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少共国际师建国后,湘江战役的少共国际师「分享」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少共国际师成立于哪一年?。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你眼中盈盈月」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他是“娃娃师长”,23岁牺牲,手下17人成将军,活着至少上将

他是“娃娃师长”,23岁牺牲,手下17人成开国将军,活着至少上将

在红军时期,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成员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这支部队就是少共国际师,成立于1933年8月。

由于都是青少年,所以师长和政委也很年轻,萧华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时只有17岁,他是少共国际师的第二任政委,却是红军 历史 上最年轻的师政委。

和他搭档的师长叫吴高群,曾经在国军中当兵,不过他很厌恶国军的贪腐风气,就退出了国军,加入了朱老总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到井冈山。

吴高群在战斗中表现优秀,朱老总很欣赏他,随后晋升他做了红二师师长。少共国际师成立时吴高群是红2师师长,陈光是首任师长,11月吴高群和陈光对调,做了少共国际师师长。

1933年,吴高群才23岁,萧华17岁,带领着一群不到18岁的战士们,所以吴高群也被称为“娃娃师长”。虽然年纪小,但战斗力可不弱。

组建没多久,少共国际师就参加了战斗,敌人是国军周至群部,武器比红军要好很多,可吴高群无所畏惧,率先冲上去,赢了战斗的胜利,受到了朱老总的表扬。

收复黎川的阻击战中,敌人的兵力是少共国际师的数倍,并且武器精良,敌人还有飞机、大炮,我方的进攻受阻。

吴高群十分生气,就准备拿刺刀和敌人肉搏,一枚炮弹落地,警卫员迅速把他扑倒,没有受伤。他爬起来后继续冲锋,率领部队一口气收复了黎川。

这次战斗让陈诚非常生气,他派了多架飞机向少共国际师的阵地投掷炸弹。当时吴高群在一棵大树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没注意到炸弹,就被炸伤了。

萧华立刻派人把他抬到了建宁医院,红军总部得知后来电慰问,要求全力抢救,可是吴高群被7个弹片击中,流了很多血,最后牺牲了。

吴高群牺牲的噩耗传到红军总部,首长们都非常痛惜,还让《红星报》发表了“悼吴高群”一文。萧华是开国上将,他曾说要是吴高群没有过早牺牲,建国后至少也是上将,还排在他前面。

1935年2月,红军总部撤销了少共国际师的番号,虽然仅存在了1年多时间,却经受住了战争的残酷考验,为我军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后来有17人都成为开国将军,吴高群的功劳最大。

少共国际师于几几年正式成立,开赴反“围剿”战场

1933年9月3日,“少共国际师”在宁都正式成立。3个月之后,就有1万多人参加了这个行列,其中青年团员占70%以上。
“少共国际师”成立以后,就开赴石城。进行了紧张的战斗训练。开始,武器是战士们各自带来的红樱枪。后来,有了新武器,大家的学习情绪就更高了。经过短短的一个月,战士们便基本上掌握了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这时候,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开始,于是“上前线去”、“粉碎敌人的进攻,保卫土地革命利益”已成为战士们一致的呼声。10月初,年青的“少共国际师”便开赴前线,接受艰苦的战斗洗礼。

闽西历史

闽西历史:

闽西历史悠久,从发现的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的过渡阶段的文化遗存看,早在一万年前,闽西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西晋太原三年,置什罗县。这是闽西省史可查最早设置的县,属晋安郡所辖。唐开元二十四年设汀州,辖长汀、什罗、宁化三县,从此闽西开始大步迈向汉化的进程。

明成化六年析清流、沙县、将乐、宁化县地置归化县。上杭,永定,连城,武平,长汀,清流,宁化,明溪八县从人文和资源而言,是海内外客家人的祖地。

扩展资料:

福建客家人大量是唐宋以后陆续从河南、安徽等地迁入的,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长汀、宁化、武平、上杭、永定、明溪、清流、连城以及漳州市的平和、南靖、诏安等地。

客家在家族制度、婚丧喜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以中原汉人风俗为基础,吸收融合多处迁移地和闽西土著的习俗,形成独特的风俗。

闽西客家人的婚礼多在夜间举行,奇特有趣。入夜,男家的迎亲队伍才能抵达女家。女方把家中灯火全部吹灭,要等男方进门用带来的灯火将女家灯火点亮,新娘才能出门。

出门前新娘要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脱去旧鞋换上新鞋,称过米筛,象征辞故土创新业。接着,新娘由父亲背出家门,上车后娘家人把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在夫家扎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闽西

湘江战役的少共国际师

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于1933年8月5日在中央根据地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成立,长征出发时的人数大约为七千人。
少共国际师在长征途中不断有损失,但沿途扩红也有所补充,湘江战役前的人数并不清楚,应该在五千人以上。
湘江战役中,少共国际师隶属红一军团。少共国际师娃娃兵多、新兵多,战斗力不强,因此未参加激烈的脚山铺阻击战。该师的任务是在湘江东岸灌阳文市和全州两河之西北监视全州南进之敌,以确保红军右翼的安全。全州的湘军只是从湘江西岸南下,攻打脚山铺,而没有从湘江东岸南下。从全州南下的只有桂系民团两个联队和少量混编于民团联队之中的正规军,其任务是对西进红军进行袭扰。少共国际师在12月1日之前,没有大的战斗。
12月1日,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按照军团部命令,指挥部队从大坪渡浮桥过江。前锋四十四团及师部过江后在湘桂公路与南下湘军遭遇,四十三团、四十五团从大坪渡渡江西进的道路被截断。师长彭绍辉与政委肖华、政治部主任冯文彬等紧急商议后,命令四十三团、四十五团迅速绕道,从大坪渡南面的界首圩渡江。
被隔在湘江东岸的四十三团、四十五团与师部失散,师首长让他们南下从界首渡江。但是,界首已经于1日中午被兴安北上的桂军攻占。红五、红九、红八军团是从界首以北的凤凰渡过的江,但1日下午,桂军44师追击红五军团(十三师)、红八军团、红九军团至凤凰嘴,红八军团大部、红九军团一部未能过江。少共国际师的四十三、四十五团自然也无法按命令从界首渡江。幸运的是,这两个团的部分人员竟然奇迹般渡过湘江,于12月3日赶到油榨坪与师部和四十四团会合。
也有人讲,红一军团在得知少共国际师大量人员未能过江后,采取了挽救措施,抽出一支部队,趁国民党军不备,从湘江西岸返回大坪渡口渡过湘江,到东岸找到少共国际师,利用夜色的掩护,将他们带过湘江,归还主力。
渡过湘江后,红十五师仅剩2700余人。1935年遵义会议后不久,红十五师撤销,其人员分别编入红一、红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