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浙东唐诗之路源头 浙东唐诗之路的画面「热点」,以及嵊州浙东唐诗之路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浙江新昌这8个古村落,隐藏有唐代大诗人们钟爱的山水秘境

浙江绍兴,新昌。

建县于五代后梁,唐后从剡县划出成新昌县,距今已有1100多年 历史 。

李太白梦游天姥山,就在此处。

千年美名流传,这里藏着唐代大诗人们最钟爱的山水秘境,藏着禅意的浙江第一大佛寺。

这里,还有许多美好古朴的村落,一起来看看最美的8处,你可曾去过几处?

位于天姥山西麓,是古代天姥、天台和临海古驿道上的核心要地,沉淀了无数 历史 人文的记忆。

斑竹村位于新昌县城东南15公里的会墅岭麓,夹在溪(斑竹溪)山(天姥山)之间,据《新昌县地名志》载,因村 “多斑竹”故尔得名。

浙闽古干道,即天姥古驿道穿村而过。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悠久的 历史 ,积淀深厚的文化,班竹村又被称为“天姥门户”。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落,是徐霞客栖游科考地,是当代竺岳兵提出的“浙东唐诗之路”重要节点。

村内古遗迹众多,古驿道、司马悔桥等标志性古建筑保存较好,惆怅溪依村而过,沿溪粉墙黛瓦,山径通幽,一派田园风光,处处古朴儒雅,似乎飘荡着唐诗之韵。

踏春访古,走唐诗之路,在此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励志励人,催人奋进。古村斑竹往外延伸而出的一条古道,满见 历史 风韵。斑竹与古道,也一起成为一段 历史 ,构成一片风景,连绵千年。

古道两侧,村民沿道而居,古村呈现一个东西很窄而南北很宽的格局,村子南北的宽度就是古道的长度,约一公里多。

这一公里多的北端,就是著名的司马悔桥。掩映在溪山之间,飘散古老气息,虽是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却是别样的清朗俊逸。据记载,唐初名道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无心仕宦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他与当时的名士交往甚密,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甚至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都是他的座上客。如此名士朝廷自然也十分看重,于是下诏相请,司马承祯遂欣然应请,行马至落马桥前却突然反悔,决意再不出山,于是将落马桥改为司马悔桥以为记,“窃谓此当为处士轻出者戒”。

司马悔桥的东端,还有司马悔庙,同为纪念司马道士而建。里面的后厅塑着司马的坐像,背后是写意的山水,在清癯的身后无边渲染。

章大宗祠,也是斑竹著名的古建,属清晚建筑,古建内无论是 历史 人物的取材,还是镶金镂空的雕刻,都展现了造作的精美和工艺的精湛。

梅渚镇梅渚村 历史 悠久,人杰地灵,物产富饶。村内保留了宅前塘、更楼、庵堂、祠庙、民居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有价值的古建筑,其梁架用材硕大,楼阁轩敞,雕饰华丽,堪称是一座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博物馆。

悠悠 历史 长河,梅渚人民在此孕育出了梅渚剪纸、梅渚糟烧酒、梅渚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渚是宋代古村、剪纸名村、文化古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重点 历史 文化古村落。

漫步在颇具文化古韵的村落中,徜徉在沧桑的青砖、黛瓦间,沉醉在古朴醇厚的民风里,思古之情悠然而生。

镜岭镇雅庄村位于穿岩十九峰脚下,为十九峰景区北大门,四周山峰奇秀,云雾缭绕,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一派景点风光,自然生态环境极佳。

慢行穿梭于村里的古式长廊,见四周群山环抱,绿树簇拥;溪水碧绿清澈,波光粼粼,一幅美丽、恬静、和谐的多彩画面尽在眼前。

先有南洲丁,后有新昌城。绿水悠悠从古树枝叶下流过,老台门一座座流溢着岁月的印痕。

小将镇南洲村在海拔996米的菩提峰山脚下,远山如屏,三面山绕。她是新昌最古老的村庄,有人说她是遗落在大山深处的梦。在里弄小巷里,有一口宋井,井水清澈冰冷幽寒。井台外围刻有文字记载,“戊午太岁宝祐六年”“大明嘉靖四十年乙酉岁丁碧潭”等字,

南洲村的老台门端庄俊秀,像丁家祠堂、慎德堂、燕翼堂现在都保存完好。这些古建筑,古朴精致,端庄大气,儒雅俊秀。

天姥山下的千年古村南山村,位于儒岙镇。碎石垒成的墙基犬牙交错,久经风雨的粉墙斑驳脱落,一景一物无不写下岁月的沧桑。

南山村王姓人口占绝大多数,有王氏永思祠,古意悠悠。

作为千年古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浙东唐诗之路和徐霞客古道的重要节点。南山村民居建筑、民俗文化等方面在江南 历史 文化古村中极具代表性,古祠、古树、古桥、古井、古民居建筑等人文古迹散布村落。

村中原有大小宗祠15座

浙江春游踏青的四大去处,景色各有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也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旅行,毕竟旅行可以使人身心得到放松,缓解压力,还能欣赏到优美的风景。现在这个季节正适合出去游玩,春暖花开,不冷不热,阵阵微风吹来,真的是再惬意不过,可以在休闲时间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去游玩。春天最适合春游踏青,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处春游踏青的好地方。

第一处就是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多千米,沿途可以看到峡谷山中的溪水、瀑布。这里尤为春季最美,各种树木发芽,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的热烈,漫步在具有历史古韵的徽杭古道上,欣赏着沿途风景,很是惬意。

第二处就是石梁飞瀑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境内,这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这里的瀑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瀑布,千古石梁,横跨两侧,看上去极其雄奇险峻,是天下奇观。瀑以梁奇,梁以瀑险,山、石、水奇妙结合,自然风光令人叹止。来这里游玩不用走回头路,进口和出口不是一个地方,一路上风景很是优美,可以拍摄一些水流照片。

第三处就是琼台仙谷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是一处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著名景点有“李白题诗岩”、“仙人聚会”、“双女峰”、“元宝石”、“佛手峰”等。进入景区,沿着灵溪一路北行,两旁是山壁对峙,越往里面走越奇特,一路登上山顶,俯瞰山下景色,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四处就是仙居的油菜花,这里每年都会举行油菜花节。这里最具特色的就是油菜花间有着形状各异的稻草人,你还可以亲手做一个稻草人。待油菜花全部盛开之时,这里是一片纯正的黄色,这时候你可以在这里赤脚一边欣赏油菜花,一边追逐蜻蜓,累了靠着稻草人休息一会儿,这是回归童年的快乐。来这里游玩,你可以置身花的海洋里。

当然除了上面介绍的四处之外,浙江境内还有其他很多春游踏青的地方,所以大家赶快行动起来,让我们和春天来个约会,和春天好好谈个“恋爱”。同时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告诉小编其他一些适合春游踏青的地方。

浙江藏着一处“天下第一奇观”,就在天台山,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

天台山,地处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境内,为浙江省东部名山、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浙江十大 旅游 胜地,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海内外,山间风光秀美,多峭壁、飞瀑、幽潭,《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就是写的“游天台山日记”,人文底蕴亦十分深厚。

天台山风景区中景点众多,其中以国清寺、石梁飞瀑、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及琼台仙谷最为著名。这几个景点我都有去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国清寺和石梁飞瀑,如果喜欢佛教文化的话,国清寺是必去的;如果喜欢自然山水的话,石梁飞瀑值得一去。

石梁飞瀑,地处天台山北部,相比其它景区要偏远一些,距离天台县约25公里,开车的话大约需要50分钟。虽然石梁飞瀑属于天台山风景区,但它并非5A,而是4A级景区,门票60元每人。

浙东“唐诗之路”,不知道大家晓不晓得,它是一条贯穿于浙江东部的古道,自古就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如今被开发成山水人文 旅游 线路,而石梁飞瀑正是这条“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对这里的景色所流连忘返,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

如果之前未曾来过这里,或许也听闻过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在石梁瀑布不远处有许多的摩崖石刻,分别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奇观”、清末时期康有为的“石梁飞瀑”石刻及郡守刘璈所题写的“前度又来”,使得石梁飞瀑人文底蕴也是格外的深厚。

还未走进石梁瀑布,就已经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响,待走近发现一条银色飞瀑激流而下,虽然石梁飞瀑并不大,但它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一在于瀑布前的石梁,长约二丈横跨在两座山崖之间,从山上流下的两条溪水在此汇聚成了一个巨大的雪浪团,冲着石梁飞流而去,堪称一大奇观。

当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到此游玩时,曾站在石梁上往下俯视,其文字记载到:“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如今仅仅是站在下面仰望飞瀑,也足以让人震惊。

另外,徐霞客还曾驻足在仙筏桥上遥望石梁飞瀑,并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流连忘返,于是提笔写道:“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龙,飞瀑喷雪,几不欲归。”

不知道,你到浙江天台山风景区游玩时,有没有去过或听说过“石梁飞瀑”呢?对这座瀑布的景观有什么印象?欢迎留言评论。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

渔浦之地,浦阳江畔,三江交汇口(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风景秀丽,江水清澈,轮船在江上穿梭,桥上车流不息。朗朗晴空,微风习习。游步道上游人熙熙攘攘的,骑行爱好者一波又一波。不知什么时候风筝在空中飘摇,江边钓鱼的人儿无精打采,狗儿在水中欢快地扑腾。

江边立着一座金色的石头,十分醒目,上面刻着“浙东唐诗之路源头”的字样,我很好奇想看看简介什么的,走了一段路,也没有看到,也想知道哪些唐诗的出处在这里。还有什么诗人曾经来过,也没有看到。回去有空查询一下有关浙东的诗和诗人。浙东唐诗之路是以唐代诗人在浙东运河西段、曹娥江、剡溪沿线的水陆交通行迹为依托,在浙东镜湖,剡中盆地和沃州盆地,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区域内形成的一个以诗歌为纽带。

在这唐诗之路的源头呆了一天,听着蛙声、鸟鸣、船来船往的嗡嗡声,看着波光粼粼的江水,也没有憋出一句诗,只好拍几张照片来安慰一下自己,还是回家好好欣赏诗人留下的诗吧。

萧山湘湖诗句

湘湖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西湖的“姐妹湖”。是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湖泊,湘湖还是浙江文明的发源地。

湘湖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西侧,这里既是8千年前跨湖桥文化的摇篮,又是两千年前吴越相争的古战场;既是美女西施的出生地,又是诗人贺知章的故乡。这里湖光山色、名胜古迹、湘湖特产、历史名人以及有关的诗词文章等,反映了湘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上,湘湖成湖早于西湖,但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与之相距仅10几公里的湘湖则“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且目前的湘湖零星水域合计不足一平方公里。

“浙东唐诗之路”,确切地说是从钱塘江,经西兴、萧山到绍兴鉴湖,沿浙东运河到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天姥山抵天台山石梁飞瀑的一条古代旅游风景线。在古代,曾经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00余位唐代诗人沿着这条山水之路游走,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萧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杜甫等众多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更是家喻户晓,其中的“乡”指的就是萧山。李白也在《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中写道“东岭横秦望,西陵拱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此中描写的应为湘湖和固陵(西兴古称)。有关萧山的唐诗大约有80多首,能把萧山境内的景点用诗句串联起来。

湘湖古诗五首: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1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2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 唐 ] 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浣沙女》

(唐)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登粤王台》

宋之问〔唐代〕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