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大太监李莲英,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死的呢??和大太监李莲英电影下载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有点上瘾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大太监李莲英结局

李莲英在慈禧太后死后也离开了皇宫去给她守陵,最后李莲英在回忆自己刚刚进宫的时候倒在了陵墓的道路上,再也没有起来,他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

李莲英是光绪年间皇宫中的大总管,虽然李莲英只是个太监,但他在皇宫中也是有话语权的,慈禧太后更是听从李莲英的意见,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立为光绪皇帝,以便自己垂帘听政。

李莲英和慈禧太后是一伙的,他对太后非常忠心,在慈禧太后身边陪着她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李莲英的身份地位因为慈禧太后而水涨船高,他甚至比皇帝在宫中还有威信。

人物评价:

有人说清朝半壁江山,都坏在李莲英手里了,平心而论,李莲英权诈贪婪,是个罔顾大体只知利己,太后老佛爷跟前一条忠奴而已,若跟明朝的刘瑾魏忠贤瞒上欺下祸国殃民的一代权监来比,那还未免太抬举他了呢!

李莲英虽然成为太后跟前言听计从的大红人,可是他遇事谨小慎微,对于一般妃嫔宫娥、女官命妇,有了舛错,惹太后不高兴,他总是尽量替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所以在太后左右人人对他都有好感,说小李子是个干练敏实、溢美隐恶的好人。

李莲英 一个掌握大清国命运的宫廷太监

他虽相貌清秀,却让很多权臣为之畏惧;他仅凭一张乖巧的嘴,即换来无与伦比的荣华富贵;他虽是个太监,却掌握着大清国的命运,是慈禧一生的附庸。

在漫漫的 历史 长河中,或文韬武略、或诗词歌赋擅长者无数,但有这样一类人一直不被人重视:他们拿腔捏调、脚踩碎步,丧失了基本的尊严,在皇帝嫔妃的日常起居中终老一生。

但是,正所谓行行出状元,就在这些阉人之中,却出现在中国的 历史 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而又特殊作用的人。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清朝大太监李莲英。

李莲英(1848—1911),原名李进喜,莲英是由慈禧起的名。出生在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清朝末期的第一权监。

李莲英九岁入宫,聪明机灵,入宫不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这也是他登顶权力巅峰的方法。

作为一个太监,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也正是因为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李莲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和慈禧的私生活更是不堪描述,凭得一舌好功夫,让慈禧更加宠幸于他,慈禧在宫中的情夫也大多是李莲英找来献上的。

在宫里,为了得到慈禧的宠爱,他不惜只身前往青楼苦练梳头绝技;慈禧抱病在床,他数月衣不解带,日夜伺候在床前;为了结交权臣,他不惜将同乡的女儿作为礼物供人享乐;为了巩固、提高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他通过慈禧让胞妹入皇宫,做光绪的妃子,以跻身皇亲国戚列……

他为慈禧充当耳目,参与朝政出主意;也趁机打着慈禧的旗号,大肆卖官鬻爵,私收贿赂,短时间里便在京城和家乡建起数处豪华宅院,成为首屈一指的人物。一时间,朝中无人敢惹,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在慈禧垂帘听政的几十年中,不管是挪用军费建颐和园,还是协助慈禧扫除政敌,不管是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还是立溥仪为帝,李莲英都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终因作恶多端,不得善终,死因始终是个解不开的谜。

李莲英是谁哪个朝代

清朝。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汉族,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

扩展资料:

李连英在太后与恭王之间传递情报,为政变成功做出了贡献。此后,他在宫中的升迁极为迅速,至39岁,获赏二品顶戴(享受副部级待遇)。

不仅宫中,在宫外,李连英也是声名显赫,尤应以光绪二十年(1886)四月随醇亲王赴旅顺、烟台检阅北洋水师最为光辉夺目。

慈禧本非派李连英去监军,而是派去看着小叔子(醇亲王)有没有乱说乱动,故亦不在乎臣下的谏议。李连英深明此行的真意,在军中呆了一个月,表现十分低调。

凡醇亲王出见将吏,他皆侍立于后,默无一语,若无会见,则随王爷“猫”在房里,不见一客。

甲午战争,中方惨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丘逢甲有诗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即说此事。可这与李连英有啥关系呢?

请看御史安维峻的奏折:“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连英实左右之。李连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了祖宗法制,李连英岂复可容?”

这份折子的中心思想,是要请皇帝砍了李鸿章的头,说到兴起,把李连英也扯进来。

折上,慈禧太后大怒,而其时已经归政于皇帝,乃命光绪皇帝也装作很怒的样子,严斥安维峻“肆口妄言,毫无忌惮”,胆敢在帝后之间挑拨离间,“着即革职”。

此谕一下,“直声满天下”,充军前数日,贺客盈门,围观群众阻塞道路,没钱的送几章诗文,有钱的送几百盘缠,一路上,车马饮食之费,亦皆有“粉丝”买单。御史风风光光充军去也,只可怜李连英,自此无端背了一百多年的骂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连英:低调太监的悲惨结局 被炒作出来的"权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莲英

求《大太监李莲英》1991年免费百度云资源,姜文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gD3463gDMnn0kcxY7zd1w

资源名称:大太监李莲英 1991.mkv(697.48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gD3463gDMnn0kcxY7zd1w
提取码:kxii


提取码: kxii
《大太监李莲英》
导演: 田壮壮
编剧: 郭天翔
主演: 姜文、刘晓庆、田少军、朱旭、徐帆、刘斌、牛星丽、丁嘉丽
类型: 剧情、传记、历史、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1-04-12(中国香港)
片长: 103分钟
又名: 李连英、The Last Eunuch、Li Lianying, the Imperial Eunuch
同治皇帝病重,李莲英(姜文 饰)力荐慈禧(刘晓庆 饰)二次垂帘听政,不久同治身亡,慈禧立载湉为帝,继续把持朝政。1882年,李莲英陪同醇亲王巡视北洋水师,返京后却遭都察院纠弹,被革职处理,在慈禧的主张下,李莲英官复后宫大总管原职。李莲英为使侄女有个好归宿,将其带入宫中, 岂料只落得奴婢下场,他心中充满愧疚。光绪日渐成长,不甘受慈禧摆布,试图从慈禧手中夺权却被强力镇压,李莲英畏惧慈禧淫威,奉命将珍妃处死。不久八国联军入侵,清军连战连败,李莲英随慈禧微服出逃,途中在农户家中落脚,农妇的一席话,令李莲英与慈禧若有所悟……    

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死的呢?

清朝晚期,伴随着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最炙手可热、时间又长久的莫过于李莲英。此人左右逢源,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深得慈禧的喜爱。那么,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死的?传闻他的棺材只有头颅没有躯干,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顺天府大城县生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8岁进宫,14年之后,慈禧将他改名为连英。三年后,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种职位在一般情况下是要入宫30年后才有资格担任的。那么,李莲英何德何能能够深得慈禧的恩宠呢?

有一种说法是李莲英在入宫前,掌握了一套梳理发型的高超技术。在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之后,李莲英展示了自己梳头的功夫,从此被慈禧宠爱,以至于有的大臣弹劾李莲英,直接称呼他为“小篦李”,“篦”指的就是梳头的用具。事实上,为慈禧太后梳头的太监不止一个,李莲英获得宠爱,主要还是因为他除了能够尽心尽力服侍慈禧外,还化解慈禧的不少烦恼。

李莲英就这样,成为了慈禧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陪伴。《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这样记载,在西苑、颐和园居住时,慈禧太后经常找李莲英遛弯。更有甚者,慈禧会把李莲英叫到自己的寝宫,两个人闲聊一些养生之术。1908年10月22日,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在第二年年初离开皇宫,两年后去世。

对于李莲英的死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在这篇文章中,佟洵提出了一个大大胆的推测——李莲英死于非命。还有人说李莲英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李莲英的两个过继孙子李祥浩和李祥仲则说他们的祖父李莲英是善终,死于痢疾。

正月里,李莲英死于痢疾,而且是“烟后痢”,即常年吸食鸦片造成蓄积性中毒、免疫力降低引起的痢疾。这种说法应该是站得住脚的,《清朝野史大观》中称李莲英属于“善终”,比曾经不可一世的安德海结局好得多。那么,李莲英死后,他身首异处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莲英墓挖掘的经过》中记叙了当时的情况,统共有两位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在现场挖掘,现场发现李莲英墓没有什么大件的陪葬品,另外发现李莲英的颅骨在棺外。而李莲英的尸体早已经腐烂,并不是所谓的身首异处。从这一点考虑,李莲英墓极有可能遭到盗墓者的破坏,盗墓者进入墓穴,移动李莲英的尸骨,有的则被随意丢弃,从而导致看起来不那么完整。

因此,所谓的李莲英被仇家杀害之类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他的后人就是想隐瞒这种死因也是瞒不住的。可见,李莲英因确属因为痢疾而亡,而他的坟墓早就遭到破坏,所谓的身首异处只不过是破坏的结果而已,根本没有必要对其捕风捉影。

李莲英的简介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莲英是由慈禧起的名。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李连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德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德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连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连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

慈禧去世后,大太监李莲英的后半生是怎样度过的?

慈禧去世后,李莲英急流勇退,低调隐居,从此不问世事,在宁静中平安终老。

一、慈禧死后,李莲英在慈禧丧礼结束后,立即辞职退隐

1908年11月15日,执掌清朝大权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在紫禁城中因病去世。慈禧之死,是晚清时期惊天动地的大事,谁也无法预料,慈禧死后,大清朝发展之路将会走向何方,文武大臣们都在惴惴不安中,等待着不可知的未来。

然而,此时的李莲英,却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李莲英深深知道,他之所以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变身红极一时、朝野瞩目的大宦官,王公贵族满朝文武都向他低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人敢惹,全都是得益于他背后的大靠山——慈禧太后。

慈禧在世时,李莲英是人人抢着巴结的香饽饽,但他阅人无数,早就看破世态炎凉,如今慈禧死了,紫禁城到了换主人的时候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也到了该退隐的时候了,不然很可能遭遇不测之祸。于是,李莲英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办完慈禧太后的丧事以后,他找到隆裕太后,主动辞职。

二、李莲英不问世事,安度余生

李莲英离开宫廷后,隐居在在海淀黄庄彩和坊的一处宅院里,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很少再抛头露面。他在清朝宫廷混迹多年,关系人脉极广,手眼通天,各大衙门的主官几乎都是他的老相识,宫中的宦官很多人都是他的徒弟。因此不断有人找上门来,想请他利用关系网帮忙办事,李莲英却一概拒之门外,几乎与自己的过去一刀两断。

慈禧太后死后,清朝政局极度不稳,很多昔日的朝廷大员倒了台,李莲英的低调谨慎和明智,使得他顺利躲过了众多风波,平安终老。

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死的?

李莲英的简介

李莲英出生在清代的直隶省,也就是今天河北省的河间府。根据墓志铭的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确实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上送进皇宫当的太监,但不是9岁,而是13岁。

李莲英入宫后的名字叫李进喜,他进宫14年的时候才由慈禧太后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跟前。

此时,正值太监安得海被慈禧太后宠爱,红得发紫。后来,安得海因少年得志,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砍了脑袋。

这件事使李莲英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他是一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很快就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摸主子的脾气和爱好,能够千方百计地讨主子的欢喜,同时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正像墓志铭中说的那样:“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同治十三年的时候,年仅26岁的李莲英开始任储秀宫的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要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可是李莲英这时候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他的主子慈禧太后日益大权独揽,他的声望地位也一天天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已经可以和敬事房的大总管也就是清宫太监的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到了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清朝的二品文官,级别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对太监来说,二品顶戴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虽然如此,李莲英还是在太监中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因为早在雍正时期,雍正皇帝规定太监的品级以四品为限,不能再高出这个等级。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然受尽了慈禧太后的恩遇宠爱,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太后的身边,当上清宫太监的总头目敬事房大总管。

在慈禧太后与李莲英之间,几十年所形成的主仆关系与感情非同一般。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能善解人意的,除了早年被丁宝桢处死的安德海,恐怕就只有李莲英了。

在《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晚清宫廷太监刘兴桥这样描述李莲英与慈禧太后之间的感情:“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进得好’‘吃得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莲英便出来陪她去玩。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远地随在后面。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这是一段十分生动的记述,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李莲英这时候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太后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引起了朝野的议论和不安。

光绪十二年四月,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北洋海军已经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前来检阅。慈禧太后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奕譞去北洋各海口巡阅。

奕譞是当时光绪皇帝载湉的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奕譞是一个城府很深而且非常谨慎的人,在慈禧太后召见时,他主动要求派太后身边最得宠的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

光绪十二年四月十三日,醇亲王奕譞抵达天津,会同李鸿章一起乘军舰出海,先后检阅了大沽、旅顺口、威海卫、烟台等处,五月初一回到北京复命交差。

这时候朝廷中已经是一片不满之声了。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皇帝奏了一本,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还说,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清代文人、著名的维新派人士王照则另有一番说法。

王照说,醇亲王离开京城以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意在避免他要揽权的嫌疑,李莲英可以为他作证。而李莲英一直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关门闭户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当时直隶、山东的一些地方官员,确实想要巴结这位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但都大失所望。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北京东兴隆街52号李莲英宫外住宅之一这种说法是较为可信的。

慈禧找醇亲王问明情况后,把朱一新的奏折一通好批,并下令将朱一新降职一级,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清朝北洋海军吃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可是人们不敢直接去批评慈禧太后,于是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也捎带批语了李莲英。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批语,都没什么结果。主要还是因为攻击李莲英的人,都是仅凭着一些道听途说,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这当然无法动摇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信任。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是说李莲英贪财,那是千真万确的。曾经当过怀来县知县的吴永写过一本书,叫《庚子西狩丛谈》,书中记述了他在庚子年时的一段亲身经历。

这一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及文武百官仓惶出逃。吴永回忆,到了山西以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而宫里的太监就趁机找地方勒索钱财。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地敲诈勒索朝廷中的办事官员。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写给江宁织造广厚一封信,信中说:昨天李莲英总管又把我叫进大内,在宁寿宫的穿堂对我说:向来你们来拿图样,都要打点打点的,这一次准备如何办理?我马上回答这就写信回去让人送来。他说,既是这样,那就寄120两银子来吧!

以慈禧太后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的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慈禧太后已经年迈,光绪皇帝虽然有病,但毕竟年轻,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出现,慈禧太后死在光绪皇帝之前是必然的。李莲英这样精明刁滑,对于他来说,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一种策略。

参与过维新变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呜咽老黄门。”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庚子那年,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第二年准备回京。他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都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皇帝的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一问才知道他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

李莲英看到这个情况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并且把自己的被褥抱过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就曾经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

据说,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虽然没有让慈禧怀疑他的忠诚,但从此感情上有些疏远了。所以李莲英的墓志碑上写道:结束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自思可告之无罪,已萌退志。”。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太后的丧事,于宣统元年的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退休。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他死时,得到了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不过在30年前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还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是怎么死的?

在晚清,有几个权监很出名,他们分别为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安德海被丁宝桢杀掉后,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李莲英很快就接替了安德海的位置,被晋升为总管太监,官至四品。在紫禁城中稳坐了近40年,占据了晚清权监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莲英,原名李英泰,生于直隶河间府大城县,年幼死了父亲,贫困毫无着落,7岁就净身,两年后由内监沈兰玉介绍入宫,当了一名太监,改名李莲英。

李莲英为人乖巧,善于察言观色,因为善于梳头,能够满足那拉氏追求新发型的需要,被当时还为懿贵妃的慈禧所喜爱,留在身边近身伺候。

后来又因为得到咸丰帝欲除掉慈禧的消息,连夜报告那拉氏的妹妹、奕譞之妻。第二天早上,奕譞之妻以生命向咸丰帝担保那拉氏,救了那拉氏的命。后来慈禧太后先立奕譞之子为光绪帝,后来又立其孙为宣统皇帝,有报恩之意。自此,慈禧太后更加宠信李莲英。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李莲英由梳头房太监升为内廷总管太监。他可与慈禧太后并坐听戏,权倾朝野。慈禧太后赐予2品顶戴,赏给黄马褂。李莲英40岁时,慈禧太后赐以珍品蟒缎与福寿字。朝内外都知道慈禧太后宠信李莲英,内自军机,外至督抚无不献礼。所以李莲英很有钱,可是他依然很贪婪,也得罪了不少人。

慈禧病死后,树倒猢狲散,李莲英也就失去了靠山,他就向隆裕太后提出告老还乡,隆裕立即恩准。宣统三年李莲英死去,他的财产全部充公。

关于他的死亡,有很多种说法。

(一)病死说

历史上对李莲英的死亡情况有较明确记载的是《清稗类钞·阉寺类》一书。该书记载说,李莲英在“孝钦后(即慈禧太后)殂死后,不意又为隆裕后所庇……迨其病卒,隆裕后特赏银2000两”,也就是说,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又受宠于隆裕太后。后来在李莲英病死之后,隆裕太后还特意赏赐2000两银子。

李莲英的后人也一再宣称:“我祖父是善终,享年64岁。”又说:“我祖父因得急性痢疾,医治无效而病故。由得病到病终仅四天时间。”在《李莲英墓葬碑文》中也写道,李莲英“退居之时,年已衰老,公殒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正是据此,才有李莲英宣统三年(1911)病死的说法。

李莲英死于三月份,三月份的北京,天气还是很凉,而痢疾是夏季高发病。所以,他的后人说法也不是很靠谱。

世人对此一直持怀疑的态度,要确定他的死亡之因,必须确定其墓葬情况。只要能找到李莲英真墓,就能对李莲英是否善终作一个结论。

那么,李莲英到底葬在哪里呢?有人以为李莲英墓在北京海淀区恩济庄。这里本来就是清代太监的茔地,慈禧太后生前曾赐给李莲英一块高敞之地,因此,李莲英应该是葬在这里。

1966年,北京六一学校中学部主任赵广智奉上级命令挖墓,这一挖,人们不意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人们发现,李莲英的墓极其考究,里面有很多的陪葬品,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棺材完整无缺,里边一具尸身盖着被子躺在那里,然而在整个尸体部位只有一颗已经腐烂干净的拖着三尺长辫子的骷髅头,还有一双鞋底,此外都是空荡荡的,连一节指骨都没有找到。

人们推测认为,既然李莲英墓里所有的宝物没有任何被盗的痕迹,并且从他1911年的死亡到1966年的掘墓,前后仅55年,尸骨怎么可能腐烂到“颗粒无存”?

李莲英墓的初见天日,使李莲英“得善终”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但是真相又到底如何呢?于是关于其死亡的原因又有了多种说法。

(二)被暗杀于河北说

民间有“李莲英被人暗杀于河北、山东交界之处”的说法,但是说法也各异。

有人说李莲英手中有大量的财产,连他自己也说过“财大祸也大”,说明他早就预感到自己会因财产问题而招致祸害。最后果然是他身边的人密谋他的财产而杀了他。

另一说是说李莲英有个侄女,嫁在山东无棣县,李莲英偶然来了兴致前去探望她,途中经过山东和河北的交界处被人杀死。当时两个随从吓得魂飞魄散,只拾起一个血淋淋的人头,用包袱一裹,马不停蹄地逃回北京。等到再派人返回李莲英的尸身时,早已不见踪影。

(三)被暗杀于回家路上说

也有人说李莲英是在回自己所住的南花园路上被人暗杀的。慈禧死后,李莲英退居南花园。他知道大势已去,因而终日郁郁寡欢。这一天他怀念故主,于是自己来到东陵拜谒慈禧陵寝,结果在回来时的路上被人杀死。

说李莲英被暗杀,无论是为财还是为了其他,都是可以成立的。李莲英生前权倾朝野,与慈禧狼狈为奸,坑害了很多人,当然人人为之切齿。慈禧死后,李莲英尚受隆裕太后眷顾,退居南花园养老,再次让人们恨之入骨。所以一旦他失去靠山,成为众矢之的就是必然的了。

(四)被小德张暗杀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李莲英被小德张所杀。小德张是隆裕的亲信,经常鼓动隆裕查办李莲英。李莲英为此急忙向袁世凯的亲信江朝宗求救,在江朝宗的周旋下,总算暂时转危为安。小德张不甘心,于是也去结交江朝宗。江朝宗见小德张是当今太后身边的红人,当然不会拒绝。一次,江朝宗下帖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晚饭,一向轻易不出门的李莲英因为对江朝宗感恩,破例准时来到会贤堂。席散后,李莲英路经后海时就被土匪杀害了。

至此,人们基本可以断言李莲英不得善终,死于非命。至于他为什么被杀、在何处被杀、为何人所杀,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