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揭秘真实的三国,《三国演义》与史实的124个差距:揭秘真实的三国「分享」和揭秘真实的三国游戏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青衫故人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124个差距:揭秘真实的三国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 *** 实历史,新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2、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三国志也没说祖茂被华雄杀死。

3、温酒斩华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

4、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没有此事,且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而分裂了,貂蝉的出现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内。

6、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7、吕布击退六将:没有此事,也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10、梦中杀人保护自己: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11、辕门射戟:真有此事,不过距离没那麽远。

12、关羽降曹:是关羽作战失败被俘虏,且遇到张辽就自动投降了,更没有三个条件。

13、关羽斩颜良:真有此事,但是是张辽军先削弱颜良军,後来关羽杀出来斩了他。

14、关羽斩文丑:是徐晃杀的。

15、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

16、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但好不容易的胜仗被孔明抢了功劳。

17、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那是刘备叫他「断後」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但仍然很勇敢。

18、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後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张飞的字是益德而非翼德。

19、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但没被打。

20、草船借箭:这是孙权的策略,时间在赤壁之战後,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21、周瑜使反间计:是罗贯中为了让曹操看起来很笨而编的。

22、借东风: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冬至会刮东南风的事周瑜知道,曹操也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23、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不是孔明。

24、计算华容:又是罗贯中为了往孔明脸上贴金,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是刘备想到的,他率军去追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不过由此可知孔明的军事才能恐怕还不如刘备。

25、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26、三气周瑜:又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孔明,周瑜是死在自己本身的疾病,跟孔明没关系。更没有说过什么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话。

27、攻打西川:是庞统和法正,不是孔明的功劳。

28、马腾之死:是马超不顾父亲死活发动军队造反才害马腾被处死的,後来还说要为父亲报仇,这种人实在……

29、汉水之战: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30、水淹七军:那是天灾,不是关羽的策略。

31、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是罗贯中为了让读者恨曹操而说他34岁。

32、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33、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於战争。

34、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被蜀军击败後才坚守不出。

35、骂死王朗:虚构。

36、司马懿算播谣言害孔明北伐失败:是罗贯中为了替孔明打败仗找藉口。

37、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A。

38、空城计: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自然不是真的。

39、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徐庶;演义说他本名徐庶,化名单福,他妈被抓後他自动请辞,没有假信。

40、火烧葫芦谷: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而编。

别被电视剧骗了,其实真实的三国是这样的

1、

根本没有什么“五虎上将”。

刘备当年攻占西川,开启了 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后来又打下了汉中,奠定了蜀国的基业。

2、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其实并不强。

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讲十分重要,可必须明确,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压根都是没有的事情,完全都是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故意编造出来的。

实际上诸葛亮出山之后对刘备最大的帮助,就是跑到了东吴去劝孙权抵抗曹操,从而孙刘联盟得以形成。

3、

曹真并不是草包。

在《三国演义》电视剧里,诸葛亮每次北伐之所以最后无功而返,都是因为司马懿的狡诈。

实际上,在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中,前四次的对手都是曹真,根本和司马懿没关系,那个时候曹睿任命司马懿为荆州都督,负责防御东吴。所以,诸葛亮实际上是败于曹真之手。

至于《三国演义》把曹真描绘得和草包差不多,这其实很不符合实际。毕竟,魏明帝曹睿那么聪明,怎么可能选个废物来作为魏国统帅呢?

4、

周瑜并没有被诸葛亮气死。

既生瑜何生亮——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周瑜最后被诸葛亮狠狠戏弄了三次,最终病逝。

可真相是,当时周瑜围攻江陵,打了一年多终于攻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庆祝,就生病死掉了。至于诸葛亮,那个时候完全就是一个小人物,充其量就是刘备的外交使者罢了。与周瑜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按照史书记载,两个人也并没有交集。所谓的三气周瑜,完全是罗贯中自己杜撰出来的了。

三国时代真的存在么?究竟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三国时代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段时间被称为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当今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

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是东汉灭亡开始。

广义一般认为由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因为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

三国兴亡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并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即265年,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汉,建元章武。世称蜀,又称蜀汉。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年冬灭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改元黄龙。建立吴国,亦称孙吴。280年,西晋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265年,魏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历史记载

我们如今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大多来自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的历史小说。内中人物,故事,情节虽大多为虚构,但历史发展主线却是真实的。

由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是提倡正统思想与地位的合法性的时代。作者罗贯中也深受这一思想影响,在写作过程中,以蜀国为汉代正统。

在作者和历朝统治者眼里,刘备、诸葛亮所领导的“蜀汉政权”是皇权正统,代表东汉政权的延续。因此,《三国演义》的故事有着强烈的“尊刘贬曹”倾向。

而另一本常被看作是三国正史的,是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确实颇有参考价值。

但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的天下。所以,《三国志》亦受到当时的政治影响,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为刘备作《先主传》,为孙权作《吴主传》。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

后又经裴松之为其作注,广采博引,故将《三国志》与《三国志注》综合来看,已基本可以完整的还原三国时期的史实轶事。而相关的传说与神话内容补充则可以通过《三国演义》来丰富细节。

真实的三国是怎样的

在我们所看到的关于三国的影视剧的过程中,有很多是为了剧情的发展需要,而虚构的,是不存在的事情,尤其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因为是小说,所以真实的事情很少。

那么在历史的记载中,关于真实的三国,基本上可以从《三国志》中,能够得到一些比较重要的考证。在我们所知道的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诸葛亮不想去。

其实诸葛亮是非常的想去。在诸葛亮的生活记载中就可见一斑,在日常的生活中,诸葛亮会经常的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可见早已有管仲乐毅之志。

而且在我们看到的三国的电视或者电影中,也并不是诸葛亮有多么的神奇,其实诸葛亮的军事素养并不是很高,在刘备入川作战的时候,带的是庞统而并不是诸葛亮,所以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并不是那么的神奇。

但是诸葛亮在治理国家方面确实很有才能。而且在赤壁之战中,也并不是诸葛亮建议采用火攻,更没有巧借东风之说,因为诸葛亮深谙天象,所以会知道在那一天必然有东风,而在我们看到的历史中,这些都是诸葛亮的功劳。

而且在关羽方面,其实关羽在刘备的势力中是最大的,一心忠于汉室,所以那时候是反对刘备称帝的。张飞也并不是一个粗人,而是在文学方面也是非常的好。

但是在电视剧中以及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都已经严重的歪曲了历史,所以真实的三国并不是都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是什么样?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揭秘:真实的三国,桃园三结义,到底是真是假

三国是真实存在的吗?

三国是真实存在的。

三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时期,只是三国演义里面有些内容和正史上有些出入。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平息叛乱、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权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成就了军阀割据的基础。189年汉灵帝死后,朝廷因宦官与大将军何进冲突引发内乱而被军阀董卓控制。董卓实施暴政,废立皇帝,各地诸侯军阀借此举兵反抗董卓。

三分归晋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是真实存在的吗?

三国是真实存在的。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三国的发展

刘备和孙权两家的荆州地盘分布比较乱,刘备为了自家发展在210年亲自去见孙权,再次划定荆州,最终结果是孙权把南郡和武陵暂时借给了刘备。这个结果自然令刘备相当满意,然后三家都开始了自己的下一步发展。

孙权从西进转变为南下,在210年派步骘占领了南方的交州,而刘备则从南下转为西进,于214年占领益州,曹操也和刘备一样西进,先是在211年与马超、韩遂等关中军阀交战,在留派的夏侯渊用了几年时间基本平定西边后又在215年出兵汉中,并占领该地,三足鼎立之势基本形成。

这期间有两个小插曲,一是曹操夺走了孙权手上的蕲春郡,具体时间不明,二是214年孙权率吕蒙、甘宁等人攻下了曹操的皖城,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吴魏(晋)交战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