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康定情歌背景故事,音乐名作《康定情歌》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和康定情歌的创作背景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花落君独醉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名作《康定情歌》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

《康定情歌》源于康定城北二道桥喇嘛嘴,原为《溜溜调》。

《康定情歌》这样一首名作,它是从何时而歌,又是何人所作,至今仍是一个谜!它的风格究竟是藏族的,还是汉族的,或者如同康定地区那样属于藏汉混合的,也让研究者颇费思量。

这首歌曲,其实是先在康定藏汉群众中传唱的。它当时不叫《康定情歌》,而叫《跑马溜溜的山》,跑马山当初也不叫“跑马山”,而叫“仙女山”。后来,流传于雅拉沟一带,以后又传到康定城区,先后经历了大约上百年。该曲是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曲,曾由著名歌唱家喻宜萱在南京演唱,《康定情歌》由此走向全国。

现在,《康定情歌》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而且声名远播海外,得到各国友人的喜爱。

这首歌以婉转动听的旋律抒发了青年男女热烈相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

康定情歌的故事由来是什么?

康定情歌的故事由来:

1946年,漫步在康定城里了解民情的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吴文季,被一个马夫哼唱的一首《溜溜调》旋律吸引,经他录词记谱和整理、改编、加工,编创成了西康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

为了更充分更鲜明地表现康巴人婚恋的高度自由,他特意添上了“世间溜溜的女子 任你溜溜的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 任你溜溜的求哟”这两句歌词。

为了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师生联欢会上演唱,吴文季把《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经他发现并艺术加工过的康定民歌交给了他的老师江定仙先生,请求他编配钢琴伴奏谱。当时江定仙身边没有钢琴,却热情地利用风琴配出了伴奏,并将歌曲改名为《康定情歌》,收进了他编成的五线谱民歌集。

《康定情歌》歌曲赏析

第一段沿袭了前奏质朴的民歌风格,前半部分的伴奏与前奏保持一致,后半部分依然是平稳的织体,但节奏型作了变化,给人一种期待感。第二段在高音区用琶音演奏的手法,和声上也做了变化,表现出诙谐和挑逗的情趣。

第三段的伴奏是一个融合型的织体,高音是8度的主旋律,低音则采用了第一段后半部分具有期待感的节奏型;这似乎是这首民歌音乐发展的必然,体现出情感从朴实到挑逗,再到期待的自然流露过程。

康定情歌的故事由来是什么?

康定情歌的故事由来是源于康定城郊雅拉乡民歌中的溜溜调,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

传说有一个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长的异常美丽,举世无双,康定人称松光西施。跑马溜溜的山上唱的就是朵洛: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这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雏形。

康定情歌每段有两句歌词、三句旋律。第一乐句前两小节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全曲的主调,后两小节是他的变化重复。第二乐句的前两小节与第一乐句的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是对主要音调的对换,具有收束性。第三乐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从低音区起腔,感情真挚、委婉。

不仅在节奏上后宽一小节,而且音调的起伏增大了,加重了深切、舒展的情感。第三乐句运用月亮弯弯三小节的衬腔过渡句导致衬腔过渡句的起音,对上句未尽乐意做补充性的反复,然后再回到句末终止音。运用这种手法,使旋律更加抒情、婉转,同时也加强了这首情歌浓厚的地方特色。

康定情歌创作背景包括作词作曲

《康定情歌》是上个世纪30年代诞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经考据《康定情歌》的作者是四川宣汉的李依若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逐渐流传开来。40年代中期,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的福建学生吴文季在从军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后将此歌转交给他的老师伍正谦。伍正谦十分喜爱,又请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师配乐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后,将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后来伍正谦在学校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后来,江定仙又将此歌推荐给了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上公开演唱了此歌,以后便将此歌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从南京唱到了大西北,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使《康定情歌》传遍了世界。

康定情歌的歌曲背景

大多数人认为该歌曲是由民歌发展而来。一位老人说,他们十几岁时在康定听见的康定情歌不是今天这个样唱的,那时是这样:“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会当溜溜的家来会为溜溜的人”。当时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康定城有一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长得漂亮美丽,举世无双,康定人称“松光西施”。每天早上她都要上街卖松光,康定人只要听见她叫卖松光的声音,都要打开门窗探出头来,有的是为了买松光,更多的是为了一睹“松光西施”的芳容。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这可能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雏型了。按老人的年龄来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康定情歌就已萌生。1946年,吴文季在任音乐文化教员的过程中,一个马夫哼唱的一首《溜溜调》旋律吸引了他,经他整理,改编或加工,并将它定名为《跑马溜溜的山上》。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大约在1930年前,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个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是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根据湘西“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 。由于家人和族人的反对,婚事未能成功,家里不给他钱读书,后来还全靠他的义父石体元(时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和李姑娘的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 李依若的同龄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老人都多次听他唱过这首《跑马歌》,因此,他们都坚信《康定情歌》有原作者就是李依若。一个叫欧明学的人说:李依若到他家去吃酒时教他唱的这首歌,还说歌的名字叫《康定城歌》,而且里面的词句有劳动溜溜的好,且是李家溜溜的大哥不是现在张家溜溜的大哥。在马渡我发现当地的方言土语与全县相同,都有端端、人才好、会当家、月儿弯弯等等,马渡的山歌多用溜溜、连连作衬词。
一部分人认为《康定情歌》是康定北关外雅拉沟一带农牧民首创的一首民歌,属于“溜溜调”,本来只有前三段。四十年代前期,康定的少年儿女在“伴花夜”(陪新娘欢度婚前之夜)或打趣“儿女之情”时,都爱唱这首歌,词中“李家大姐”、“张家大哥”,通常要临时改唱成眼前女方和男方的姓氏。抗战时期,在重庆这首民歌的最早采集者是音乐家郑沙梅,他当时是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也在界石场国立边疆学校任教,在采集康区民歌时,康定学生曹素芳、乔淑媛、李培源、孙玉华等,给他唱了不少民歌,其中就有“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一首,时间是1944年秋季。

康定情歌 歌词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地好哟。

二来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地求哟。

扩展资料:

一、《康定情歌》创作信息:

《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原西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经吴文季、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

二、《康定情歌》春晚演出经历:

1、2011年2月2日,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容祖儿、古巨基演唱)。

2、2014年1月30,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肖懿航演唱)。

二、《康定情歌》创作背景:

1941年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吴文季在西康甘孜(现四川甘孜)参加了准备到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任文化音乐教员。一个马夫哼唱的一首《溜溜调》旋律吸引了他,经他整理,改编或加工,终于诞生了如今享誉世界的《康定情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 怎么个情况?讲的是什么故事

康定位于我国四川省西部高原。《康定情歌》是一首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民歌抒唱了青年男女热烈相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旋律流畅、优美、深挚。
每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前两句主要在中、高音区,情绪高昂、热烈;第三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从低音区起腔,感情深挚、委婉。歌词每段两句,中间加用了“溜溜的”、“月亮弯弯”等衬词,活跃了节奏,舒展了歌腔,又使歌曲更加风趣、生动。这首民歌于抗战时期为专业音乐工作者收集、加工、演唱,以后流传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