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二十四时辰 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经验」和二十四时辰对照表口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细雨无眠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是什么?

24小时对应只有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的时间具体分别如下: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一天24个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一天只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二十四个小时和十二时辰:

1、子(鼠):午夜23时至1时。

2、丑(牛):凌晨1时至3时。

3、寅(虎):凌晨3时至5时。

4、卯(兔):清晨5时至7时。

5、辰(龙):清晨7时至9时。

6、巳(蛇):上午9时至11时。

7、午(马):中午11时至13时。

8、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

9、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

10、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11、戌(狗):晚上19时至21时。

12、亥(猪):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相关内容解释:

在我国古代,基于日月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活动规律划分的分段计时制度,是沿用历史最悠久的古代计时法。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

一天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卯时5点至7点,辰时7点至9点,巳时9点至11点,午时11点至13点,未时13点至15点,申时15点至17点,酉时17点至19点,戌时19点至21点,亥时21点至23点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4时辰分别指什么?

24是是黑白共24小时,时辰是每两个小时叫一个时辰,所以古代一白天一晚上共十二天时辰

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

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23~1点是子时,1~3点是丑时,3~5点是寅时,5~7点是卯时,7~9点是辰时,9~11点是巳时,11~13点是午时,13~15点是未时,15~17点是申时,17~19点是西时,19~21点是戌时,21~23点是亥时。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十二时辰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并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4时就是晚上几点 也就是次日

24时就是晚上12点,也就是次日0点。

【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扩展资料

中国常用的时辰制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二十四时辰辛酉是指什么时候

时辰中辛酉是指酉时,也就是17时至19时。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代以前,测量时间的是铜壶滴漏,一把钢尺插漏壶中,水平面上面,x时后y刻,一目了然。宋代发明了水运仪象台,齿轮带着托牌小人从门后经过,这时候如果时间处于两个时辰中间,两个时辰小木人都看不到,于是乎把门弄大一点,时辰小木人初现、时辰小木人正位两个标志就好判断了。

于是有了时初、时正,时初即时辰牌初现,时正即时辰牌正位,比如:子初、子正、丑初、丑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共二十四时;

和西式的二十四小时完全一致,不过需要说明的是x时还是指双数整点,并不是整个时段。一天从子时开始,需要时辰牌正位才算,刚到门框边上的子初那时候,只是看到了子时的时辰牌,并没有真正到子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