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西厢记》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吗?,以及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的异同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西厢记诸宫调作者

《西厢记诸宫调》作者是董解元,是宋金元时期中国民间流行的说唱体文字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诸宫调在北宋就已出现。北宋以后,诸宫调继续流传于中原和南宋临安等地方,又有南北之分,北方用琵琶和筝伴奏,南方则用笛子。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
《董西厢》的题材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原作是一个男子负心,始乱终弃,给女子带来侮辱伤害的悲剧。这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恋爱,张生与莺莺一度相爱,终于负心背弃。张生是一个玩弄女性而毫无羞愧的封建文人,他对莺莺始乱终弃,是封建制度下醉心功名富贵的真实写照。而莺莺则是一个出身名门,受封建思想熏陶的少女,她的封建意识和爱情追求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元稹对张生的卑劣,非但不加指斥,还赞许他“善补过”,有严重的思想缺陷。但由于故事生动,流传很广。在西厢故事的流传中,经过了很多修改。

名词解释:《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所谓诸宫调,就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其形式是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连成短套,再以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连缀成长篇,穿插说白,有说有唱,用以讲述长篇故事.

摘自百度文库

西厢记诸宫调的介绍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汉族民间流行的说唱体文字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诸宫调在北宋就已出现。北宋以后,诸宫调继续流传于中原和南宋临安等地方,又有南之分,北方用琵琶和筝伴奏,南方则用笛子。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

《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西厢记》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吗

《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西厢记》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解元的生平事迹无可考。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知道他大约生活于金代中叶金章宗时期(1190-1208)。"解元"是金、元时期对读书title人的敬称,而非乡试头名的"解元"。他生于"太平多暇,干戈倒载闲兵甲"的岁月。从这本书的几支自叙曲来看,他是一个接近下层社会的知识分子,生性放荡不羁,视礼教如粪土,他文学修养深厚,对唐代传奇、宋代词和民间诸宫调了若指掌。《董西厢》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全本,也是中国文学中最长的韵文作品之一,堪称一部爱情的史诗,代表了宋金时代说唱文学的最高水平。同时,它也是王实甫《西厢记》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

《西厢记诸宫调》是在什么故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同原作相比,在主题上有何改变?

最初的源头是元稹的《莺莺传》也称《会真记》,其次是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写出来的。《会真记》里张生抛弃了莺莺;董解元的是喜剧,两人最后在一起了,他把《会真记》改写成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既不像《会真记》那样夹杂着陈腐观念,也不像《商调蝶恋花》那样对莺莺被抛弃的遭遇显得无可奈何,而是热情地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反抗。

最著名的诸宫调是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编自哪个唐传奇

《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会真记》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很多版本。除当时与元稹相熟的诗人有唱和外,宋朝赵德麟就以此故事作《商调蝶恋花》十阙;金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作五本二十折杂剧《西厢记》;明李日华作《南西厢记》;陆采作《南西厢记》;周公鲁作《翻西厢记》;清查继佐作《 续西厢》......谭正璧有论文《王实甫以外二十七家〈西厢〉考》专门考查故事的流传。《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把宝玉、黛玉看的《西厢记》,称为《会真记》,亦有所本,这可能是当时的通称。 《会真记》说的与《西厢记》差不多,就是红娘用自己的智谋撮合张生和崔莺莺美满姻缘的事情。不过在《会真记》中更注重描写塑造的是崔莺莺的执着于真爱,九死不悔的人物形象。因此,红楼梦中,黛玉读了《会真记》,从中受到感染、影响,便对宝黛爱情又多了一份期待与信念,这也可以说是害了黛玉的一个方面。

​“诸宫调”是什么调子,这个调子有何特殊含义?

没有接触过音乐的人可能一听到这些调,那些调觉得很难懂。但是其实很简单,诸宫调就是很多以宫为开头的白调组成的一首曲子,就叫做诸宫调。通俗的来讲,都知道说自己唱歌跑调是五音不全,但是现在的音乐是七个音,古代的旋律只由五个音组成,也就是宫商角徵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12356,古代时是没有4和7的。宫也就是1,诸宫调也就是由1作为开头的多个小句子而组成的旋律,这样应该就很容易懂了。

诸宫调是一种艺术,诸宫调既有说又有唱的表现形式,但是诸宫调还是以唱为主。而诸宫调这种既说又唱的形势是前所未有的。虽然诸宫调是由一个人演唱,但是却又承担着很多人的声音。诸宫调也是着重于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再加上诸宫调并不是一连贯的音乐旋律,而是有很多个小旋律组成的。

这样的构成就更凸显出诸宫调的特点。诸宫调由很多小句子连贯起来,相比于歌唱,更像是讲故事,将一件事不紧不慢的娓娓道来,诉说自己的情怀。诸宫调也是一种说唱艺术,北宋末年时期可是说是诸宫调的鼎盛时期了,虽然诸宫调是从北方起源,但是慢慢也流传至了南方,有南北诸宫调之分。

从音乐表现形式上来看的话,诸宫调的一调多唱的方式更像是现在的流行歌曲的结构,一句调,能够唱不同的歌词,也能表达不同的意思。诸宫调在表现形式上是比其他的更为灵活的。以宫开始的音乐大多是大调的调式,大调的调式特点就是大气,磅礴,这也让诸宫调的感染力有所提升。现如今保存最为完整的诸宫调仅剩《西厢记诸宫调》这一首了。

诸宫调是不是完全成熟的戏剧形态

诸宫调不是完全成熟的戏剧形态,诸宫调为元杂剧提供了较为成熟的联套方式和叙述方式,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音乐和叙事基础,而元杂剧已是完全成熟的戏剧形态。

诸宫调先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将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缀成长篇,每段曲词之后杂以较短的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元杂剧的套曲组织方式和一折由一个角色主唱的安排等,就明显受诸宫调影响。

作品代表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它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通过普救寺中张生与崔莺莺这两个青年男女的巧遇到两人终于结合的恋爱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斗争。在当时有着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西厢记诸宫调》在演唱时,一般用琵琶和筝伴奏,因此有“弦索西厢”之称。流传到今天的诸宫调作品,除金代《董西厢》外,还有西夏的《刘知远诸宫调》残本,元代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残词和一部分曲调。

诸宫调体制宏大,音乐丰富,标志着中国说唱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戏曲、说唱的发展影响很大。

诸宫调的艺术特点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的集诸家之大成、由不同宫调构成的大型说唱形式。诸宫调名称的由来是因其使用了多种宫调,多曲联缀,且体制宏大,长于表现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可惜大部分诸宫调在传承过程中流失了,现今所能见到的“诸宫调”本子已经很少,连断章残篇在内只有宋代《刘智远诸宫调》、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等。后者简称“董《西厢》”,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作品,全部的文字和三分之一的乐谱现存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调》中。
今见《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董《西厢》均收录在北词部分。这应该与它吸取了当时的北方音乐不无关系。对这些现存的北词《西厢记》曲调简单分析之后,不难看出两点显著的特征:
第一,多为眼起腔式,即弱拍起唱。这是北方音乐所具备的显著特征之一。
第二,这些曲调较多的终止在羽音,属于羽终止群体音乐。为什么会较多地终止在羽音呢?这与曲调来源有关。诸宫调主要来自唐、宋大曲与词调的演变。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空前繁盛的朝代,当时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于是,蒙古乐、西域乐、印度乐等都相继传入,从而促进了唐代音乐的蓬勃发展。在我们所接触的民间音乐中,汉族以外的兄弟民族及外来音乐大都以羽群体音乐最具特色,因此诸宫调突出的羽调式特点很可能就是在唐朝中国各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大融合之后的产物。可见,诸宫调的这两点音乐特征和它的曲调来源是有着密切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