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清明古诗辛弃疾,《满江红·暮春》(辛弃疾)全诗翻译赏析「知识普及」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辛丑清明诗。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不会飞的娃纸」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满江红·暮春》(辛弃疾)全诗翻译赏析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系列:关于描写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赏析    稼轩词素以豪放闻名,但也不乏有含蓄蕴藉近可于婉约的篇章。盖大作家,非只有一副笔墨,他们可据内容的不同、表达的需要,倚声填词,更迭变换,犹若绘事「六法」的所谓「随类傅彩」。按词谱,《满江红》用仄韵,且多穿插三字短句,故其音调繁促起伏,宜于表达慷慨激昂的感情,豪放词人也乐于采用,岳武穆「怒发冲冠」一阕可作楷模标本。然而此前,贺方回已用此调填写了以「伤春曲」为题的词,抒发深婉纡曲之情,但是承其传统者,则是辛稼轩。    此词,抒写伤春恨别的「闲愁」,属于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份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此句中,「江南」二字为骨。此二字与题目联系起来,则可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江南早春,风光绮丽,千里莺啼,红绿相映,水村山郭,风展酒旗,及至暮春三月,花开树生,草长莺飞。引发繁衍之外,「骨」的另一作用,乃显示其「力」,由「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可见。此句中「狼藉」二字为其骨。由此二字,读者仿佛感受到一股猛烈狂暴的力量。与之相比,孟浩然所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显得平易,李清照所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只觉婉转,而此处「狼藉」二字富有的骨力清晰可见「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株渐觉清阴密」,其骨在「暗随」与「渐觉」二处。此二处,「骨」又显示其劲韧之性,实作「筋」用。作者将「绿肥红瘦」的景象,铺衍为十四字联语,去陈言,立新意,故特意在其转折连接之处,用心着力,角胜前贤。「暗随」,未察知也:「渐觉」,已然也。通过人的认识过程表示时序节令的推移,可谓独运匠心。「算年年」    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假托不能与所思美人相见而抒写内心的愁苦。「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四个短句,只为点出「闲愁」二字,闲愁,是宋词中最常见的字眼,而其含义亦最不确定,乃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词人往往将极其深重的感受,不易名状、难以言传的愁绪,笼统谓之闲愁。读者欲探究其具体含义,使其「模糊性」变得清晰,则必须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他的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差不多就能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作者此词中所谓的闲愁,当是由于自己不为南宋朝廷重用,复国壮志无从施展,且受投降派的忌恨排挤,进而而产生的政治失意。以此推衍而下,「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则痛恨奸佞之蜚语流言、落井下石之意。「尽素」、「绿云」一联,以美人为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然而,信息不来,踪迹全无,希冀仅存一线,愁肠依然百结,而「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的结尾,也就顺理成章了「谩」字是语气副词,表义甚是灵活,此处与「浑」字近,犹言「简直」、「真个」。「平芜碧」,可与欧阳修的词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参看,意谓即便上得高楼,举目遥望,所见的恐怕已是满川青草了。稼轩《摸鱼儿》有「天涯芳草无归路」之句,亦可参观,意谓归路已为平芜所阻断,最终不能与意中人相见了。    比兴寄托,乃 *** 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    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是什么?

  1. 郊行即事》宋代:程颢

  2.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3.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4.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5.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6. 译文

  7.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8. 扩展资料

  9. 每年4月4日或5日,是中国三大冥节之一——清明。清明节春光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

  10. 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11. 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的古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出自于杜牧所作的七绝《清明》。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佑之孙,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作品赏析: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明

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1.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2.清明(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3.浣溪沙·清明(宋)朱淑真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4.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宋)吴文英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4、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6、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7、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8、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9、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0、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2、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3、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关于清明的诗 古诗

关于清明的诗 古诗如下:

关于清明的诗有:《清明》、《清明夜》、《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东栏梨花》、《清明日宴梅道士房》等。

1、《清明》唐·魏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

昨日邻翁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翻译:

没有鲜花,没有美酒,我凄凉地度过了清明;我的意趣与兴致如同山野小庙中的老僧。

昨天我向邻居老翁求来了新火;今天天刚蒙蒙亮,就赶快点着了窗前读书人的油灯。

2、《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翻译: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3、《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宋·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翻译: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