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红歌军民大生产舞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军民大生产舞蹈原版(大生产的歌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军民大生产歌曲原唱

军民大生产歌曲的创作者是张寒晖。

人民艺术家”张寒晖采风时,被这一带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感染,于是将信天游的调子和地方民歌《推炒面》相结合,创作出这首歌曲。

《军民大生产》歌词慷慨激昂、曲调雄壮豪迈,唱出了群众生产劳动的澎湃热情以及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作为革命精神与地方民歌相融合的作品,《军民大生产》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成为全体军民战天斗地、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助推器。

《军民大生产》歌曲创作背景: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军民大生产》(又称《大生产》),原名为《边区十唱》,雄壮欢快,鼓舞人心,成为全国几代人都会唱的经典红色名曲。

张寒晖受到启发,以华池民间小调《推炒面》为基调,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背景,给这首民歌编入新词,创作出了高亢优美的劳动号子———打夯歌《边区十唱》。

这首歌曲内容通俗易懂,不久,这首歌曲便在陕甘宁边区广泛传播开来。新中国成立后,该歌曲被编排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四场《抗日的烽火》中,段落精简为5段,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大生产歌曲原唱是谁?

张寒晖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军民大生产》(又称《大生产》),原名为《边区十唱》,雄壮欢快,鼓舞人心,成为全国几代人都会唱的经典红色名曲。

抗战时期,由于日伪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导致根据地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为了解决和战胜各根据地面临的经济困难,坚持抗战,陕甘宁边区率先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

1945年春,抗战初期曾写出《松花江上》的音乐家张寒晖来到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华池县一带采风。在采风期间,张寒晖时不时能听到当地百姓口中唱出一些优美铿锵的“叫号子”类的民间小调,并极感兴趣地调查、学习和研究其曲调,特别是向群众中的掌夯把式虚心请教。

他了解到:庆阳人建房、修路时多用石夯筑地基,打夯时就是用“叫号子”的办法,使大家把力气使在一处。打夯号子就这样在劳动中诞生,并不断发展形成固定的调子。打夯调子是固定的,但没有固定的词,全由掌夯的把式即兴填词并领唱,其他抬夯的人用固定句式来应和。

扩展资料:

这首歌曲内容通俗易懂,直白热烈地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不久,这首歌曲便在陕甘宁边区广泛传播开来。新中国成立后,该歌曲被编排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四场《抗日的烽火》中,段落精简为5段,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 歌词

歌名:军民大生产

填词:张寒晖

谱曲:张寒晖

类型:陇东民歌

编曲:张寒晖

歌词:

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

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

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

齐动员呀么嗬咳,兵工队呀么嗬咳

互助组呀么嗬咳,劳动的歌声

西里里里,嚓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满山川呀么嗬咳

妇女们呀么嗬咳,都争先呀么嗬咳

手摇着纺车,吱咛吱咛

吱咛吱咛,嗡嗡嗡嗡吱(儿)

纺线线呀么嗬咳,又能武呀么嗬咳

又能文呀么嗬咳,人问我什么队伍(一、二、三、四)

八路军呀么嗬咳,自己动手么嗬咳

丰衣足食么嗬咳,加紧生产

西里里里,擦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为抗战呀么嗬咳

扩展资料

《军民大生产》是由张寒晖填词谱曲的一首陇东民歌,歌曲时长1分30秒,发行于20世纪四十年代。

1、歌曲来源

《军民大生产》,又称《大生产》,原名《边区十唱》。张寒晖于1945年6月创作的,原曲调为陇东民歌《推炒面》。

该曲内容反应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该曲在1964年10月2日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为“齐唱”,位于第四场《抗日的烽火》。

2、歌曲简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民大生产 (革命歌曲)

能体现工人劳动精神的舞蹈

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

大生产的歌词

军民大生产

填词:张寒晖

谱曲:张寒晖

编曲:张寒晖

解放区呀么嗬咳

大生产呀么嗬咳

军队和人民 西里里里 嚓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

齐动员呀么嗬咳

兵工队呀么嗬咳

互助组呀么嗬咳

劳动的歌声 西里里里 嚓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

满山川呀么嗬咳

妇女们呀么嗬咳

都争先呀么嗬咳

手摇着纺车 吱(zi)咛吱咛 吱咛吱咛 嗡嗡嗡嗡吱(儿)

纺线线呀么嗬咳

又能武呀么嗬咳

又能文呀么嗬咳

人问我什么队伍(一、二、三、四)

八路军呀么嗬咳

自己动手么嗬咳

丰衣足食么嗬咳

加紧生产 西里里里 擦啦啦啦 嗦啰啰啰太

为抗战呀么嗬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1942年到1943年,音乐家张寒晖由关中来到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城壕乡采风,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深深感染,以华池县当地民歌《推炒面》为基调,创作出了《边区十唱》。

后来在1964年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采用了这首歌曲,并且更名为《军民大生产》。被编入江苏版《音乐》七上。

张寒辉的轶事典故

1941年8月,张寒晖因被国民党监视迫害,来到了陕甘宁根据地,1942年初,他来到延安。被任命为边区文协秘书长兼组织部长。他用陇东民歌曲调又创作了著名的《军民大生产》,这首久唱不衰歌曲后来也被收入到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中。 1946年3月11日张寒晖在延安病逝,年仅45岁。他长眠于宝塔山麓,人们将他誉为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人民艺术家。 张寒晖的一生,除《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外,还创作了《游击乐》、《去当兵》等70多首抗战歌曲。为缅怀他的事迹,2002年,在纪念他百年诞辰之际,西安人民在他曾战斗过的地方——陕西师大附中校园里,为他树立了一座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