面,看好的一面)∶ 每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发挥其自身的能力。创伤、疾病、抗争具有伤害性,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与标签理论对应,强调从正面评价服务对象,假设所有人都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10、抗逆力∶(是优势视角理论的主要理论框架之一)是一种面对磨难的抗争能力。

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

1/8
确定自己的工作地域要和家里人商量。考虑工作城市的时候,除了考虑工作城市的经济水平和政策优势之外,希望大家也要考虑一下家里人的感受,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男儿女儿志在四方是好事,但是要让家里人放心,不能只顾自己的意愿.


2/8
确定自己想进的行业要充分考虑发展前景。我建议大家多去了解一下国家政策和近年的行业报告.因为在中国,政策决定经济走向,行业报告代表了市场状况.通过这样的判断,你应该会找到自己比较看好的行业,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你需要确定好几个行业

3/8
关注一个行业,可通过媒体信息去了解相关信息.比方说你关注房地产业,你可以了解到现在房地产行业在调整,有可能重新洗牌,房产税也在准备扩大试点范围,最近的市场反应还不错

4/8
关注一个行业,也可了解一下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我们可以去关心一下师兄师姐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论坛里面的帖子去看看别人的吐槽.

5/8
选择你想去的企业要考虑企业水平和自己条件的匹配程度。很多不是500强的企业,在行业内的实力也是不错的,所以可以多去了解一下这些企业,不要只盯着那些牛企.虽然,我们都希望毕业能够去一家顶级名企工作,但是竞争是很激烈的,我们也需要考虑自己的条件是否能够匹配这份工作


6/8
选择你的职业要具体企业内的某一个职位.为了让大家可以更清晰地去定位自己, 我希望大家把目标具体到某一个职位.


7/8
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要求的能力也会有不同,我建议大家可以做一些职业测评和性格测试,在网上搜索有很多,比较权威的有MBIT的职业测评,九型人格性格测试,大家可以去做一做,了解一下自己.


8/8
我也建议大家通过实习去了解一下不同的职位,尽管有不少实习都是打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沟通去了解企业内部不同的分工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关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理论有哪些

链接: 

资源名称:2020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必备课程4.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1KB)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Ihc4jl1JSPgkr9H04WMGA
提取码:yy1p

 提取码: yy1p

本书首先梳理了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变和意义,随后以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实证传统、人本传统、激进传统、社会建构传统——为框架,分析了社会工作的哲理基础,介绍了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视角、生态视角、社会发展视角、存在主义、灵性视角、结构视角、赋权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叙事治疗、寻解治疗、优势视角。本书为“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之一,设置了每章小结、关键概念、思考与练习、拓展阅读等栏目,十分适教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