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华侨农场的历史沿革,珠江华侨农场历史「专家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海南华侨农场历史。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甜美悠“」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珠江街道的历史沿革

珠江街道办事处,沿革于珠江管理区及其珠江华侨农场,其前身是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解放前该示范农场仅有耕地2000多亩。194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县军事管理委员会万顷沙接管处接管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1950年底正式命名为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1951年底,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在东莞县万顷沙一带办起全国第一个华侨农场,称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1952年扩场,耕地面积增至7000多亩,共安置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驱赶回国归难侨1100多名。1953年初更名为广东省万顷沙集体华侨农场。1954年“广东省万顷沙集体华侨农场”与“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合并,成立“广东省万顷沙国营珠江机械农场”。至1966年,珠江华侨农场土地面积增加到53263亩,其中耕地37292亩,总人口10709人,职工5278名。1978年6月,共接待安置4052名越南难侨,农场改名为“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88年8月,珠江华侨农场从省下放广州市,市政府委托市农场局(1996年改制为市农工商集团公司)管理,1989年6月,“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改名为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1991年3月,又挂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牌子。1992年1月,广州市政府批准设立“广州市珠江管理区”,赋予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委托广州市农场局代管,挂“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根据穗办〔2002〕1号和穗编字〔2002〕233号文件,2002年12月31日,珠江管理区成建制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作为其下属正处级行政单位,机关定编58名公务员,负责辖区内市政、社会、侨务等行政管理工作。2008年10月30日,珠江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机关行政编制28名,负责辖区范围内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

华侨农场的历史沿革

华侨农场和它的居民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记忆。它的存在,是中国外交史上一条几乎被遗忘的支流。华侨农场,一个诞生于上世纪的名词。到今天,它和它的居民们已渐渐淡出视线,成为封存在历史里的记忆。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命运却十分相似。在自己的祖国,他们却固守着祖籍地和侨居国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坚持讲印度话、白话、客家话……哪怕是做一道越南凉鸡,也一定要用产自越南的鱼油做调料。他们的固执,让自己变成外人眼中的陌生人。他们的历史,是中国外交史上一条几乎被遗忘的支流。
1959年,印尼发生严重排华事件,华人财产被掠夺,财产被掠夺,流离失所。“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新中国成了他们的向往之地。中方经与印尼协商,派轮船到印尼接回一批华侨,让他们参与国家建设。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恶化,印度华侨受到冲击。很多印度华侨要求回国,中国政府派了多艘船到印度接华侨。
如果说印尼和印度华侨的回国之路还算“坦途”的话,越南华侨的回国之路就只能算是逃难了。“身上背着锅和米,大人手上拉着娃娃,从越南内地往中越边境跑,房子、地产、山林、快要成熟的大米,一样都没有带回来。”
197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华侨、侨眷出入境审批工作的规定》,恢复了对华侨和侨眷的出国审批;1978年,又颁布《关于放宽和改进出国归侨侨眷出境审批意见》,1979年,又进一步简化了审批程序。这些政策出台后,有亲属在香港或他国的归侨纷纷申请移居香港或他国。

珠江街道的基本概况

珠江街道 (原名珠江华侨农场)建于1952年,建场后,珠江华侨农场先后归中侨委、省华侨管理局、广州市政府的农场管理局等管理,于1992年设广州市珠江管理区。2008年2月,经广州市政府研究并由省政府同意,撤销珠江管理区,设立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
新设立的珠江管理区面积为41.5平方公里,辖农场本部、龙穴岛、红哨等区域,有户籍人口18305人,其中归难华侨侨眷4843人,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14.4亿元。珠江街将新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文体、华侨事务3个中心,同时新设8个社区居委会,将原企业的社会事务分离出来。
珠江街道位于北纬22.42度,东经113.32度,东与南沙街一河之隔,西、南、北与横沥镇、万顷沙镇相连。辖内河涌纵横,是典型水网地带,灵新公路贯穿其间10公里,南部快线贯穿其间5公里。辖内面积57.13平方公里。珠江街道设立居委会9个,分别是前锋、义隆、福生、同安泰、平安、西新、泰安、礼隆居委会和新兴居委会(原万顷沙镇中心居委会),红岭区划给南沙街,龙穴区划给万顷沙镇,辖区面积41.5平方公里。2008年底,珠江街户籍人口18389人,其中归难侨侨眷4827人,外来暂住人口6551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9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3.5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亿元。全街人年均收入7100元,劳动力年均收入10137元。珠江管理区机关设科室8个、机关服务中心1个,配置公务员44名。珠江街机关设科室5个,行政编制28名,经费由南沙区财政核拨3500万元,包括市政设施建设费用。2008年,珠江街组队参加南沙区“迎奥运,促和谐”健身气功邀请赛,获得菊花奖;参加第三届广州市水乡文化节运动会,获水上拨河第一名;组建社区合唱团,代表南沙区参加广州市“万人同唱文明歌”比赛,获优秀组织奖;组织18人参加区三级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部考试合格,获“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珠江街道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南沙区万顷沙半岛中部,前身为1952年设立的珠江管理区,又称为珠江华侨农场,2008年10月30日设立为街道。辖区总面积41.5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常住人口2.56万人,户籍人口1.83万人,其中归难华侨侨眷4843人。

南沙区东涌镇和珠江街道哪个更好?

珠江街道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前身为1952年设立的珠江管理区,又称为珠江华侨农场,
东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部,广州市番禺区的东南部。北距广州市中心城区40公里,南邻港澳64公里,距南沙口岸仅18公里,距莲花山口岸28公里。
二地各有特色经济发展良好,但是珠江街道从地理,经济更好。

南石头街道简介 与你一起来了解一下

1、南石头街道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南部,辖区范围东与昌岗街接壤,西北与沙园街毗邻,东南与凤阳街交界,南面与瑞宝街相接,西南面临珠江。

2、南石头街道总面积4.8平方公里,下设16个社区居委会,市级文明社区4个,区级文明社区7个,“六好”平安和谐社区2个,充分就业社区8个。

3、街道于1953年正式挂牌,在海珠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南石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城乡一体化、社区信息化、何宝琪生态系统化、管理法制化、服务规范化为目标,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扎实开展城区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抓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基本创造出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社会安宁、法制健全、管理有序、服务高效、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文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