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袁总讲故事汇总,袁隆平的小故事「分享」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最新袁总讲故事。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我随清风」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袁隆平的小故事

小朋友的故事爷爷

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院里的孩子们,很喜欢袁隆平爷爷。在路上遇到时,袁爷爷有时会逗一逗他们。孩子们喜欢到袁爷爷家里,去看袁爷爷和邓奶奶养的猫。

袁隆平喜欢猫。他说:“猫爱干净,通人性。”

他们家里养了三只猫。白天,母猫把两只小猫带出去玩,到吃饭时才回来。它们喜欢吃鱼、吃牛肉。袁隆平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它们吃。两只小猫毛色不一样,却是一个母亲生的。

袁隆平说:“这是分离现象嘛,体现了遗传学上的分离律。”

讲到猫,袁隆平说起他读中学时听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他说:“牛顿也喜欢猫。他在实验室里,猫在隔壁的办公室里叫。有时候他在办公室,猫又在实验室叫。他就叫来一个木匠,要他在墙壁上打一大一小两个洞,大洞让大猫钻,小洞让小猫钻。老师讲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不知道笑什么。我说这很对呀,大猫钻大洞,小猫钻小洞,大家又笑。我也没想,小猫也可以钻大洞,居然认为牛顿是对的。你看,我和牛顿一样,笨得要死。”

袁隆平小故事

袁隆平小故事(精选12篇)

  袁隆平,籍贯江西省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者。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传奇一生。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袁隆平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袁隆平小故事 篇1

  “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

  由于工作需要,院里几次决定给袁老师换大一点的办公室,再装修一下,但袁老师不同意,说:“这间办公室蛮好嘛,我都习惯了,有感情了,再说,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大家拗不过他,只好算啦。袁隆平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手里每年掌握着几千万元的经费。按理说,像他这样的身份,弄一间大一点装修得像样一点的办公室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之中,但他就是不同意,让人在当初的不理解之后,幡然顿悟,这就是袁隆平的本色,“梅花本高洁,香自苦寒来”。

  袁隆平小故事 篇2

  担任小报的顾问

  2001年8月21日下午,《致富快报》的记者走进了袁隆平的办公室。袁隆平热情地招呼记者坐在沙发上,请秘书给来访者泡茶,又递上香烟。他知道来访者是江西老乡,又是为“三农”服务的一份实用性很强的报纸的新闻工作者,向农民传播党的各种惠农政策,提供信息和可操作的技术,方向很对头,农民朋友喜欢,长期坚持下去,报纸就有生命力。

  他说:眼下农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渴望着脱贫致富而又一时找不到门路,你们这些高参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听说《致富快报》全年定价不到50元钱,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烟钱。我看农民朋友是订得起的。你们的报纸是办给“穷人”看的,是办给弱势群体看的,所以注定你们也是“穷人”。也是媒体中的弱势群体,现阶段,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依我看,不能小瞧“穷人”,毛主席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贱者最聪明”,因为“富人”、城里人是靠数亿“穷人”养活的……

  当他明白记者代表报社大热天远道而来恳请他担任报纸的顾问,以及请他题词时,他爽快答应了:“好。我反正有60多个头衔了,多一个无妨。不过头衔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们的报纸是办给农民朋友看的,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

  然后,他伏在办公桌上,颇认真地在白纸上写下“祝农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报》越办越好”两幅题词。

  尔后,经记者请求,袁隆平和来访者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多次请辞和推掉了许多声名显赫的头衔,偏偏欣然担任一张不起眼的小报的顾问,这段佳话很快被传为美谈。

  袁隆平小故事 篇3

  “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子。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人。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袁隆平小故事 篇4

求三个200字左右的关于袁隆平的故事。急!!!!

1、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2、1964年2月22日,与农技干部邓则结婚。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在稻田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

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在大学毕业工作12年左右的他,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

3、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

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扩展资料:

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

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隆平

袁总讲故事58还有吗

有。袁总讲故事是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抖音视频,每周发布一集,已经更新至58集。袁总讲故事,于2022年3月20日发布,已经收获了3.5万个喜欢。

五家公司在应标时主要有什么失误

五家公司在应标时主要有什么失误如下:

案例:袁总的公司最近要招标采购一套安全加密系统,标书发出去后有5家公司带着厚厚的应标文件来参加投标,每一个厂商都说自己是最大的、最全的、最好的、最有资历的。结果,袁总最终谁家的都没买,这个采购项目就暂时搁置了。

我问袁总为什么采购没有成功,袁总说:“我觉得每个厂商讲得都挺好,但是好像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觉得我并不需要一个功能最全的产品,我只想要一个最适用的,而且,每个人都让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关心我到底想要什么。怎么能把我的钱交给这些根本就不关心我的人呢?”

请认真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袁总为什么暂停了这个采购项目?5家公司在应标时主要有什么失误?结合这个故事谈谈在推销洽谈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如下:

1、没有关注到袁总的真正需求。失误:只是一味地说自己最大最全,但是没有听取袁总的想法,也没有询问袁总对系统的具体要求。没有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消费者进行盲目的推销。

2、5家公司没有对袁总所需要的系统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全适用于用户企业的安全加密的系统。

3、注意问题:关注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出真正有针对性的、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关注消费者心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消费者考虑。

09年安徽卫视放过一部关于老总裁寻找外孙女的电视剧?出现以下词语 三大才子, 袁总

你说的电视剧叫《爱情闯进门》。。。

剧情梗概:

袁氏集团董事长袁浩天领养的孙子秦雨江,受命帮袁浩天找回失散二十年的外孙女雅音。

这个寄住在姑妈家的女孩突然变成尊贵的千金小姐,和雨江以及袁氏集团的另外两位才子发生了一连串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雅音因为父母过世的事对外公浩天一直心存芥蒂,雨江从中调和,不仅缓和了祖孙关系。而且在此过程中走进了雅音的内心,然而,当爱情悄然降临时。雨江却退缩了,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住着儿时孤儿院的玩伴(小女孩)。(鸭鸭是网友)雨江为了找回小女孩几经周折,殊不知小女孩其实就是身边的雅音(鸭鸭以及小女孩)……二十年前就命定的爱情,二十年后得以圆满,但在大团圆结局之前,他们还要经历重重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