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诗书中华节目的点评嘉宾旁征博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书中华节目,好些年前上海的东方卫视曾经播出过一档节目,是专门赏析中国的古诗词的,还有人记得那个节目的名字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东方卫视,现在每周末播出,跟诗词有关的节目,是什么?谢谢!

诗书中华》是每周五晚十点在东方卫视首播的节目,但是每周日中午十二点左右有重播。
《诗书中华》是东方卫视4月播出的传统文化诗词节目。节目将考察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文的内容,围绕 “诗礼传家”、“诗教家风 ”的主题,通过现场 42 组家庭之间的比拼,展现中华古诗文经典独有的表意能力与审美特征,带领全国观众重温中华民族文化之美。
《诗书中华》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携手作战代替了传统的个人应战,传统文化的考察范围也从古诗词扩展到了古诗文。独特的节目形式不仅注重古诗文的活学活用,更通过家庭成员间的默契充分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好的家风、家训、家史。

交替猜诗词的节目

交替猜诗词的节目有《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诗书中华》。
《中国诗词大会》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向上吧!诗词》是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传承竞技类节目。作为文化类节目,《向上吧!诗词》首次引入综艺感极强的“打关”模式,从100位诗词爱好者组成的“英雄挑战团”中脱颖而出者,将获得闯关机会,逐层挑战“荣耀守关团”。
《诗书中华》由东方娱乐集团出品、东方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诗书中华》于2017年4月14日起,每周五22:00开播。《诗书中华》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携手作战代替了传统的个人应战,传统文化的考察范围也从古诗词扩展到了古诗文。独特的节目形式不仅注重古诗文的活学活用,更通过家庭成员间的默契充分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好的家风、家训、家史。

诗书中华播出时间,诗书中华什么时候播出

由东方娱乐集团出品、东方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诗书中华》将于2017年4月14日起,每周五22:00开播。
《诗书中华》以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为主旨,全新模式互动,将优美、君子、诗文等文化糅合在一起,成为百姓家的精神食粮。

四字的诗词专栏栏目名称有哪些?

1、《诗书中华》

《诗书中华》是东方卫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以家庭为单位参赛,邀请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及积极向上的家庭风气的一家三口一同来参加。致敬经典,借用“曲水流觞”的雅集形式,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热爱诗文的家庭进行竞赛。于2017年4月14日起,每周五22:00在东方卫视播出。

2、《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由翟毓红主持。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节目将持续推出近百封最切近中国历史节点,以单曲、合集两种格式创新推出。《见字如面》合集版每一集不但会集结多位明星读信,还会请出两位重量级文化嘉宾开辟第二现场坐镇交代书信背景、带来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

好些年前上海的东方卫视曾经播出过一档节目,是专门赏析中国的古诗词的,还有人记得那个节目的名字吗?

《诗书中华》是每周五晚十点在东方卫视首播的节目

东方卫视 诗书中华什么意思想要恢复世家

这种节目挺好的啊,包括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媒体义不容辞,如果你不喜欢可以选择不看 !
《诗书中华》是东方卫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以家庭为单位参赛,邀请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及积极向上的家庭风气的一家三口一同来参加。致敬经典,借用“曲水流觞”的雅集形式,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热爱诗文的家庭进行竞赛

怎么看待近期的几档诗词类综艺节目

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难度:《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诗书中华》差不多,《中华好诗词》最难。
主持人:《中国诗词大会》的董卿形象最好,《诗书中华》的骆新次之,《中华好诗词》的王凯娱乐性太强,《向上吧!诗词》的伊一有点渣,康震好点。
嘉宾:其实除了《中华好诗词》,感觉其他几个节目的嘉宾都差不多,评点诗文都感觉很到位,感觉《中华好诗词》的评委嘉宾有点摆设,且评点不是很到位。
选手:《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诗书中华》属于大众消费,《中华好诗词》属于高端消费,似乎不在一个档次。
内容:我觉得《诗书中华》在内容上有亮点,我感觉现在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严重偏科,只看中诗词,忽略了文,《诗书中华》有个书,考察了选手文章的储备,我觉得真的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中华好诗词》考察的基本都不是高初中课本上的,所以对选手的要求比较高。
竞技性:《诗书中华》的竞技性最弱,《中华好诗词》可能是竞技性最强的,《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一般,最神奇的是,《向上吧!诗词》嘉宾还能给提示。
综艺性:虽然《中华好诗词》最难,但也因为最难,我觉得观众可能大部分都没有参与感,基本就是去看人的,最后看个结果,属于竞技类综艺节目,《向上吧!诗词》嘉宾聊天胡侃的时间太多,选手答题时间有时候都要切掉,我觉得就是来搞笑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比较庄重,场面比较大,在传播诗词文化上,最有说服力,《诗书中华》我觉得就是给小孩准备的。
综合各方面来说,我比较喜欢《中国诗词大会》,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用来传播诗词文化影响力的平台,虽然有很多人觉得它的题目难度太浅,不如《中华好诗词》,但问题是,《中华好诗词》到底有多少人能跟得上节奏,里面的选手大多都是文科生,但更多的人不是文科生,我们比不上他们的知识储备量,但是我们也可以喜欢诗词。
其实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我最喜欢的一个选手是白茹云,真的是被感动了的。一个好的传播平台是能够接受农民、工人、教师等不同职业的人,能够接受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博士生等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的,然后激励更多的人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而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的自娱自乐。

古诗文电视节目对孩子有没有教育意义?

早晨,大宝小宝姐妹俩躺在床上聊天,让她们起床去刷牙、洗脸、吃早饭,她们却迟迟不肯动,依然在床上玩得不亦乐乎。

于是,我联想到前两天早上小宝同样不肯下楼的场景,当时我告诉她,只要抓紧时间下楼,在准备早餐的间隙可以让她抽空看一会儿最近很热门的文化类节目——《诗书中华》。当时,小宝听罢很快就下楼去了,并且在我和她一起准备谷物早餐期间,在iPad上看了大约十分钟的《诗书中华》节目。虽然刚开始吃饭时就关掉了节目,但整个过程却显得相当自然和谐。

正是有了这一经验,我在这时又想到了“故伎重施”的办法。于是,我又和上次对付小宝的一样对她们两人说,现在你们两位如果抓紧时间起床完成刷牙、洗脸、换衣服的事情,我在楼下准备谷物早餐,这个期间你们可以看一会儿《诗书中华》节目。如果你们同意的话,现在立刻行动。

不出所料,就在我话音刚落之后,这两姐妹立刻从床上翻身而起冲进洗手间开始洗漱,然后来到楼下餐桌旁依次坐好,等着我给她们播放《诗书中华》。

就在她们专注地观看《诗书中华》节目时,我却对上一次小宝以及这一次两姐妹在听闻可以观看《诗书中华》节目后的表现开始了反思。

从表面上看,这一句“你们抓紧时间,在……间隙可以观看《诗书中华》节目”的话语效果是极高的。话一说出口,其中的很多指令立即就得到了“执行”。那么这个效果源自何处?是来自《诗书中华》节目吗?是来自孩子们对古诗文的兴趣吗? 我看恐怕都不是,而仅仅只是因为这是个电视节目吧。在准备这篇《日课》时,我也简单“采访”了一下大宝,问她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的想法。她说,就是感觉《诗书中华》这个节目比较有趣嘛,不同的家庭相互之间在比赛,谁赢了就可以做擂主。

是啊, 孩子更多的是关注着这个节目的过程,而非这个节目中诗书的内容。 于是,这就进一步激发了我对近期电视上诗词古文类节目热现象的思考:这类节目到底对提升广大民众的诗词古文水平有没有帮助?对提升整个国民素养有没有帮助呢?这里我想简单阐述三方面的观点。

一是 电视节目的娱乐性本质,决定了所有呈现在观众眼中的这一切都不是一场真正的古诗文比赛,而仅仅只是一场事先模拟好的表演秀。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的那样:“ ……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我们的电视使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交流,但在这个过程中,电视一直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笑脸。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换句话说,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电视机前的人们提供娱乐,即便是新闻节目,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娱乐,所以即便是那些战争、残杀、灾难等等画面再残酷,也依然要天天播放,因为那是一份娱乐嘛。同样道理, 诗词类电视节目再怎样用文化包装自己,也依然摆脱不了娱乐的本质,为了娱乐在节目中就要加入大量的可以吸引眼球的“故事”, 也因为要有这样的“故事”,我身边有着不错古诗文素养但没“故事”的同事即便报了名也无法入围“比赛”、上电视。所以,我告诉他,不要再在古诗文上下功夫了,赶紧准备一个能吸引导演的“故事”,为下一季准备吧,你总得给导演一个让你上镜的理由吧。

二是诗词类节目看上去是一个充满了知识的节目,不局限于诗词的比拼,还将比赛范围扩大到所有古文中,而且但凡遇到一点典故,还有两位有份量的老师进行解读和点评。然而,这种完全碎片化的知识传递形式对于提升人们对古诗文的储备和认知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呢?在“采访”大宝的过程中,我问了她一句,通过诗词类节目,到底记住或者说学会了几句原本她不会的诗词?她想了半天,回答出了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因此,从本质上说,观看诗词类节目对于学习古诗文并没有太大的助益。而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对此的描述则更为严峻:“ 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

三是退一万步说,即便有人能无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且专注于节目中诗词的内涵,并受此熏陶,从此爱上了古诗文且钻研有成。那么,古诗文对于现代人知识结构的完善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从本质上说, 古诗文是面向过去的知识,东方文化自身的构造与西方文化的差别,决定了古诗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合于重分析、重归纳、重推理的现代知识结构的打造。在更多时候,古诗文仅仅是构筑人们人文精神的一点补充。 不错,正是一点补充,因为在构成现代人文精神中的很大部分——自由、民主、法治、契约等人文精神同样也是古诗文中所欠缺的。如果仅仅沉迷于用古诗文构筑人文精神,那么构筑起来的人文精神是残缺和低层级的。

最后想说的一句是,古诗文之所以被选择与电视节目相结合,与古诗文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出于电视娱乐本质的需要,为了“娱乐至死”。从另一角度来说, 古诗文与电视一相逢,便已经被电视“玩”死了。

世遗揭秘综艺《万里走单骑》获得高口碑,像这样的传统文化类节目还有哪些?

传统文化类的综艺节目逐渐登上电视荧幕,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我国独有的文化韵味,也让很多国人有了“文化自信”,也激发了很多人保护传统的责任,积极弘扬了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

一、汉学文化综艺

《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汉字风云会》等文化综艺节目立足于我国传统的文字艺术,通过选手对汉字诗词的解读和掌握情况来吸引观众和网友对汉文字艺术的好奇心,也邀请了国内很多文化名人对汉字、诗词的背景进行专业、深入的分析和挖掘,这种在课本中无法接触到的专业点评和论述给观众提供了学习传统汉语言文化的关键机会,让节目的更有意义,这几个节目适合文学实力比较深厚的观众观看。

二、传统艺术类综艺

《怜人王中王》、《走进大戏台》、《空中剧院》等文化综艺则聚焦于我国传统的艺术戏曲,这些节目中的嘉宾都是喜欢国内传统戏曲的素人,通过戏曲竞技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我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和背景,各种华丽的戏服和婉转的唱腔也让观众对戏曲这种特殊的艺术方式产生了好奇心,不同于当今的流行音乐,戏曲背后隐藏的是我国深厚的历史,因此戏曲作为国粹应该被更多的人了解并且传承下去。

三、综合类文化综艺

综艺节目《中华文明之美》通过还原我国历史上各种经典故事的场面达到宣传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个节目采用了情景短句的特殊表演方式,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对我国传统历史中的故事进行解读,因此不论是从语言还是肢体动作或者情景上更适合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观看,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都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父亲初中文化母亲不识字怎么培养出的“诗词冠军”?

父亲是木匠母亲当清洁工,好家风培养出“诗词冠军”

离参加东方卫视《诗书中华》总决赛夺得总冠军,已过去3个月了。安徽师范大学大四学生熊树星这个名字还是会被学校的同学老师提起,不过,熊树星没觉得和从前有什么不一样,还是照常上课下课看书自习,目前正在备战广播电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

“从小喜欢背诗,恰巧碰到了这样文化类的节目,有个机会就参加了,能夺冠真是一种幸运。”熊树星说,自己的诗词储备量大概有几千首,如果让他当场背出几首来应该问题不大。但是比赛赛制还是很有难度的,像“飞花令”,给出固定位置的一个字或两个字,让你说出能够一一对应的两句诗来,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内答不出来,则会被淘汰出局,记忆容量、大脑搜索速度、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都必须发挥到最大限度。

大二期间,熊树星曾经关注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后台有个答题类互动栏目,里面有1000多道关于诗词填空的题目,都是去掉半句,让答题者填另外一个半句。

熊树星把题目都答完了,而且基本全对。这个微信公众号后台记录了他的答题成绩,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委托此公众号寻找选手参加诗词大会,他们找到了熊树星,正好临近期末考试,加上节目录制时间过长,熊树星没有参加。

《诗书中华》节目扎根传统文化,创新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以文风展家风。比赛分为“家有诗书”和“君子之争”两个环节,考查选手的记忆力、诗词储备量、对诗词的敏感度和理解等。熊氏兄弟是参加该节目的42组家庭中第一组连胜三局、直接进入总决赛的选手,一路顺利过关斩将的姿态体现两人深厚的诗词功底。

由于《诗书中华》的赛程比较短,而且是在清明节放假期间录制,于是熊树星接受了节目组的邀请,报名参赛。由于节目组要求选手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比赛,熊树星不得不拉上一个亲戚“上阵”。

可是,他的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母亲不识字,还有一个妹妹中专毕业在打工,已经好久没摸过书背过诗词了。突然,他想到了正在上高中的堂弟熊子祥,可是他的想法遭到堂弟一家的婉拒。

堂弟马上面临高考,学的又是理科,满脑子化学反应、计算公式,诗词歌赋对他来说是最头疼的事了,别说参加大型诗词比赛,就是中小学时背的古诗词都忘得差不多了。这么短的时间,他要补那么多的诗词知识,能来得及吗?

熊树星决定迎难而上,给自己一个挑战,在剩下的10天里,带领堂弟突击他的弱项——古诗词。熊树星发动父亲劝说叔叔,最终他们同意了。按照比赛规则和题目类型,熊树星整理出一个复习题集,让堂弟背诵。和熊树星截然相反,堂弟是个慢性子,熊树星想了很多办法让堂弟在短时间内储备更多的诗词。

熊树星小时候就喜欢诗词,没事的时候经常翻一翻诗词选集,遇到喜欢的就背下来,还会把诗意词意弄清楚,对作者生平事迹、诗词格律、创作规则、节气习俗等都有所涉猎,日积月累,储备了很多诗词作品和文学基础知识。

“苏轼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从不抱怨,从不写怒语,写风景、写美食、写人情,无不妙观逸想、豁达自适。对于我这样一个‘任性’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调和。”诗人当中,熊树星喜欢苏轼的旷达洒脱、王维的融融禅意。

除了热爱诗词歌赋,熊树星也时常听戏曲,他认为戏曲虽然不是当下流行的音乐,但是可以从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和值得传承的价值观,加上优美的唱腔、久违的锣鼓梆子声,让人沉浸其中,未尝不是一种释放和享受。

谈及父母的教育,熊树星充满感激:“我的父亲是踏实做事的木匠,平时话不多,小时候经常给我讲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故事。母亲因为小时家里穷没有读过书,现在在做清洁工,她经常嘱咐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也许正是这种平凡朴实的品格给了我很多力量。”

节目中能看到的不仅是熊氏兄弟深厚的诗词功底,也展现了他们所具备的孝顺、礼让、谦逊等传统美德。决赛开始前,被问及身在乡下的奶奶是否知道他们参加比赛时,兄弟俩表示奶奶非常开心在电视里看到孙子,但奶奶看电视非常不容易,因家里没有装有线电视,只能去亲戚家看,所以自己“想要站得时间长一点,让奶奶多看会”。

前面的比赛中,熊氏兄弟对战年长的吴孝琰、吴健民父子时,抢答环节有一道经过提示后比较简单的题目,熊树星在按抢答器前特意看了他们,做出拱手的姿势,想把机会让给对方,成全老人家的心愿。正如熊氏兄弟在出场时吟的一句诗——“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两人用行动把中华传统美德和诗词文化完美结合,用文风展现家风。

“我喜欢和别人交流,听别人讲述。”熊树星从小对于文字有种发自内心融进骨血的热爱,在他看来,当记者可以听到别人的故事,也算是增加了自己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