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晴天飛雪﹌」消息,近日,广东猎奇美食,哪里美食最多的地方?引发热议,四川猎奇美食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广东人吃虫子是真的吗?

唐朝的韩愈被贬到潮州,见到当地人吃蚝、蛇、蛤蟆等“异物”时,惊讶地写下一首诗《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来表达他“莫不可惊叹”的感受。

从地域、气候和历史上来看,广东远离以正统文明为传承的中原,所以饮食习惯与国内大部分区域有天然的鸿沟。有人自嘲,广东人眼里,除了广东和海南之外,全国所有的地区都是北方;这就好像上海人眼里,出了上海城区的外地,都是”乡窝“。

即便到今天,外地人眼里,广东人吃蛇、鸟、龟、虫、胡建人,是无所不吃的食物链顶端物种。虽然不少广东人表示:“我们家从不吃这些”,但这辩解怎么听来都如此无力——因为,总有人能找出广东人吃虫的例子。

01

无所不吃的人类

/ 蝗虫、土笋、葛麻虫、竹虫、蜂蛹/

吃虫并不是广东人的专利。准确说,虫类在某个地区出产量大的时候,总有人尝试着食用这种看起来恐怖的东西。

古代中原产粮区的经常发生蝗灾,所以京津两河一带,都有吃油炸蝗虫的记载。文人们还为蝗虫起了别名“蝗米”、“飞虾”。以米与虾作为比喻,大概也只是为了说服自己,在灾荒的年岁能将这种最易获取的高蛋白吞下肚子。

南岭以南,气候湿热,更适合蛇虫繁衍,所以有越往南吃虫子越多的说法。闽南人吃的土笋冻,其实就是用一种沿海滩涂生的蠕虫“可口革囊星虫”制成;贵州黔东南地区喜欢吃一种植物寄生虫——葛麻虫,是著名的地方风味;广西桂柳地区喜欢吃竹虫和蜂蛹,炸到香酥了下酒;云南人用胡蜂幼虫和涮涮辣做的蘸酱“撒撇”更是登上了《风味人间》的镜头。

闽南土笋冻

云南撒撇

更南一些,在东南亚的泰、越、柬、老诸国,吃虫就更普遍了。比如泰国人把的蚂蚁蛋吃出花来,配上青柠汁做沙拉;配上鸡蛋做煎饼;配上野甜菜煮汤……

据说,非洲人还大量捕捉吸血的蠓虫,做成一块块黑漆漆的肉饼,烤熟后夹汉堡吃。场面之惨烈,让人不忍卒视。

为什么要吃虫?追根究底,南方其他地区多数只是把虫子当作是肉类的替补,是穷困时期用以果腹的被动选择。所以虫子的料理,多数也是透着糙劲儿的油炸、打酱、烧烤。至于卖相,更无法奢求。

但广东却是一个例外。在整个南中国地区,自古以来经济最发达、风气最开放的,莫过于广东。当地人选择吃虫,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饿肚子没食物,而是物产丰富、烹调技术高超,在吃腻了参鲍翅肚之后,想来点更新鲜的东西尝尝。

所以,在广东吃虫,除了品类众多、做法得宜之外,还能吃到些许的精致和档次,这是出了广东地界,其他地方遍寻不到的体验。

02

三水的地方风味

/ 龙虱、桂花蝉、地龙 /

论到广东最吃名在外的地方,厨乡顺德绝对有一席之地。

据说广州和香港的著名食肆,掌勺的大厨十有八九都是顺德藉。只此一条,足以说明顺德人对烹调的精益求精。

但与顺德一墙之隔,同属佛山市下辖的三水区,却罕有人知。事实上,三水是广东最著名的虫类食材集散地之一。也许是受顺德大厨们的影响,三水的虫类食材的烹调手段也最为精细,它们与蟾蜍等“异物”一起并称为“田基美食”,意思是产在田间地头的野生食物。

水曱甴是三水当地不论大小饭馆都有出售的名菜,也是田基美食中最富个性特色的一种。“曱甴”在粤语里是硬壳蟑螂的意思,所以水曱甴就是水蟑螂。

水曱甴的外貌长得像蟑螂,但与蟑螂不同的是,它是肉食性的,以捕捉小鱼、蝌蚪为食。所以在广东,形容其凶猛的“龙虱”是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龙虱最好的做法是“和味”,所谓“和”,就是平和清淡的意思。先用沸水汆了以除去昆虫的异味,广东人谓之“去尿”,然后油盐调匀,腌制入味,最后隔水蒸熟。

龙虱下酒最妙,先要把它背上的两只硬翅膀剥去,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旋动它的头部,去除其肠肚。不懂的人在拧龙虱头时用力过猛,一下把线状物扯断,肠肚还留在体内,吃下去便有点儿异味。做完这一整套,再泯一口酒,比小龙虾就酒美得多。

龙虱中最极品的是金边龙虱,也就是母龙虱。因为虫体边缘有一圈淡金色的镶边而得名。金边龙虱个体小,甲翅软,没有异味,可以像吃花生米那样整个扔进嘴里。

龙虱宜独用,有劣厨认为金边龙虱金贵,用它来搭配其他荤物,并不讨喜。我见过金边龙虱和广东白切鸡一大份端上来的,像是爬满蟑螂的腐坏食品,令人作呕。

桂花蝉和龙虱类似,也是三水极为出名的特产。这种长得像蝉的水生昆虫,吃法和龙虱差不多,除去翅膀和腿,再将头与内脏拉出。与龙虱相反的是,桂花蝉公的比母的肉多好吃。但其实桂花蝉的肉并不如龙虱饱满肥美,但嚼起来又咸又酸,还有类似桂花的浓郁甘香,所以得名。

懂行的知道,桂花蝉的香味来自于前足附近的香腺。所以要从前部吃起,慢慢咀嚼。桂花蝉凉了吃比趁热吃味道更浓郁,如果有条件冷藏了再吃就更好,配上三水当地出产的冰镇桂花陈酒,这澈爽透心的一餐,没齿难忘。

白灼地龙也是在三水能常常吃到的虫菜。所谓地龙,就是蚯蚓。一些城市的夜市烧烤摊里也常有酥炸地龙,炸到香脆可口,固然好吃,但已没有蚯蚓本来的味道。三水特有的白灼,是把蚯蚓沸水过熟,拌上芝麻、藠头、红白萝卜丝、葱姜丝,再淋上酱油和熟猪油,像顺德鱼生那样“捞起”拌匀。这种吃法的蚯蚓爽脆有嚼劲,堪与响螺片媲美。

03

广东人的心头所好

/ 沙虫、禾虫/

如果说三水的田基虫菜只是猎奇,不能代表广东人的广泛口味,那么沙虫与禾虫这两味食物,则是相当一部分广东人的心头好。

沙虫也叫海肠子,其实不是昆虫,是一种学名“方格星虫”的海生蠕虫,和闽南人做土笋冻的“可口革囊星虫”是远房表亲,和山东人的海肠“单环刺螠”是近亲。

山东人爱吃爱吃海肠,一道“韭菜炒海肠”是胶东名菜,还有“氽海肠汤”、“肉末海肠”,都是山东沿海地区待客的好菜,甚至剁进肉馅里包饺子也可以,比海胆饺子好吃得多。因为外形不雅,它还被认为是壮阳的灵药。

据说当年进京献艺的鲁菜师傅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罐子,烹菜时加一点点罐里的粉末,以此征服了无数北京官老爷们的胃。罐子里装的,其实是磨成粉的海肠,也是味精的前身。由此可见,这东西有多鲜美。

但山东海肠大多圆而胖,不如广东沙虫细长更有正经虫子的模样。而且鲁菜烹海肠的风格,多数逃不过大汤大油,与广东人料理沙虫的方法有很大区别。

干制生香是广东人眼里沙虫的第一要义。鲜捕沙虫晒成干,除了浓缩鲜味之外,还能让蛋白质进一步发生熟化反应,释放出更多表达鲜味的氨基酸。其道理和制作干鲍鱼类似。

买回家的沙虫干,吃之前要用平底锅烤到两面金黄,散发出海产的香味,再用水发开洗净。这时的沙虫煎炒烹炸皆宜,“脆”和“鲜”两个字能代表它全部的特点。

广东老乡蔡澜懂得沙虫之道,他最爱用沙虫干煲汤。只需加猪骨、香菇干,瓦煲慢煨两三小时后,汤色自然白如牛奶,除了盐,什么调料都不需要,如果加米一起煲,就是惹味的砂锅粥了。

蔡澜对沙虫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甜”。

禾虫又名“沙蚕”,虽然和沙虫一字之差,但模样却可怕很多。这种颜色黄红绿交替、长着密密麻麻疣足的虫子,有点像布满粘液的水生蜈蚣。

禾虫生长在咸淡水交界的水稻田里,所以得名“禾”。这种虫子极其娇贵,一旦环境受到污染或者盐分过多就会立刻爆浆自杀。所以不可能和沙虫一样将它晒干,因此时令性很强,而且价格感人。

但每年七八月当季时,广东人依然争先恐后吃禾虫,原因两个字“好吃”。

禾虫最流行的做法是煎、焗蛋、炒蛋和白灼。但煎的过程中容易爆浆流散,本地吃家往往不太推荐。

最经典的吃法是焗蛋,把禾虫泡在花生油里,让它自然爆浆,然后打入鸡蛋,点缀腊肉、陈皮、大蒜和油条碎末,先蒸熟,再用炭火焗至表面金黄色。撒上胡椒粉、柠檬丝上桌。

这样做出来的禾虫膏浆不流散,与蛋羹融为一体。一口咬下去,膏软蛋滑,动物蛋白特有的香味充满口腔。广东人宴请外地人喜欢用这个,不仔细看只会当成普通的肉末蒸蛋。待到客人发现当天的蛋羹特别好吃时,再把令人毛骨悚然的禾虫尸体挑出来展示。然后满桌惊悚的尖叫伴随着欢笑,这是饶有特色的酒桌文化。

04

虫有虫味

/ 一脉相承的粤菜理念 /

BBC曾摄制过一集关于昆虫类食物的节目,主持人亲身体验试吃后,提出昆虫类食物应该进入人类的食谱,理由是营养和环保。节目给出了一组数据,无论是资源消耗还是碳排放量,生产一公斤昆虫只是生产一公斤牛肉的不到百分之一,而其蛋白质含量却大大高于牛肉。最后节目的总结是,还需要人们改变观念接受昆虫类食品。

但要把虫子吃出花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的饲料阶段,老外们恐怕还要跟广东人讨教。总的来说,粤菜讲究“鸡有鸡味,鱼有鱼味”,付诸于广东的虫子,也要“虫有虫味”,其核心要义,就是不能用油炸、油辣椒之类的重口去掩盖虫子的本味。

这就好像欣赏女性的美丽,最好在她素面朝天的,睡醒或出浴的时候;而不是被精致珠宝和艳丽时装装点着的,光彩照人的时候。

广东人为什么要吃蛇?

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广州人不吃的东西了,本来想让广州的朋友推荐一些特别的美食,来不来就是水蟑螂、沙蚕、蝙蝠、蝎子、蛇……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感觉只要能嚼碎,都能进广州人的嘴。

“民以食为天,肉以蛇为鲜。” 在冬天长膘的季节,我们成都人吃黄鳝的时候,广东人又该吃蛇了。

小时候第一次跟着父母到广州旅游,亲戚带我们去吃了一顿蛇宴,具体什么味道早忘了,但那家店门口密密麻麻铁笼子里那些密密麻麻的蛇,至今都能回忆起当时的画面;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巨大的“阴影”。长大后才明白,人见人怕的蛇,在广州人眼里是可以滋补血气、美容养颜的!

关于吃蛇,广东人绝对是元老级别!他们不仅可以做出连蛇都看不出来的蛇肉料理,还发展出中西结合的烹饪法。有人说广东人吃蛇是被逼的,曾经这片土地属荒芜南蛮之地,除了蛇多,神马都没有,所以为了填饱肚子,蛇便成为了美味。而在《山海经》和《淮南子》里面也都提到广州人对蛇情有独钟。

“民以食为天,肉以蛇为鲜。”看来只有“蛇”尖上的广东,才能淡定地把白娘子们作为食材,无论长短粗细,有毒没毒,都能吃的津津有味。

驱车来到珠江边的榕记,这家店是以三代专注蛇宴为名的,在广州食蛇届,名字还算响亮。

一群人进店第一件事,就像参观动物园一样,冲进关蛇的房间一阵打探,密密麻麻长短粗细各个品种的蛇,就这样被关在这狭小的空间里。

视觉效果并不是重点,重点在那股腐臭味浓重的气味,一瞬间我的鸡皮疙瘩落了一地,房间最里面清晰看到曾经只在动物世界见到过的眼镜蛇,有手腕那么粗一条!

但我们四川人此时要蹦起,不就是蛇嘛!没啥可怕的,内心其实慌的一批...

一位男服务员看出了我们内心的波动,叮嘱别靠笼子太近,有些是有毒的;听他这么一说,吓了一跳!安,有毒还能吃?!

服务员面无表情的解释,水蛇、水律、蚺蛇、过树榕等,是无毒的;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等是有毒的;厨师会去掉有毒的部分,食用还是很安全,同时一脸的嫌弃,你们外地人什么都不懂。。。

那这些蛇会咬人吗?我抢答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男服务员操起袖子,给我们展示胳膊上那些清晰可见的伤痕,说完又面无表情的打开笼子,弄出一根金黄色的水蛇,说这家伙没毒,熬粥很好吃,接着带着蛇和诡异的笑容走了出去,留下呆若木鸡的我们。估计也只有广州人,才能淡定地把青蛇和白娘子们作为食材,吃的津津有味,蛇皮、蛇肉、蛇胆、蛇血、蛇骨、蛇肝、甚至蛇鞭都进入老广的食谱。

由于妹妹们至始至终没能战胜心里的恐惧,一筷子都动,面对很多选择,我们只点了一份汤锅和招牌蛇胆龟苓膏。

蛇肉、鳄鱼龟、鸡肉煮汤,蛇肉是去骨的,吃起来很方便。要说味道吧!口感特别的奇怪,蛇肉很紧实,生长的方式也和其他动物不同,入口很弹牙,用牙齿一丝一丝把肉解开再下肚,有种特殊的香味。

不过一定要多煮一会儿,没有煮软的蛇肉就像是在咬牛板筋。鸡肉和鳄鱼龟的味道也一般,不过汤挺鲜美的,全部的精华浓缩到一啖汤水中了。

相比之下,招牌蛇胆龟苓膏,微苦的口感,入口冰凉,让我有种吃药的错觉,好像一碗下去就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在广东老年人认为,蛇胆,尤其是用毒蛇蛇胆浸过的白酒,有药用价值。广州人真是吃啥都滋补啊!

终究吃蛇这事真是太费牙了,或许是没点更贵的招牌菜,不过这口感,也没有尝试第二回的冲动了。最搞笑的是,隔壁桌一群老广对着服务员大吼一声,“伙记,人头饭!”……人头饭?又是什么鬼?后来才明白原来人头饭的意思是按照在座的人数上的小碗白米饭,吓我一跳,哈哈哈哈!

后来广州朋友说吃蛇要去大排挡,榕记老字号价格高了;不过如此经历,在旅行中还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我们也是和广州人同起同坐,能在一起欢声笑语吃过蛇的人了!

如果你是那种百毒不侵的“美食家”,把吃蛇看得稀疏平常,那么继续为你带来一点广州美食的猛料。前面说过了,广州人的汤里什么都可以炖,但是这一种炖品,确实让我黑打脑壳,抱着强烈的好奇心,蝎子汤走一波!

广州朋友说,如果你想猎奇,去越秀区光孝路,那有CCTV采访过的大德炖品,还有30年历史的老字号信行丰炖品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旁边就是广州第一人民医院,这的炖品基本都有药用价值。两家都是店铺小小间,饭点超多人,大德的招牌是水蛇蝎子汤!听名字,头都大了!

当我把超大只的黑色蝎子从水里捞出来,这也是人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观察这玩意里,看着都后背发麻,“水蛇和蝎子”这么生猛的生物,居然炖在一起,莫非以毒攻毒?

听老板说这汤要蒸3小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很适合广州这种湿毒天气。

眼前这小小一盅,全都是猛兽的精华了,顿时对广州人煲汤的神秘力量佩服有佳,来壮士干了它!包治百病!

至于味道,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感觉很腥,虽然甜甜的,但没有椰子鸡单纯无公害啊!

大德还有炖羊胎盘,听名字就觉得大补!时时刻刻都要除湿度、祛上火、美容养生的广州人,为了和天气作战也是拼了,况且10支“SK-II”都不及一盅“神仙汤”啊! 全都干了吧!

具体大德不远的 信行丰炖品皇的炖品,相对温柔多了,蝎子汤里是一群小家伙,汤味也更甜。

虽然没有修炼成广州人的以汤“续命”大法!

但同样把美食放到至高地位的四川朋友觉得,干了这碗汤,大家一生一起走!共同站上食物链顶端!

深圳有什么好吃的小吃?求推荐。

深圳有好吃的小吃有肠粉、及第粥、车仔面、 钵仔糕、 糖水。

1、肠粉

肠粉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爽滑的口感。一条肠粉一吸溜就进嘴巴里了。在广州也很常见。比如银记,华辉。

2、及第粥

状元及第粥是高考学子讨个好兆头的广州名粥。相传清朝有位新科状元返乡途中经广州,稍作停留,并以一碗粥裹腹,恰遇一位御史,便招呼他也来一碗粥,御史好奇地问是什么粥,新科状元为炫耀自己的身份,脱口说是“状元及第粥”,恰好御史的儿子正准备要参加科举,刚好讨了一个好兆头。

3、车仔面

对于如何做好一碗车仔面,首先要有一锅靠谱的牛骨汤底。再加上精选的面条,和足料的牛杂鱼丸等配菜,这才是车仔面的完全体!

4、钵仔糕

广东的小盆友和大盆友们夏日里都有一个解暑良器,那就是各式各样的钵仔糕了。清爽滑嫩,口味繁多,红豆、葡萄干、菠萝、芒果、椰汁、马蹄、香芋、玉米、苹果、桂花、巧克力、蛋黄......一口气还真是说不完。

5、糖水

食糖水,是广东人的甜蜜日常。在北京生活几年,每次归家后的第一餐团圆饭,总会以糖水收尾。所谓糖水,其实可视作一种中式甜品,形态以羹、汤、糊为主,在质地上除了液体还有固体和半固体,所以在粤语里不说“喝糖水”,而是“食糖水”。

哪里美食最多的地方

1.广东:全广东饮食水平都很高,这里推荐两个地方一个是顺德,一个是潮汕(潮州汕头揭阳随便哪个都可以),这应该是代表了中国饮食的最高水平,对于业余吃货,几乎不用攻略,随意踩店,基本不会触雷。至于品种,正菜海鲜点心火锅烧烤小吃粥品早茶野味基本上全部都有,而且都是上乘水准。值得反复去,五星推荐。

2.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地方可以选一个去,差别不太大,川菜的老窝,但两地各有侧重,成都最拿手的是经典川菜以及小吃,重庆则是火锅和江鲜,当然,也不是成都火锅就不行的意思,相比重庆差那么点意思,个人推荐重庆。四星推荐。

3.大西北,这里主要就是奔着羊肉去了,尤其是羊肉,首推甘肃,这应该是全国羊肉做的最出彩的地方,其实不是烹调高超,就是羊的品种优秀、别的地方吃不到,其次新疆,再次陕西内蒙。陕西除了羊肉,小吃也具备一定水准,可以顺道品尝,除此之外,这几个地方的面食水准也是全国一流。三星推荐。

4.江浙,这里的特点就是品种繁多,单项拉出来可能并不值得去专门跑一趟,但是能拉出来的单项实在是太多,杭州的醋鱼,片儿川,扬州的三头,阳澄湖为首的江苏湖产大闸蟹(一共有大约十个湖,都在江苏境内,都产大闸蟹,而且品相都不低),靖江江阴一带的江鲜(河豚,刀鱼,鲥鱼),东海海鲜(大黄花,带鱼)温州宁波的贝壳类小海鲜,苏州的船点,苏面,无锡的酱肉,嘉兴的粽子等等,来了附近,这些都可以跑一跑,这里也是全国最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方,但是如果要来吃东西至少要做好攻略,最好是有当地人带路,否则由于此地餐饮发达人流极大,难免良莠不齐,易踩雷,三星推荐。

5.云贵广西,这里是适合猎奇口味的寻味人来的地方,东西不是那么具备大众审美,但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来吃吃,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云南的菌菇,宣威的火腿,大名鼎鼎的柳州螺蛳粉,玉林的狗肉,贵州的酸汤鱼等等,缺点就是,非常难做攻略,因为开化不够,所以很难找到相对靠谱的攻略,雷点极多,尤其是云南,本身就是旅游区,而且经济不发达,存在广泛的坑游客现象,一不小心就能踩雷,花了钱吃到的都是不正宗的东西。两星推荐。

6.大城市北上广深港,这五个城市,广深港都位于粤区,前文提过了本身就具备不俗的餐饮水准,北京虽然地处美食贫瘠地带,但由于一直是首都,又有铜锅羊肉,烤鸭以及京味传统小吃,宫廷点心等支撑,北京在全国水平上看,饮食的标准并不低,上海处于江浙,饮食区域水平仅次于粤区,又有本帮菜招牌扛着,自然也非常靠谱,除此以外,由于是综合性一线大城市,全国各地的美食都可以吃得到,厨师的水准也高,只不过限于食材的保存运输方面,可能有些东西不如当地那么正宗(比如潮汕的牛肉,重庆的火锅,西北的羊肉,各种海鲜等等)但至少也是二流的水准,不会太差。为什么排在第六位,就是因为前五个地方里很多东西都是带不出去的,存在不可替代性,精益求精的话必须去当地,否则北上广跑跑基本也够了。

以臭闻名的美食有哪些?

臭豆腐

说到臭,最经典的要数臭豆腐了,连名字都这么俗气直接。但就是这么一块“臭到入髓”的豆腐,却能做到红遍全国大江南北。成为传统,极具特色的美食。

螺蛳粉

螺蛳粉的臭味程度,也很不一般。这么说吧,如果你在公司叫上螺蛳粉外卖,很有可能你会拥有一处单人豪华房间来品尝,因为同事不敢让你在办公室吃!螺蛳汤汁跟酸笋的形成的气味,绕梁三天。久久不散。甚至吃完后,你的身上都腌入了味。

不过螺蛳粉的魅力,还真的难以抗拒。闻着奇怪难下口,但嗦起粉来,谁都不认。夜里头,来上一碗螺蛳粉当宵夜,爽得一匹。

臭屁醋

这个是佛山地区的有名特色美食,出了这个门,就尝不出地道味了。

臭屁醋这玩意还真的对得起它的名字,闻起来还真的有股奇妙的味道。受不了的小伙伴,遇见了不会绕路走。第一次去吃的小伙伴,很多都是要鼓起勇气,才敢入店品尝。但是它的潜在魅力又十分强大,因为它真的非常好吃。一旦你吃过后,接受了它的气味后,就对它爱不释手了。

臭鳜鱼

“臭鳜鱼”在徽州本地被称为“腌鲜鳜鱼”。

传至外地,名字却换了“臭”字。不过这一“臭”,反吸引了不少猎奇“逐臭”的食客,臭味倒也成了异香。

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黑料理?

第一名:酱油荔枝

  上榜理由:从潮汕闽南的一种独特吃法,华丽变身为被全民热议、被各种奇葩演绎的黑暗料理之首!现已带领菠萝、火龙果、大青枣等各路水果,成功跻身中华餐饮业。并以孜然味、沙拉酱味、香葱味、泰式甜辣味等多种让其他黑暗料理们汗颜,且无法企及的创意高度,傲视榜单。









  第二名:板蓝根泡面

  上榜理由:板蓝根泡面能排名第二的原因有二:第一,它简单易做,还能强身裹腹;第二,由于其在《爱情公寓》当中被张益达相中,并以此成功跻身黑暗料理界,且被无数网友争相模仿,从未被超越。







  第三名:五仁月饼

  上榜理由:这是一道在中秋节不幸被躺枪,进而被疯狂吐槽的黑暗料理。引述网友的话,大家应该就会明白五仁月饼上榜的理由:五仁月饼里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混在一起,感觉“又咸又干”,跟吃米饭咬到沙子一样难受,简直是莫大的折磨。







  第四名:上海黄浦江蛋糕

  上榜理由:这是榜单中唯一一个从二次元世界中走来的黑暗料理。其写实派的风格,外加甜而不腻的极致口感,荣登榜单第四名。





  第五名:巧克力茄子

  上榜理由:这道菜出自英国黑暗料理界的一位知名博主,其在自己的博客——"Englishcancook(英国人会做饭)“中,大胆将巧克力结合煮熟的完整茄子,据说味道非常带劲。如果你也想尝试一番,可在家中尝试。

螺狮粉闻起来臭臭的,那臭味到底从何而来?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悠久的,在美食方面的传承更是丰富多彩,现在的中国美食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呈现了百花争鸣的状态,美食特色也各有各的特别之处,尤其是近年来的网红美食——螺蛳粉。明明是如此臭味难闻的东西,却有这么多的人为它着迷,所以螺蛳粉闻起来臭臭的,那臭味到底从何而来?螺蛳粉的臭味来源于发酵过后的酸笋。

近年来很多的中国人为了猎奇,所以在全国各地访问各类新奇的美食,而螺蛳粉的特色也刚好符合这新奇,作为柳州的特色小吃,登上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因此走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重口味和喜欢吃新鲜美食的人就开始去品尝它。所以螺蛳粉也借此机会俘获了一些喜欢它的味道的人,品尝的人越多,喜欢上螺蛳粉的人也就越多,同时了解它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螺蛳粉就出名了。

而螺蛳粉的口感明明是很不错的,但是味道这么臭?这是由于螺蛳粉的配料酸笋发出来的,我们吃过螺蛳粉的人都知道,吃螺蛳粉是非常开胃的,就是因为酸笋酸酸的味道,这酸味中又有着一丝丝的特别,吃着就像上瘾了一样,吃了又想吃,根本停不下来。

说道螺蛳粉的特性相信有很多人想起也有着这个特性的美食,就是臭豆腐,跟螺蛳粉一样,都是臭不可闻的一种食物,喜欢的人都觉得闻着是有一点臭,但是吃起来就很好吃,味道也没那么臭了,不喜欢的人只觉得这味道闻着就这让人难以忍受,根本没办法下口。中国的美食还有许多,螺蛳粉和臭豆腐只是其中的一种,有机会其实我们都应该尝一尝。

有哪些美食是不可辜负的美食?

我认为有以下美食不可辜负

1.肉夹馍:外酥里嫩的饼配上火腿肠,里脊,绝配啊!我吃的不是正宗的。

2.麻辣烫:十级丸子爱好者,大爱所有丸子,最爱肉丸子,然后是紫薯丸子。

3.炸鸡汉堡:吃肉的感觉真好。

4.可乐:不开心的时候,喝可乐会好一点。不过我已经戒了,因为牙齿不好。

5.锅包肉:虽然没吃过,但是好想吃。

6.螺蛳粉:曾经见识过它的臭,疫情期间想买来着,结果发货很慢很慢的。到不了,开学开不了。

7.芒果:在天猫农场种成功了,刚刚收到,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