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烟味情话」消息,近日,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影评 埃贡·席勒的社会评价「记得收藏」引发热议,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电影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画,是遇见过缪斯的证据

奥地利绘画巨子埃贡·席勒只活了28年,但他留下了约300幅油画,超过2000张素描与水彩画,是相当“高产”的艺术家。席勒是缪斯女神的宠儿,他来到人间的那一刻,就已经拿到了“天才”的人生设定。

对于席勒来说,天分与努力固然重要,但来源于女性的灵感是让他在艺术史拥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只要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就能一直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也许命运就是公平的,缪斯垂青的等价交换是天妒英才。席勒的一生如暗夜花火,虽然短暂,但是已经足够绚烂。传记电影《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一景成一画,以倒叙的形式,从妹妹葛尔蒂照顾染上流感的席勒开场,穿插了1910至1918年的回忆片段,将天才画家埃贡·席勒挑战世俗陈规,从女性身上寻求灵感的一生缓缓道来。

如果缪斯真实存在,那么席勒的画大概就是她们在他生命中驻足过的痕迹。

艺术与自由

席勒对女性裸体异常痴迷,所以他被认定为“情欲画家”。在传统观念下,席勒的极端作品被判定是下流的色情画。不被人理解是大多数艺术家经历的孤独。

席勒坚持捍卫艺术的自由,他认为艺术的色情如果够艺术,就非不道德。只有观者以不道德的看法看时,艺术才会变得不道德。

对于席勒来说,道德与艺术的边界有时暧昧不清,只能由自己心里的那把尺去衡量,所以,固有的道德准则并不能圈住他。

席勒的第一位缪斯是他当时还未成年的妹妹,葛尔蒂。少女曼妙的身材给席勒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他早期作品都是以妹妹为人体模特创作的,但是不管是二十世纪初还是现在,这都是骇人听闻的事。

尽管以妹妹的裸体作画,但是席勒仅仅将她当作临摹对象,没有发生不伦之事。妹妹对于哥哥的感情也没有超出伦理,只是之后偶尔会“吃醋”哥哥找到别的女人,不再把她当作模特作画。

在艺术面前,画家席勒是超脱于道德之外的单纯,而常人只能以道德尺度去丑化艺术追求。这也是席勒的情欲作品富有争议的原因。反过来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无条件地接受一切,不存在反对与批判,那么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贬值。

席勒自由不羁的性格在少年时期就有所显露。16岁的席勒经老师推荐,成为了当时维也纳美术学院最年轻的学生,但他觉得那里的老师都太古板,不能为他想要画的作品提供建议,所以他和周围热爱艺术的朋友离开了学院,成立了新艺术组织。

他需要随心创作的空间与能提供灵感的缪斯。

这时,席勒结识了莫阿。她是部落酋长的女儿,在维也纳以舞台表演谋生。她答应席勒做他的裸体模特,为他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并且试图借席勒的肖像画成名。

席勒、妹妹、莫阿以及新艺术组织里其他男孩来到捷克开始了艺术创作之旅。

他们会让莫阿穿上自己用窗帘做的衣服,站在河里拍照;他们会骑自行车穿过小巷;他们会在晚上伴着舞曲跳舞……因为年轻,所以有大把时间挥霍与做梦。

但是,生活总会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

原先席勒的家庭生活富裕,他的父亲曾是奥地利国家铁路局的铁路站长。但是在他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带来了家庭变故,所持股票和资产证明被烧毁,这也是席勒一生的阴影。随后舅舅成为了席勒和妹妹的监护人,资助他的艺术创作。

但是妹妹葛尔蒂看到一向只宠爱自己的哥哥和新模特莫阿非常亲密,感到了被冷落,便偷偷给舅舅写信。

这让舅舅认为自己没有义务给不认识的模特支付生活费,一气之下不再当席勒兄妹的监护人。席勒知道妹妹“告状”后十分生气,但又无可奈何。旅行结束之后,莫阿消失了,影片也没有点明她去了哪里。这也说明缪斯向来是来去不留痕迹。

由于失去了舅舅的资助,席勒变成了穷艺术家,只能靠卖画挣钱。但是,席勒的作品并不被主流认同,没有市场,还好他曾经的老师古斯塔夫·克林姆特欣赏他的作品。在这里,席勒遇见了另外一位缪斯,威利。

死神与少女的介绍

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的一幅画,作品完成于20世纪,讲诉这一幕发生在那红色或黄色房子里的任何一间,发生在你能够找到的任一角落。少女跪拜在死神面前,搂抱住了他,无限依恋。两眼望着另一面,那边可能是扇窗子,可以望见外面的景色。少女有些犹疑。少女穿红黄相间的彩衣,不及膝,底边有尖尖的棱角。死神是个穿黑袍子的老人,俯身靠向少女,头并着头,似乎在她耳边轻诉。他的手安放在少女的红色短发上,指节细长,不见拇指。这似乎是席勒的一个标识。老人的脸上充满着怜悯安慰惊恐或不可知。仿若一个父辈与自己的女儿告别。人性化了的死神。他们相依相偎,相亲相爱。此情此景让人难以忘怀。

埃贡·席勒的社会评价

虽然埃贡·席勒在短暂的生命中处处显示出个性的桀骜不逊和对绘画成规的反抗。他用自己敏锐的直觉,真实地揭露人性的本质。席勒虽然像一个艺术“殉道者”一样饱尝苦难和嘲讽,但却以这种独特的艺术光辉照亮了欧洲艺坛,成为杰出的现代表现主义画家。

死神与少女的人物生平

16岁的席勒考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在克里姆特指导下学习,并结识了科柯施卡。他的画最初受学院派和印象派影响,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当他结识克里姆特和科柯施卡之后,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这表明他受到新艺术派——青年风格阿拉伯式图案的强烈影响。如果说克里姆特的艺术是从象征主义走向表现主义,而席勒则已走进纯粹的表现主义天地。

死神与少女的画作背景

席勒后期的艺术不仅受到瑞士的霍德勒影响,还直接受尼采和佛洛伊德心理学的启迪。他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形体瘦长,那冷峻刚直的线条令人震颤,他强调形象清晰的外轮廓,喜欢用红、黄和黑色来表现强烈的情绪。他除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夸张刻画外,着意描绘人物神经质的情绪。为了创作他处于紧张不安的人物情态,他还深入到疯人院去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一种类似哑语的动作表情。
1915年第一次大战中他被征入奥地利陆军,他在军中仍继续作画,达到多产和高水平。他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派中是独一无二的。

席勒代表作

席勒的代表作品:《斜卧的女人》、《死神和少女(漂浮者)》、《干洗房》。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1918)奥地利绘画家,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埃贡·席勒的主要作品

《素描》《房子与色彩缤纷的晾洗衣服》《水怪》 《死亡的行列》 《水怪们》 《波尔迪·罗津斯基》 《1910年母亲之死》 《向阳花》《青年母亲》 《男人和女人》《汉斯·波伦的肖像》《睡女》《家》《给自己算命的人》《枢机主教和修女》《拥抱》《家庭》《斜卧的女人》《雨孩》《夏日景色》《死神和少女》《黑发的裸体女孩》《干洗房》《克鲁默景色》*作品来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