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谁,质量大堤a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质量大堤的概念是什么。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深海之幽」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质量大题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质量大题的概念是朱兰博士提出来的。

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在很早以前就提出“质量大堤”概念,这一思想源于荷兰的海防大堤。荷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这块土地赋予人们很大的恩惠,但也很危险,要利用它,就需要建造和维护巨大的大堤。

大堤若质量不行,人们就不能正常生活,社会就不会稳定。为此,全社会都要关心质量,从自身做起提高质量,维护质量大堤,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更好地生活。

朱兰博士指出在现代社会,人们将安全、健康甚至日常的幸福置于质量的"堤坝"下。温书记也在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产品安全工作、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产品安全工作的核心在于确保产品质量,质量已经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到了国计民生,故质量工作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

朱兰简介:约瑟夫·莫西·朱兰,质量管理专家。他首创将人力与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如今,这一观点已包含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之中。

他对实行组织内部质量策划的主要观点包括:识别客户和客户需求;制定最佳质量目标;建立质量衡量方式;设计策划在运作条件下满足质量目标的过程;持续增加市场份额;优化价格,降低公司或工厂中的错误率。

质量大堤的概念

概念如下:

“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生活”是美国著名质量学家朱兰博土用来比喻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而提出来的。这一思想源于荷兰的海防大堤。荷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这块土地赋予人们很大的恩惠,但也很危险,要利用它,就需要建造和维护巨大的海防大堤。

海防大堤若质量不行,人们就不能正常生活,社会就不会稳定。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这样,产品才有竞争力,企业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全社会都要关心质量,从自身做起提高质量,维护质量大堤,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更好地生活。

特点说明

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在很早以前就提出质量大堤概念,指出在现代社会,人们将安全、健康甚至日常的幸福置于质量的堤坝下。

而产品安全工作的核心也在于确保产品质量,质量已经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到了国计民生,故质量工作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

PDCA是谁提出来的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基本解释

1、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谁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持续质量管理理论是谁提出的

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不过真正的发展还是在于戴明博士的推动。
大家说的ISO,是1986年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内容进行简化后于1987年颁布的系列标准,这就是我们后来说的ISO9000系列。

1961全面质量管理是谁提出来的

1961全面质量管理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费根堡姆博士提出来的。

费根堡姆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他主张用系统或者说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要求所有职能部门参与,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这一观点要求在产品形成的早期就建立质量,而不是在既成事实后再做质量的检验和控制。

在费根堡姆的学说里,他努力摈弃当时最受关注的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而将质量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方法。他强调管理的观点并认为人际关系是质量控制活动的基本问题。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统计和预防维护,只能被视为全面质量控制程序的一部分。

他将质量控制定义为“一个协调组织中人们的质量保持和质量改进努力的有效体系,该体系是为了用最经济的水平生产出客户完全满意的产品。”

他指出质量并非意味着“最佳”,而是“客户使用和售价的最佳”。在质量控制里“控制”一词代表一种管理工具,包括制定质量标准、按标准评价符合性、不符合标准时采取的行动和策划标准的改进等等。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

质量守恒定律是谁提出的

1756年俄国M.V.罗蒙诺索夫首先测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重量关系,将锡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重量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量。”1774

年法国A.-L.拉瓦锡重复类似的实验,并得出同样的结论。

由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时代所用的天平不够精密,所以后来又有不少科学家用更精确的方法证明这一定律。例如19世纪中叶,比利时分析化学家J.-S.斯塔用银和碘制备碘化银,所得碘化银的质量与碘和银的总质量只相差.002%。19世纪末,H.H.兰多尔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证明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20世纪,A.爱因斯坦发现了狭义相对论,他指出,物质的质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E=mc2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以上公式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也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物质会被消灭,而是物质的静质量转变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所以20世纪以后,这一定律已经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质能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